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守护你的眼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护你的眼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延绵向前,望不到终点的铁轨,静静地散发着光芒,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焦柳铁路,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这条铁路线上的相关设备也在岁月的洗礼中,一点点老化。

南宁铁路局柳州电务段八斗工区负责邻近7个铁路小站信号设备的检修任务。工区地处焦柳铁路管内最北端,四面环山,交通生活极为不便,是该局管内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1996年,19岁的侗族青年潘承清分到了工区任信号工,这一呆,就是十几年。

本期《和谐之旅》走基层,我们将走进这位坚守一线岗位多年的侗族工长的工作和生活,一起感受平凡人带来的不平凡感动。

雨声是“值班令”,雷声是“警戒号”

1996年,19岁的侗族青年潘承清分到了工区任信号工。次年就担任了工长的潘承清,带领十几名职工日晒雨淋、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奔波在几十公里的铁道线上。

十几年过去了,潘承清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同事的认可,各种荣誉不断落在他的身上: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铁路百名标杆班组长等。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总书记还亲切接见了他。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潘承清十几年来的默默坚守和付出。这么多年来,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信号灯正常工作,让南来北往的列车安全通过。

山区的雷雨多,信号设备常常被雷电击坏,抢修成了雨季汛期的家常便饭。十几年来,对于潘承清来说,雨声是“值班令”,雷声是“警戒号”,只要故障电话铃响,他立刻冲锋在前。

2011年5月11日5点,一信号机受雷电袭击发生故障,接到值班报告后,潘承清带着另一名职工骑上摩托车冒雨赶去。泥泞的山路好几次让他们差点摔倒,之后他们还得徒步爬上20多米的斜坡才能到达车站。凭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仅几分钟就查出故障原因,让信号灯恢复了正常。危险,排除了。

潘承清说,干好这份工作,一是要勤。要带着职工车轮战式地去排查隐患,消除故障可能性。二是要精。不光是自己技能要精,还要让全工区的职工都有查危排险的本领。

他任工长一年时间后,八斗工区从一个落后班组一跃成为一级班组,多年来,安全生产和班级管理水平在全局一直响当当。

为了大家,总要舍弃小家

潘承清的妻子叫杨珍,是一名乡村小学校长兼教师。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她,看中他两点,一是品质,二是踏实。

婚后,他们住进工区的小宿舍,工区紧挨着山村侗寨,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一方面,潘承清经常扮演着为工友们安排生活、解决困难的角色,另一方面尽管他是工区的“领导”,可哪儿有急活重活,他总和大家一起干。潘承清经常一出去巡检就是一天,杨珍起初对丈夫如此忙碌很不理解,于是在学校放假时跟着体验了一把,发现丈夫吃午饭都是泡方便面解决,吃完接着干。她心痛了,也理解了。

后来,夫妻俩的单间装了电话,她开始还很高兴,没想到有了电话潘承清更忙了。哪怕是半夜,只要电话一响,潘承清马上像触电般跳起来接电话,然后快速前往抢险地点。第二天,潘承清才带着满身疲惫,浑身黑乎乎回来。她知道了,原来,这电话不是摆设,而是代表更多、更重的责任。

坚守,成为信念和习惯

潘承清的付出,获得了同事和单位的认可,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杨珍在为他骄傲的同时也幻想着丈夫能离开八斗工区,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工作,让不断长大的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这十多年里,很多工友离开了八斗,有的当上车间或段里的干部,有的在大点的地方成为工长和业务骨干。但是潘承清说,他是山区的守望者,习惯了山里的清凉,闻惯了侗乡的炊烟,熟悉八斗工区每一盏信号灯,也不想离开住在侗乡已经80岁高龄的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