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逆反”幼儿不可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逆反”幼儿不可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者在此指出逆反心理是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过程,分析了幼儿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论述了老师对待逆反幼儿要坚持的三项原则,提出了一些教育逆反幼儿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幼儿;逆反心理;教育

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越来越难教了。”每位幼儿园老师都希望自己带的幼儿乖巧听话、聪明懂事,这样可以省心不少。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班里总会有些调皮捣蛋、任性逆反的孩子: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叫他不要这样做,可他偏要这样做……总之事事不顺心,麻烦事不少。

一、孩子的表现

1.暴力男孩

幼儿园排队做操都会让小朋友站点,一个小朋友一个点。可是小豪经常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点,每次他踩在别人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高兴。排队走路时也会经常拉扯前面的小朋友,并因此与其他小朋友争吵,并推人打人。

2.破坏大王

老师辛辛苦苦在区角布置好的玩教具乱七八糟,图书角的图书缺角少页,小朋友的画画改得面目全非,搭好的积木散落一

地……不用说,这又是小恒干的事!小恒一点也不笨,可他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只要是他玩过、看过的东西就难逃厄运,老师的要求、小朋友的反对全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3.闲不住

小舜特别能说会道,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上课管不住自己,其他小朋友坐着上课时,他会走出座位去玩玩具或拉拉其他小朋友的手,拉拉衣服,坐在地上,或站起来手舞足蹈等,总是随便插嘴,和老师、小朋友搭话;排队从来不好好走,经常跑来跑去;中午不想睡觉,就和老师说要小便,半小时之内就去了三四次……

4.小犟驴

小烨将另一位小朋友的脸抓伤了,老师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几句,并要求他向另一小朋友道歉。可他站在那里就是一个劲地哭,任你狂风暴雨,他就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不管你好说歹说,他就不理你。非要其他老师过来和他说好话,他才肯听。

5.“不”字先生

小严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无论你让他做什么,他最常说的就是“不”“不要”“不高兴”。例如叫他一起来投球,他会对你说“不”;请他上来给小朋友讲故事,他会说“不”……但是如果不是老师叫他做的,他会做得很好,并且很开心。

相信这些典型表现对很多老师来说都很熟悉。有些幼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原因很多:家庭教育的方式、前期的经历、生理心理因素等等。但其实有很多都是幼儿自身发展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引起的。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幼儿3岁左右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5-6岁会出现第二个反抗期。而这些年龄段的幼儿正是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对象。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幼儿心理急剧变化,自我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尤其是幼儿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幼儿,要求幼儿,结果引起幼儿的种种反抗行为。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与肯定这一点:经历“反抗期”

是幼儿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逆反心理也是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过程。

二、幼儿自我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幼儿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幼儿最开始是没有自我概念的,后来才慢慢发展出自我概念,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随着自身经验的增加,这种自我概念会越来越清晰,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处于自我概念形成时期的幼儿会用明确的态度和对抗行为告诉老师:我不是从属于你的,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想法。渐渐地,他知道了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他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老师的规范相抵触,从而导致反抗行为的产生。

2.幼儿需求的不断变化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探索环境的机会增加,他对世界的认识逐渐丰富,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幼儿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之前他可能要靠老师挽袖管洗手,但成长后他很想自己挽袖管,不过又掌握不好,经常弄得衣服潮潮的,水到处都是。如果老师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幼儿,要求幼儿,当然会引起幼儿的种种反抗行为。教育幼儿,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幼儿发展的步伐。

3.幼儿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幼儿虽然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发展不成熟,如情绪控制能力弱,一旦他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幼儿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故意捣蛋。由于思维发展的程度和思维的灵活性还不高,他常常只有直截了当地说“不”,而不是采用更合理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4.幼儿活动能力增强的结果

随着幼儿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动手。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基于这种强烈的愿望,会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老师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幼儿就会反抗,让老师觉得这是不听话的表现。

