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灭火救援联合演练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灭火救援联合演练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结合职能拓展,消防部队内部或参加地方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灭火救援联合演练,这对于提高部队的专业处置能力和协同水平,完善政府应急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灭火救援 联合演练

一、紧扣任务设好灾情

从各地演练时的灾情设计看,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曲度偏低”现象,锤炼队伍的复杂性不高,为演练先期埋下了“秀”的成分。为使演练贴近任务实际,在开展灭火救援演练的总体设计时,应紧扣消防部队能力需求,积极与有关力量沟通协调,搞好演练的顶层设计,科学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切实提高演练效益,避免演练成“做秀”。

(一)依据预案设置好课题和内容。灭火救援预案是处置灾害事故的基本依据,其灾情设置、处置办法、力量部署、战术措施是否符合需要,演练是评估的有效手段。所以,演练课题和内容应根据地方政府救援总体预案和部队类型预案、个性预案予以科学设置,针对预案中任务,积极提出既合理又可行的意见,使课题和内容既注重对部队处置能力的检验,又突出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各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合协调,以期达到最佳的演练效果。

(二)以战例为参考想定演练课题和内容。“练战结合,以练促战”是训练的核心要求,战例是检验训练与实战之间紧密度的最佳中介和基本标尺。以战例为参考,将实战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在演练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体现,在演练行动中加以磨合,才能真正做到把灾情描像、把行动搞实、把战法练活,使演练与实战紧密结合。如在处置地震倒塌演练上,可借鉴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得失设置演练内容。在反恐演练上,可以借鉴吸收日本东京“沙林”事件的成败得失,设置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等演练内容。

(三)着眼职能拓展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新《消防法》将抢险救援纳人到消防部队的法定勤务之中。同时,国务院又专门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消防部队作为地方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加以建设,从而为消防部队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消防部队救援面临的新课题日益增多,灭火救援的演练就应当紧紧抓住事关应急救援中的重大问题,结合现有装备,立足辖区特点,认真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参与力量进行联合实地演练。

二、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注重指挥效能提高。联合演练动用的力量多且分属多家,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因此,在组织联合演练时,应构建贴近实战的指挥关系,按照任务的实际需要,编成指挥机构。同时,在演练中,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消防部队内部应实行垂直指挥,统一导调参演部队行动,进一步理顺对上、平行和对下接口,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处置力量,增强协调控制力,尤其要把握好处于重点方向的部队行动能力,注意发挥整体效能,增强联合指挥意识,确保演练情况与实际处置行动相一致。

(二)确保演练力量快速投放。灾害事故发生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确定灾害事发地,在迅速启动地方应急机制的基础上,各参与力量必须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开进和投放到位。各保障部门和专业保障力量要为救援队伍开进、投放,做好相关运输、后勤、物资等工作。消防部队在实施跨区域联合演练中,应按照“五个第一”的要求,组织部队进行全员额、全装备、全要素、全建制出动。重点要研究演练如何在复杂区域,与公安、交通等当地相关部门的联动联勤,确保部队顺利快速到位。演练中,尤其要将异地远程投送兵力和物资装备作为演练的重要课题,具体研究如何组织有关部门和力量搞好空地接转和道路保障,有效提高部队远程快速到位能力。这一点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突出战法这个研练重点。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灭火救援的专业力量,在灭火救援联合演练中,要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区分对象、任务、环境等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的战法手段。如在建筑坍塌救援中,部队应紧密结合各自任务,加强战法研究,探寻有效的处置对策。同时,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社会可用资源的利用、调配等问题;针对核生化救援的实际,突出研究个人防护、侦查检测、洗消输转、堵漏措施、疏散转移等战法;针对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火灾,突出研究内攻近战、轰击、攻放结合、疏散救人、倒塌搜救等战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火灾,重点研练侦查防护、冷却保护、稀释排毒、工艺配合等战法。

