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李安电影中的音乐审美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李安电影中的音乐审美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后,音乐很快成为电影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帮助电影更好地传递情感,丰富艺术表达效果。李安作为著名的华人电影导演,其作品备受全球观众所喜爱。他早年成长于台湾,成年之后奔赴好莱坞继续自己的电影之路。他的电影特色鲜明,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和冥思的哲学思辨色彩,善于反思东西方文化冲突下人性的思考与变化。本文将尝试从电影音乐这一特殊的角度出发,解读李安电影中的个性审美特点。

[关键词]李安电影;电影音乐审美功能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创作特点

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后,音乐很快成为电影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帮助电影更好地传递情感,丰富艺术表达效果。但与传统的音乐表达方式有所区别,电影音乐在保留了传统音乐创作原则的同时(比如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还兼具了一些电影创作的审美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即要求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融合。[1]

如同传统音乐一样,电影音乐在艺术的创作表达上其手段也是十分丰富的,尤其突出的便是擅长抒情,这也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美学功能之一。除此之外,电影音乐的创作还具备了其他六大美学功能,具体来说一是能够帮助影片增强立体感,丰富艺术表达的层次与肌理,使观众在欣赏画面带来的精彩享受之余还能在听觉上多一层复合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音画结合可形成的复合式多时空的运动立体感观”。二是能够加强影片的艺术结构表达,尤其是在一些散文化的块状叙事结构影片当中,电影音乐可以配合影片的段落进行分段陈述,并在此过程中根据导演需要突出表达单个的段落主题,使影片的结构层次更加分明。三是能够暗示剧情的发展。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可以先于或者后于影片的画面出现,前者有利于帮助培养影片段落即将发展形成的气氛,后者有利于延展影片段落的画面意义,帮助观众拉伸情绪。四是能够加强场面的动作力度或是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强化影片的动作节奏和补充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现动作场景的恢宏度,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影片场面更加逼真,人物的形象也更加鲜明生动。五是可以烘托展现影片的主题意义,贯穿影片的叙事发展,帮助制造或强化影片的戏剧冲突和高潮布局,从而最终达到对影片中主要人物进行加强化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六是发挥音乐蒙太奇的作用,通过音乐在影片段落中进行重新的剪辑和拼接,引发观众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产生联想,从而通过对比更加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

二、电影音乐在李安电影中的审美功能解读

李安的电影特色鲜明,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和冥思的哲学思辨色彩。他的电影语言朴实自然,叙事风格整体饱满,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融合并存个性,其作品既有民族融合,又有文化融合。这些特点都由李安通过一系列的电影摄制语言来加以展现。我们选取电影音乐作为其突破点,从它在李安电影作品中的审美功能解读出发,在阐述电影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艺术功能的同时,一同解析李安电影的独特艺术形态。

(一)音画同步,用音乐补充镜头进行细腻的描绘,延展画面表意

“音画同步,延展画面表意”是电影音乐的重要价值所在。具体而言,即是电影音乐能够起到描绘的作用,帮助提升影片画面节奏,使影片音画同步,尽量延展镜头的画面表意,增强影片艺术表达氛围。在理论著作《电影艺术词典》中曾经说明,“用音乐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特点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以深化视觉效果”[1],换句话说,电影音乐的诞生就是为了服从于电影的艺术创作。它不同于传统音乐,有着自己独立的创作规则,其本质就是为了配合电影的镜头调度、场景规划等电影叙事手段,通过音乐的描绘功能对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动作性场面加以深度刻画,从听觉上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加强心理的紧张度,[2]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以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为例,该影片中有一个段落是两位女主人公——俞秀莲和玉娇龙的打斗戏。两位主人公在灰瓦白墙之间进行激烈的追逐巷战,你争我斗,场面动感,压迫紧张。此时的背景音乐采用的是谭盾设计的纯器乐演奏。全部音乐由鼓声组成,大鼓转小鼓,小鼓落音转镲,镲声铮铮之后又转回大鼓,鼓点分明,节奏明快,有大珠小珠的干脆质感。初期慢,中间加速,尾声伴随打斗的结束戛然而止,收落得干干净净,仿佛天生就是留存在影片中的一样,没有刻意设计的感觉。以至于后期很多观众接受采访时纷纷表明如果不做特别的提醒,都不太会刻意去留意这一段精彩器乐演奏,这就是典型的电影音乐融入电影创作的佳例。

这段音乐实际就能够很好体现出电影音乐音画同步,延展镜头的画面表意的特点。这段音乐配合的影片画面是一场激烈的动作场面,鼓声的运用精准而明快。“大鼓”自古在中国就有利用于战场助阵杀敌的例子,这充分说明了“鼓”这一东方乐器十分适合作为古装动作打斗场景的配乐。另外,该乐器声音宏大脆亮,尤其适合表现动作的力度与恢宏度,因而当它被应用于动作戏的背景音乐创作时,有利于扩张动作的强度和速度,比起单一的镜头画面,更能够交叉感染电影的审美主体(即观众),使他们对于动作的张力感有一个加倍的双重感知,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扩张效果。

(二)舒展情感、替代台词增强影片的抒情氛围,帮助影片完善叙事语言和效果,暗示主题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托情于音、寄意于音

