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加坡私人诊所、综合诊所、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中心等医疗网络健全,分工明确,运转良好。

私人诊所均匀分布在各个居民社区,居民患常见病、多发病及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病,多在个体诊所、综合诊所和社区医院内解决。

医疗供给:三方共建

1984年以前,新加坡政府的医院管理借鉴英国模式,由政府直接管理医院。不过当时医院的工作效率低,员工缺乏积极性,医院服务质量差,患者、医院、政府都不满意。

针对这种状况,新加坡政府决定将政府资产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和管理,避免由政府直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现在纵观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组织结构,既不是由政府完全独揽包办、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结构,也不是完全由营利性组织一统天下的过度竞争性市场结构,而是一个融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于一体的共建型组织结构。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是由政府出资创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public)、私人或民间资金创办的竞争性、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private)和社会人士和福利团体(people)三方负责提供,简称“3P”模式。

目前,新加坡政府用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花费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包括对住院患者和门诊医疗的政府补贴以及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费用等。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共有30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床位共约有1.1547万张。

其中7家公立医院包括新加坡中央医院、国立新加坡大学医院、樟宜综合医院、陈笃生医院和亚历山大医院5家急诊全科医院,一家妇幼医院即竹脚妇幼医院,以及一家精神病院心理健康研究所。

新加坡政府根据国情,对所有政府办的公立卫生机构,进行集团化运作和管理。新加坡在东西两大区域分别建立了国立健保集团(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NHG)和新加坡保健集团(Singapore Health Service,Sing Health)。

其中国立健保集团下设一家高级医院、一家专科医院、两家区域性分片医院、3家国家专科中心和位于西部地区的若干家公立综合诊所。

而新加坡保健集团是位于东部的医疗集团,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医疗保健集团,下设一家中央医院、一家专科医院、一家区域性的分片医院、5家国家专科中心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若干家公立综合诊所(见图)。

集团下设医院的大型设备,均由卫生部所属的控股公司进行采购供应。政府要求将采购列入预算,不准重复采购。而集团医院的药品采购,却不是由政府采购,而是委托给专业医药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

新加坡政府设立两大力量相当的医疗集团,能够引入竞争机制,防止独家垄断。通过推动彼此间的比较竞争,激发集团的活力。

医疗运作:双向互转

多年来,新加坡卫生部奉行确保所有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和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不断微调医疗保障体系,力争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誉。

最终,新加坡的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双轨制体系,即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私人医生提供的私营体系并举。

新加坡的医疗机构可分为两层,即“两级医疗网”。底层是社区医院和一般诊所,负责基础性保健服务;上层属于综合性或专科性的大医院,负责综合医疗服务。

在新加坡,80%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简单的医疗服务等基础性保健服务由私人诊所提供,20%由政府公立机构的综合门诊提供。而80%综合医疗服务由政府公立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提供,只有20%由私人医院提供。

新加坡强调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基础性保健服务,也承担部分公共卫生的职责,如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等。

为了切实发挥社区机构的基础性作用,新加坡政府规定,除急诊外,患者原则上先去路程在10分钟以内的社区医院或私人诊所就诊。对于一般轻性患者应该就地治疗,只有难于治疗的疾病才转入大医院。

为了鼓励人们到社区首诊,政府从经济利益上对人们的就医行为进行诱导。对经社区首诊转入大医院的患者给予10%~20%的优惠;而对直接到大医院首诊的患者则额外加价。通过这样的手段,将更多的基础性医疗服务留在社区,缓解了大医院的诊疗压力。

不仅如此,患者在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医生会根据其病情稳定情况,适时转入社区医院,新加坡将此概括,为“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

对此,新加坡政府也制定相应的标准,从利益上鼓励患者在社区医院康复。实行双向逐级转诊,既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又降低了医药费用,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避免了人们一患病就不论大小轻重往大医院挤的尴尬局面。

在新加坡,公民基本上都有固定的私人医生,而政府的诱导政策又有效地实现了公民首诊在社区。

当然,如果患者病情复杂或需特殊检查及手术时,可由私立医院的医师与公立医院联系,为患者预约就诊时间或住院时间。新加坡的大型医院内,大病重病的住院患者较多,而门诊患者一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拥挤。如亚历山大医院的年门诊量仅20余万人次,其住院患者两万余人次。

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在社区首珍时就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只有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上转到上一级医院。所以新加坡大型的综合或专科性公立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相对复杂的疑难病例诊治。而普通门诊就医则主要依据预约时间看病,形成了公立医院井然有序的门诊就医预约秩序。

如果公民突发急症或意外伤害,也可直接到综合公立医院的急诊部就诊。但急诊费用通常较高,一般是普通门诊费用的10~20倍。

新加坡通过“双层双向转诊”制度,使医疗资源的配置得到全面整合和优化,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