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就必须走出目前尴尬境地。这就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加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由这些教育思想得出教学的真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所谓“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以“机械记忆”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学习获得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和外显的。“灌输”式教学,也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疑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认同感,关键在于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些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时会对书本知识产生怀疑。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而讨论式教学法则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大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第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和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第三,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和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整体发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学会帮助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增强集体意识;讨论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互论辩组织教学,它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氛围的把握。要有效地实施讨论法,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讨论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居于被动地位的教学状况,师生难以很好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难以相互交流。而良好的氛围把教师放在主持人的位置,担当指导员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二)讨论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社会实际,选择的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第三,要反映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准备好发言稿。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讨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总之,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法的研究,为开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辉煌明天而努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永城市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