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阅读教学课堂美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学是“人学”“心学”,更是“美学”。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润物细无声,于悄无声息中将生命的真谛送达读者的心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是经历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呈现给学生们的一份份饕餮盛宴。阅读这样的经典文本,就是经历一段身心愉悦的心路旅程。而阅读教学的课堂,就是为师生与文本邂逅搭建的一个空间、一个平台。这场美丽的约会,至少应当具备以下这几种美。
一、诗歌的意境美
语文阅读的课堂,是一场见情、见性、见灵、见韵的审美活动。一个美的课堂,应该就是充满诗意的课堂。在充满诗意的氛围里品味美的意趣,学生会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美丽,感受到心灵润泽的愉悦和舒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阅读教学的课堂要达到意境美,要依靠教师设置诗一样的意境。教师诗化的语言,会引领学生进入诗一样美丽的花园;多媒体的选择,亦要刻意追求诗一样美丽的画面和美丽的背景音乐;课堂节奏的把握,也应充满诗歌或疏或密、一咏三叹的韵律感;文本精神内核的解读,也应无限接近诗歌真、善、美的本质。笔者所听到的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无一不跳动着诗歌般优雅曼妙的音符。如《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孩子们抛开课堂的束缚,像萧红一样在想象中的院子里捕捉蝴蝶,采摘花朵,这是体验诗歌灵魂的自由美;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师生索性将文本改编成诗歌,在反复的咏唱中,走进诗歌般美丽的意境,这是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在这样的阅读课堂里,学生们都变成了康桥下的河里的那一条条青荇,自由舒展身心,尽情吟唱生活,像诗歌一样美美地生长。
二、哲学的思辨美
一位教育同行曾经这样比喻:课堂是挑起矛盾的艺术。笔者以为:所谓的课堂上的矛盾就是源于思考带来的思维碰撞,而挑起这种矛盾就是师生、生生基于各自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知识经验的不同,站在各自立场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期间,会有对立与疑惑,会有会意与顿悟。碰撞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积极参与的个体所经历的心理体验,所释放的心理能量,所收获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哲学般的思辨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学生走向成熟,臻于完美。我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就会时不时地制造点矛盾,挑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看他们演出一场又一场思维辩论的好戏。比如《一路花香》这一课,其所要阐述的哲学道理是昭然若揭的,那就是:即便是一只破罐子,他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不想我的课堂就到此为止。在课堂结束前的最后10分钟时间里,我抛出一个话题:你,到底是愿意做那只完好无损的罐子,还是做那只浇出一路花香的破罐子?我想看看学生是愿意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还是坦然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他们的回答令我满意。
三、科学的严谨美
语文学科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又跟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是一门最能体现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具有音乐音符的跳脱灵动,又具有画笔描绘的浓妆淡抹,也具有科学一样的严谨缜密。事实上,一堂出色的阅读课,应该是一堂构思缜密、环环相扣的科学课。它的科学性既表现在对文本关键字词运用的较真态度,也表现在对整个文本结构的准确把握,使得整个课堂首尾呼应,或者层层推进。听优秀的公开课,常常能听到教师对文本中某个或某几个字的运用大做文章,采用换字、换语序等多种手法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字词的不可替代性。“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王安石的“绿”和贾岛的“推敲”已成为千古佳话。作为带领学生解读文字的教者,能紧扣一个字或几个字,做好文章,这难道不是科学的严谨美吗?同时,课堂教学环节亦应呈现科学般的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笔者在教授《沙漠里的绿洲》第一课时时,紧扣题目的“沙漠”和“绿洲”,让学生积极联想。他们自然想到并引出生词“恶劣”和“漂亮”。我再由这两个对比强烈的生词,引发学生思考:从恶劣的沙漠到漂亮的绿洲,人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进而教学“代价”这个生词。最后,用这三个生词,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个过程既体现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由词到段到篇,对文章进行了浑然一体的整体把握,可谓具有科学的严谨美。
其实,阅读教学的美还可以以更多的姿态展示出来,它的美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但是,最终它落实在给学生创造的一个完美润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一种主动阅读、积极汲取的状态,达到融通、自由、和美的境界,使文本的力量自然地递达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以最积极、健康、优美的姿态成长,这才是文化存在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