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助教材佳篇,仿写片段促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助教材佳篇,仿写片段促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迄今为止,有关作文教学的知识体系也非常有限。究其原因,是因为作文教学几乎是无规律可言,而且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样,不可能像数理化那样,可以借助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来训练提高。

其实让学生真正感觉困惑、苦恼的不是怎么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材料可写,缺乏应有的写作素材。让老师感到困惑的是作文教学没有具体系统的训练途径,不知道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作文教学,这导致现在的作文教学比较随意,遵循的基本是“教师出题目――学生作文――教师讲评”的传统模式。学者如此,教者亦如此,这是教育的悲哀。

近年来,笔者一直思考和尝试这样一件事,就是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我们都知道,教材上那些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题材,大多是学生爱读、乐读的文章,何不好好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佳作片段,指导学生仿写精彩片段,让他们构建有效的素材积累体系,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南宋教育家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因此,在平常语文课堂上笔者作了大胆的实践尝试,训练学生写作从仿写片段开始。笔者就仿写课文片段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给学生提供了绝妙的写作方法。因此,借助教材佳篇仿写片段写作,是在于引导学生挖掘和运用课文的写作素材而学会写作技巧。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从语文课文中找出精彩段落,然后学会欣赏片段的精彩所在,再进行仿写,最后从仿写中学会运用,从而把这种技巧运用到其他的创作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教会了学生“不会吟诗也会偷”的技巧;还有,学生在语言运用特别是语言表达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知道,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最起码他已经有了一半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动力。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势必会让学生形成对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因此,仿写片段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选择仿写片段时,首先,笔者会选取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文章,然后再选取课文中优美的、精彩的、典型的而且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段。

训练具体做法是:在讲相关课文内容时,会在课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片段进行相关的仿写,跟着再用2到3分钟时间进行老师点评,这样的训练不单简单具体,而且容易落实。学生对这样的片段仿写也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写作不复杂,而且有范本,训练目标明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东西可写。如果每个星期保证有两到三节课进行这样的片段训练,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肯定会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后面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训练过程中,从初中作文教学方面来说,记叙文还是写作的重点,而记叙文中的重点则是各种的描写。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描写,或不会描写,会逊色许多。因此,在初中作文训练中,应该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描写”的训练。据此,笔者在借助教材佳篇,仿写片段促写作训练上,侧重于描写方面的仿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肖像描写的仿写时,笔者关键是借助教材中的佳作名篇,撷取精彩片段,让学生多看多理解,尽量弄清楚该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该作者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写作意图等。如笔者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文中对杨二嫂肖像描写非常典型: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瘦骨伶仃,白发蓬乱,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儿站在我面前,两手捧着一个破茶缸,没有穿鞋,光着两脚,正像一个刚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

寥寥几笔,完全勾勒了小市民杨二嫂的个性特点。在分析杨二嫂的肖像描写时,笔者提示学生从作者描写的顺序、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方法等分析人物形象,在赏析中渗透自己平时写一个人时思路方法等作比较,发现优点吸取优点,力争把别人优秀的地方据为己有。笔者发现,学生通过对例文的认真观后,总是有所收获的,洞察能力提高了,分析能力也会提高,模仿能力更不用说,其创作能力肯定更上一个台阶。

另一方面,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仿写作文教学中,笔者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教授。在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会让文章更富于感染力。如:教材《故乡》中景物描写片段: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在讲授本段景物描写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再回想在寒冷的环境中自己是否有以上文段中作者的感受。然后,再点出自己认为重点的描写性词语,分析并思考其作用。作为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等描写性词语,共同分析这些语句。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这里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学生领略了文段基本的及其深层意思后,其心中必定有了一个腹稿。此时,从仿写的角度看,学生可以从正面加以仿写,仿写的材料可以是萧条的草原、冷落的街市、破落的农村,甚至是摇摇欲坠的危房;也可以从侧面去仿写,其材料变为与之相反的充满生机的景物。材料具备了,方法也有了,创作兴趣自然也来了。后面,笔者布置的任务个人觉得学生是很高兴接受的,其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