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子“遇见”苏格拉底:一杯千年下午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子“遇见”苏格拉底:一杯千年下午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的休闲,需要“闲笔”,需要情趣。老庄逍遥,苏格拉底发麦穗,徐霞客漫游,余秋雨苦旅……闲适一词贯穿了东西方的文化顶峰。还有陶渊明的回归,李渔的自乐,林语堂的“人生真美丽”,在家喝茶与出外喝咖啡同乐,同样造就了一座座文化之巅。

闲适文化生根发芽,一种是生命的闲适,一种是思想的闲适

老子死后两年,苏格拉底诞生。

这两个东西方闲适文化的典型代表,擎起了两大文明的大旗。

老子力求无为而治,他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他随时口出妙言:“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

苏格拉底瞪着大眼,狂吼道:“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老子之后200年,庄子出世,一篇《逍遥游》,将老子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自在,庄子乐水,知鱼之乐。

老子过函谷关,应关守之请写下洋洋洒洒五千文《道德经》,然后驾青牛飘然而去,不知所终;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的最后一句话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慨然赴死。

两位哲人的飘然、慨然,震动东西方数千年

于是,闲适文化生根发芽,一种是生命的闲适,一种是思想的闲适。

从徐霞客到余秋雨,出走之大文章与小情调

李白斗酒,前辈在魏晋,是阮籍、嵇康。只能用“风”来形容魏晋: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路走到了尽头,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吼出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嵇康一边写传世文章,一边打铁,一曲《广陵散》吹动千年文脉,至今仍被视为高山流水的佳音。

千秋文章都是走出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李白要云游,杜甫也是。杜甫到了济南,随便一哼哼:“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就成了千古佳句,被济南人膜拜上千年。唐伯虎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牌子,挂在脖子上,走到哪显摆到哪。

徐霞客22岁开始,围着中国走来走去,直到54岁去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度过。他通过游记,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余秋雨虽受诟病,但其围着中国转一圈,弄出一部《文化苦旅》;到中东走一遭,鼓捣出一部《千年一叹》;到欧洲走走,一部《行者无疆》问世。对文化的追问成为一种终极追问,解读的是文化,也是我们的另一种身份。

陶渊明、王维、李渔、林语堂:把“闲”打造成一种性格

出走没了出路,就还乡,回归内心。

王维乐田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其“先祖”是陶渊明。而陶渊明更闲,“田园将芜,胡不归?”打马归去,采菊东篱下。痛苦的闲适,快乐的闲适,在他们那儿,一切都无所谓,只有内心的跃动是最主要的。

李渔闲在家里,做饭、玩美姬,鼓捣出一部《闲情偶寄》,把吃喝玩乐上升为艺术:“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济南的于慎行,窝在老家洪范池,办私塾、教学生,喝酒赋诗,也成了大儒。

中国是有一个闲适的文化传统的国家。一本写周作人的传记,书名就叫《闲适渡沧桑》。周作人的闲适里不免有一些苦涩的滋味。相比之下,林语堂的闲适来得舒服多了,他不仅按照闲适的观念过了一辈子,而且还把这种观念升华为哲学。他把中国哲学总结为闲适哲学,并且认为这样的哲学值得向全世界介绍。

陶渊明、王维、李渔……闲适大佬们的思想到了林语堂那里,一下子洞明了起来。

林语堂描绘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形象:“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林语堂说只有傻子才会跑去竞选美国总统。他说,只有闲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办公室里工作时,一个人的灵魂才会喊出“人生真美丽啊!”

林语堂把闲适哲学引申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男女方面,他认为使中国男人有机会尝尝罗曼斯的恋爱滋味,而妻子则提供一种入世的实际生活的爱情。他认为娶妾使不够美满的家庭免予破裂,使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得以保全。

至此,中国的闲人和西方的闲人通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闲不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它已成为整个世界的一大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