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月亮与古典审美意境的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月亮与古典审美意境的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古以来,吟诵月亮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里,月亮竟是如此神奇的美学大师。在太阳下坦露无遗的屋庐竹树、瓦石僧舍,一经月光的沐浴霎时变得澄空碧净幽华可爱。扑朔迷离的月光创造出了很多美的境界。

关键词:月亮; 审美;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18-001

自古以来,吟诵月亮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里,月亮是如此神奇的美学大师。在太阳下坦露无遗的屋庐竹树、瓦石僧舍,一经月光的沐浴霎时变得澄空碧净幽华可爱。“天上月色能移世界”的审美感情,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思索:月色怎样移动这个现实世界,扑朔迷离的月光又怎样创造出美的境界?

一、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

它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空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诗人们在抒发无边的思古幽情和深沉的现实感慨时,月亮便精灵般地出现在诗的意象里。例如: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我们还注意到诗人们为着表现月光世界的深沉历史之感,往往刻意表现“古月”“关山月”“松月”之类。例如: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杜甫:“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

二、月亮创造了心灵虚静和空间澄静的审美意境

月亮以其宁静安谧的神韵和玲珑晶莹的光彩,创造出静与净的审美意境,引发出诗人的妙悟宇宙万籁的空灵情怀。

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光衬托着宁静自适的精神境界,寂寞心事中笼罩着一片飘逸卓群的寂寂梵音,月在艺术观照中的虚静,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心的虚静。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桃园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几乎可以说是说破了月的虚静的底蕴,茫茫尘世中“见月”的目的还是为了“心闲”,这样,在纷纭乱世中奔波不已的人们,在月的世界里澡雪精神,陶冶美的情怀就不足为奇了。

静静的月光洗着大地,洗着宇宙,也洗着人们的肝胆精神。人们喜欢用冰轮、玉盘、清辉等来指称月亮,例如:

张孝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念奴娇》)

三、月亮创造了温馨绰约、淡泊朦胧的审美物象,体现着婉约和谐的美学风格

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那么喜欢月亮,很大程度是因为月亮是美的代称,美的化身。

月亮在中国审美的深层结构中始终流露出神秘的永恒的女性微笑,因此古典诗词里常常以美人似月、佳人月下作为基本抒情意象。如:

敦煌曲子词:“此时模样,算来是秋天月。”(《别仙子》)

中国古典审美传统不是无限制地接受审美对象,而常常保持与审美对象的一定距离,所谓“隔帘花叶有辉光”。例如:

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

四、月亮以其内涵丰富的意象,建立了一种不落言筌,不涉理路的审美象征形式

言不尽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命题。每当人们对宇宙人生的喟叹,审美的愉悦的感情弥漫天宇无从表达时,就常常借助月亮意象去传达、感悟。我们信手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激昂的乐曲戛然而止之后,突然推出一轮江中白月,诗人怜人不幸和自我伤悲,弹奏者慷慨情怀与欣赏者的心有戚戚,如烟之往事与现实之感慨都笼罩在一轮无言凄然的秋月中了。

五、月亮创造了一种怀念故乡、思念父母、友人的审美情思

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

我们还注意到,古典诗词中,诗人思念恋人、爱人,常常也寄托于明月的传递。例如:

晏几道:“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六、月亮创造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审美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

李商隐《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并不是月光真有冷暖之分,而是月亮构成了孤独与失意者的苦苦心象,因此失意者站在月光下,总是把月写成寒月、孤月、冷月、残月。例如:

唐人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刘禹锡诗谓:“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启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在今天,月亮意象仍然在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轮明月缺圆盈亏,历时邈远,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而中国人心灵中那轮艺术的明月却永远是“月出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