众所周知,“抒情”是电影音乐的另一个核心功能。由于局限于屏幕的表达有限,因此很多隐晦的情感内容不一定都能通过镜头和画面整体无缺地传递给观众。可能有的时候是主题人物的喜怒哀乐强化的不够;有的时候又是一些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办法通过台词等语言手段表达出来,等等。这时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叙事语言的有效补充,便能很好发挥“抒情”这一审美功能,帮助刻画主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协助向观众传递影片内含的隐藏情绪。我们熟知李安的个人风格是擅长隐晦的传情表意,因而这一音乐的审美功能被李安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依然以《卧虎藏龙》为例,该影片设计了两个情感表达段落,一个是李慕白和俞秀莲欲语还休的隐忍之爱,另一个则是玉娇龙和罗小虎跨越阶层的单纯之爱。对于这两段爱情,影片均通过大提琴的声音来补充演绎。当音乐家马友友缓缓拉出深沉如许的大提琴音时,观众分明能感受到的是李、俞之间一份落寞怅然的心境和罗、玉之间注定悲剧收场的哀婉恋情。尤其是影片后半部分演到主人公李受到暗算,死在俞怀里之时,李用尽最后一口真气向俞说出了暗藏心底的无尽爱慕与相思,该处设计的人物情感充溢着深深的无奈与不甘,对爱人的万般留恋,对自己处理爱情犹豫不决的丝丝懊悔都在画面中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点点滴滴流露出来,此时配以的电影音乐是大提琴的声音,不同于以往大提琴音的冷静漠然,此时的大提琴音是哀愁幽静的,仿佛带有一丝二胡演奏的质感,暗示的正是主题人物纠缠半生的无奈情感,尤其是最后李死去之时,一丝大提琴音慢慢淡出,配合镜头从低拉高,更是将影片推向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伊人已逝、无力挽回的苦涩苍凉。此时的电影音乐很好补充了电影镜头受到屏幕大小限制,导致视觉传递不尽完善的客观缺失,将观众的思绪延伸至画面之外,留有余味。

(三)渲染情绪,在烘托影片叙事气氛之余,帮助深化影片主题,强调导演的表达意图

有别于前面两个审美功能,此时的电影音乐不再是单纯解释画面或是延展画面,而是要通过“音乐”这一独特的听觉艺术手段,为影片的整体基调或是单独的段落基调打造某种氛围,从而把导演相对隐晦抽象的创作意图具象化呈现给观众,帮助观众全面而正确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在李安的电影特点分析里说明了李安的创作风格是电影语言朴实、东方的辩证式哲学思想浓郁、擅长总结与反思。后二者的艺术特征都正好有利于电影音乐“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这一功能的发挥。以电影《喜宴》为例,作为李安的成名之作,该影片的电影音乐也是十分有趣的。该片是一部以中国传统人伦思想解读的轻喜剧式同志电影。面对“同性恋”这一敏感的题材元素,影片的整体基调偏向于理解之下的调侃,而不负载过多的批判与鞭笞,因此该片的音乐整体基调是轻松愉悦的。比如在影片开头出现两个男主人公共同吃晚饭的段落场景时,出现的背景音乐就是轻巧上扬的,暗示了导演对于男男感情某种程度上的理解;而当影片出现三位主人公得知伟同的父亲要来美国探亲,未免露出马脚,三人赶忙七手八脚收拾住所的段落时,对应出现的音乐是带有爵士风格的号声,配合电影中滑稽混乱的整理房屋的影像,传达出的是导演对于二男一女之间混乱情感的忍俊不禁式的趣味调侃。这种类似的音乐还重复出现在了后段伟同之父被迎接回住所时的段落中,暗示给观众的是一种“看你该怎么办”的看好戏的趣味调侃心态。

(四)作为一种蒙太奇式的手段链接,在电影当中替代或是补充镜头,帮助剪辑完善电影的画面或段落

音乐作为蒙太奇功能的重点在于帮助电影从此影像到彼影像的过渡衔接时给予一定的补充链接,有点类似剂的作用,旨在帮助影片段落与段落之间更好滑动过渡。李安在电影《断背山》中将这一特点体现得十分突出。影片开场段落当中有一幕蒙太奇段落是两位主人公在广袤的草地上生火、放牧的场景,,画面宁静和谐,主题人物表现得温馨安静,整个后景大背景则绿茵盎然,充满生机,令人心驰神往。此时辅之出现的电影配乐是吉他曲Riding Horses,旋律优美柔缓,干净清澈,很好补充了画面中两位主人公互动的情绪氛围,是一次完美的音乐蒙太奇呈现。而同样的这首歌曲则在影片中段两位主人公在生活上都历经沧桑、重新相聚到断背山时再次响起,此时的音乐直接取代了镜头,将第二次相聚与第一次相聚的场面剪辑串联起来,形成强烈的冲突对比,暗示了生活对于一对相爱情侣的种种磨砺与伤害。

三、结语

李安的成功,很难复制。在如今中国很多导演都梦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李安已经获得了东西方主流文化媒体和阶层的认同。我们常常会武断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好奇与窥探所致。但其实,李安的成功并不仅仅只是靠其身上独具特色的东方韵味;相反地,正是因为李安的西方游学经历,使得他能够辩证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并且能够利用东方圆融通畅的处世智慧,游刃有余地流转于东、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理念之间,这种看似冲突却又内在和谐的天下大同的包容才是李安真正的成功秘诀。这种成功能够之于李安的为人,之于李安的处世,同样也能之于李安的电影与同他的电影一起到来的完美的电影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 许南明, 富澜, 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李秋菊.电影音乐的魅力及功效[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4).

[3] 李蕾.浅谈电影音乐的构成[J].电影文学,2007(19).

[作者简介] 崔跃芳(1979—),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表演教学和相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