三、任务引领创新方法

(一)建立适应任务需求的组训形式。 灾害事故类型宽泛,个性差异,各政府部门和相关救援力量,都应当以“联合式”作战行动的需求为指导,注重警地力量的联动联勤,探索适合体制特点、兼顾共同需求的组训形式。(1)强化基础理论探讨。组织相关力量分析灾害事故特点和规律,明确联合救援行动的范围和要求,深入研究联合行动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指挥协同、力量调集与运用等重点难点问题,在理论上夯实联合演练的基础。(2)强化协同指挥训练。大规模灾害事故救援中,任务分工涉及多部门的协作。所以,在联合救援作战预案中,要搞好各相关救援力量的预案对接,依据预案,组织各方指挥员,重点对联合救援行动的指挥原则、力量编组、指挥方法、协同手段、行动程序、联合保障等内容进行研练,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联合行动的指挥效率。(3)强化专勤专项训练。针对灾害事故中不同专业处置力量和保障力量的任务和特点,围绕行动要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参演力量开展专项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实地演练奠定坚实基础。(4)抓好联合演练。针对演练课题,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认真设置好演练内容,合理编设演练情况,不断完善联合处置的力量编成、指挥编组、行动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各方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完善近似实战的基地化演练方式。多年来各总队训练基地初具规模,功能逐步完备,为开展近似实战的基地化模拟演练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但从开展情况看,还存在着“走形式、简单化、走走秀”的现象,为“表演而练”、“为宣传而练”、“为领导而练”的比重较大,为“实战而练”、“为能力而练”的成分不够,演练效果不够明显。为有效发挥训练基地的作用,体现作战行动的难点重点,各地要在转变练兵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地化演练的新路径,丰富和完善演练的方式方法,提高演练成效。同时,继续采取模拟实战的方式,创设近似实战的练兵环境,按照不同类型灾害事故处置的进程和要求,组织参演力量开展全程演练,切实把各专业处置力量置于实战的氛围中,增加难度,练活战法,锤炼素质,提高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中,导调组要全程做好伴随评估,随时控制演练节奏,随机设计假设情况,以增强演练的时效性,提高指挥部谋划全局、把握进程和部队的实战处置能力。

(三)创新联合演练的方法手段。除了要开展重点目标实地演练、基地化模拟演练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互联网和部队内部信息化建设成果,将网络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基层和训练场,实现部局与总队、支队首长机关及基层部队视频音频互通的功能,并以此为平台,构建一个网上练兵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利用卫星通信、微波传输系统将演练现场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在搞好信息化练兵平台的基础上,可结合各方的不同任务,确定演练课题,采取异地同步、一导多演的方式,打破单位之间的界限,突破地域区分,实现演练信息实时传输、演练现场全程监控、演练过程实时指导、演练效果综合评估、演练全程交流互动,达到一次演练、多家受益的目的,探索出一条依托网络组织演练的新路子。

四、理顺关系构建机制

(一)建立联合演练领导机制。近年来我国安徽、四川等地为增强部队“救大灾、抢大险”整体能力,制定了《跨区域灭火救援规定》,突出了政府应急机制建设,规范了多元化力量实施救援的联动联勤职责、内容和要求,为应对本地的突发灾害事故提供了保证。可见,依据国家《消防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消防联合演练领导机制是必要的、可行的。(1)要建立全局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根据职能分工,区分任务类别,组织灭火救援等课题的联合演练可由公安部消防局主导,成立由各相关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演练领导机构,负责对演练进行统筹和规划,顺畅联合演练领导关系。(2)建立区域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省(市、区)相关力量组建联合演练领导机构,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赋予的任务,具体承担本地区联合演练的组织和协调保障工作。(3)建立专项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结合大型活动、灾害事故,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职责,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开展专项演练。

(二)建立联合演练管理机制。(1)完善相关规范。认真总结梳理联合演练的经验做法,抓紧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规定,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方法等。(2)抓好任务统筹。围绕联合演练统筹各方训练任务,通过规范内容和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训练部门管理职能,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宏观监督和检查调控,促进各层次、各力量联合演练的有效落实。(3)定期联系协调。根据形势和演练任务,定期召开协商会议,集中分析研究形势,布置工作、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细则,及时协调处理有关联训联勤实施和保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三)建立联合演练保障机制。(1)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各类资源。消防部队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建设的要求,积极构建满足自身需要的训练保障配套体系。要充分发挥消防部队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科学调配训练资源,形成消防部队与有关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开放共享、集约高效的训练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和效益。(2)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各救援力量相互融合的联保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社会化物资、经费、装备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部队和社会资源,实现集约化、精确化、实时化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力平.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

[2]公安部消防局编.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黄冈市消防支队英山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