5.幼儿想证明自己的存在

幼儿一旦做了“错事”,在老师的责问之下,有时会回答得头头是道,甚至把老师说过的话背出来,一副很懂事的样子。但过了不久会再次犯错,此时老师会更加生气:道理都知道,却一犯再犯,分明是故意的。其实,他们只是用有限的智力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说“不要”。老师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反抗实在不是什么大毛病,更不是坏毛病。部分老师不妨反省一下:干嘛不能突破传统的“听话”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对你说“不”?没准他比你的理由更充分呢?不要觉得幼儿不听话就是“不懂事”“大逆不道”,幼儿的反抗并不是反叛,这只是他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老师应该虚心接受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当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幼儿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而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孩子的反抗是自我肯定和自我保护的综合表现,也是独立性萌发的自然结果,当孩子慢慢建立起独特的自我并能从服从别人的行为中得到满足时,就会变得合作了。

三、面对反抗期的幼儿,老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1.坚持三个原则

(1)宽容

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力量,宽容能够激励幼儿自律。宽容是对幼儿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尊重,其主旨在于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以充分的显扬。在幼儿的所有反抗行为中,我们只要反对那些少数肯定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其他行为不必计较。但是,“容人之过,莫纵其非”,宽容并不代表放纵,若宽而不当,宽而无度,会导致幼儿恣意妄为,就不能保证幼儿健康发展。比如他执意要用积木去敲其他幼儿的头,你就必须严厉制止。久而久之,幼儿会形成是非感、规则感,知道某些行为老师是坚决反对的,他会引起重视。如果所有事情你都与他对着干,他也会“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师反对我所有的诉求和行为,我不如反抗到底。

(2)关爱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就像一缕春风,一夜静雨,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达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融洽”。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氛围。关爱使幼儿心灵充实,关爱使幼儿精神愉悦,关爱使幼儿力求上进。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忘记幼儿是千差万别的,其智力结构是多元性的。我们多一点微笑会带给幼儿轻松;多一点肯定会带给幼儿自信;多一点喝彩会激励幼儿创造。要使孩子服从,老师必须多些关爱,缺乏爱的环境更易滋长幼儿的叛逆行为。如果老师平时不关心孩子,等他有反抗行为了,才注意他,那他会以“反抗”作为武器来唤起老师的注意。

(3)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幼儿求全责备,尤其是处于逆反期的幼儿,他们需要“错误”来促使其成长。对一些不大的错误,我们不要无形中给他放大,应该多和幼儿讲道理,鼓励幼儿。对较为严重的错误,我们也要先听幼儿的理由,要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错误,谈话结束时不要忘了告诉他,老师对他是信任的,并且也相信他会改好,让幼儿树立信心。假如你希望幼儿的错误行为不再发生,你甚至可以干脆忽视他的错误行为,而着重赞美他正确的行为。经过不断的正强化,他的好的行为会继续保持,甚至越来越好,而一些“错误”会慢慢地淡化。

2.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小技巧

(1)提前告知

要吃中午饭了,可小朋友还沉浸在快乐的游戏当中,你可以告诉他们:“还有5分钟我们要排队回教室吃饭了,你们现在可以准备。”

(2)转移注意力

幼儿情绪不佳大吵大闹,可以突然转移话题或做些奇怪的表情,比如说:“那个小兔子好像在笑,你看是不是?你猜它在笑什么呢?”

(3)心情屋

可以用大纸箱在教室里做一个心情小屋。如有小朋友情绪失控,你一时难于和他沟通,可请他到心情屋里坐一会,调整好心情后再和他说话。

(4)学会利用逆反心理

老师可以掌握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如用“你不会穿衣”“你不会数数”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其效果有时比正面说服要好得多。

技巧有很多,每位老师会有不同的办法,这在于平时的积累。

3.切忌命令式话语

假如你运用权威使之服从,结果将适得其反;可多用祈使式话语。比如,幼儿把区角弄得乱七八糟,你命令他收拾干净,他会反抗。试着这样说:“来吧,我们比一比看谁能把更多的玩具放到柜子里?”这样,他会很乐意地收拾区角。

其实,“逆反”幼儿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到“逆反”是幼儿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只要我们坚持宽容、关爱、赏识三原则,并积累和掌握一些具体的小技巧,完全可以与他们“和谐共处”,帮助他们“科学发展”,也让自己轻松快乐,体验到老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董淑珍,蒋波.对幼儿逆反心理的反向思考.教育导刊,2002(8/9):53-54.

[2]伦秋风,伦健娜.幼儿逆反心理期的正确对待.科学之友,2006.(6):82-83.

[3]尤登星.浅谈幼儿的逆反心理.教育导刊,2006(6):27-28.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天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