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滋阴药材善降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滋阴药材善降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天冬

性寒,昧甘、微苦。归肺、肾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癌瘤积毒、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有升高血细胞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推荐用法

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治嗽:人参、天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

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冬八两,麦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

催乳:天冬二两。炖肉服。

治疝气:鲜天冬五钱至一两(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

宜忌人群: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麦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粘;热伤胃阴或胃阴虚、咽干口渴、大便干结;心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烦不眠、舌红少津:能提高免疫功能、耐缺氧能力。

推荐用法

糖尿病: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茯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萎缩性胃炎:党参、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阴虚内热、津少口渴: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宜忌人群: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麦冬粟米粥:麦冬15g、鲜竹叶10g、粟米100g,麦冬、竹叶煎水取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时加入前汁,再煮至粥熟。

用于心热烦闷,口渴,舌红少津。

玉竹

甘、平,无毒。归肺、胃经。质润和降;具有润肺滋阴、养胃生津。主治燥热咳嗽、虚劳久嗽;热病伤阴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发热鼻塞:头目昏眩、筋脉挛痛。适用于心悸、心绞痛,有降血糖作用。

推荐用法

1、凡内热口渴不止者,可与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等同用,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2、热病后期,损伤胃阴,症见饥不欲食,口干舌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甘草等同施。

3、肺中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与沙参、麦冬、桑叶等相配。

宜忌人群:适宜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的人,阴虚燥热、食欲不振、肥胖的人。脾虚便溏者慎服,痰湿内蕴者禁服。

清咽四物饮:王竹、麦冬、沙参、生地各12g,水煎服

用于热病后体虚不复,口燥咽干。

天花粉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推荐用法

1、配知母,滋阴泄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

2、配芦根,清热生津,清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者;

3、配贝母,化痰止咳,用于燥热伤肺或肺阴不足的咳嗽,痰粘不爽等症。

经典论述

1、《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

2、《药征续编》:凡渴有二证,烦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楼根主之。

3、《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用药禁忌:不直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滋燥饮: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渴

地黄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生、熟地黄,味甘。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宜忌人群: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红斑者宜食。

地黄性凉,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忌食。

药材特征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地黄饮子:生地黄汁30ml、芦根15g、生麦冬(去心)25g、人参15g、白蜜15ml、橘皮10g、生姜15g,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西洋参

性凉,味甘、微苦。入心、肺、肾三经。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经典论述

1、《本草从新》: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2、《药性考》:补阴退热。姜制益气,扶正气。

3、《医学衰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

4、《本草求原》: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宜忌人群: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凡阳气不足、感受表邪以及湿热未尽者不宜用。

洋参川贝梨:雪梨1个,西洋参、川贝各3g。先将梨削去带柄的部分,挖去梨核,放入西洋参、川贝,最后盖上带柄的梨,用牙签将之固定,加水、冰糖各适量,将梨放入碗中蒸熟。分二次食。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痍粘,咽干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