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277-02

【摘要】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法则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上运用得也很多,并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此文就对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浅析。活血化瘀法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和控制病情蔓延,是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治疗

一 活血化瘀治疗机制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瘀血症状,它既是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也是引起其他疾病的病理因素,从病因分析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引起瘀血的发生,同时瘀血又会进一步加深加快疾病的发展。所以临床工作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也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其病因的多样性,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又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细化治疗,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才是重中之重。根据许多医学专家的经验总结表明,活血化瘀法在不同病患案例中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响很大,不论新病还是久病,一旦影响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就会导致瘀血的产生,而适当采取活血化瘀法,不仅能通畅血脉,调和气机,还能杜绝病邪在体内的积聚,从而防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早在古代,活血化瘀的方法就在医学中有所体现。比如汉代就有关针对瘀血制作中药汤剂的记载,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医疗文献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并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的发展、补充和完善。其形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发展迅速,自古以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

而从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活血化淤药物在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功能、凝血、抗凝以及微循环功能、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大量有效的活血化淤方药,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 活血化瘀临床治疗的运用

根据一些临床经验,除了瘀血的典型症状,例如:局部出现肿块、瘀斑还有疼痛的症状外,我们还应辨别一些非典型的瘀血征象,就肺系疾病而言,一般都以表证为主,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病久化瘀,此时,我们可以从患者的舌脉相中加以辨别,一般会出现舌质紫暗,脉象滞涩等情况,在治疗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一些血症的临床治疗,大多以止血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在止血的同时,适当加以化瘀止血,以防止闭门留寇的情况发生。临床应用还有一系列根据病因的分类,比如:因热化瘀者,我们就要加以清热凉血等治疗方法;因虚成瘀者,要加以补元培本法;因寒成瘀者,加以温经祛寒法;因湿化瘀者,加以祛湿利水法等等。另外,临床工作中还需分辨机体产生瘀血的具体部位,从产生的部位进一步细化活血化瘀的具体疗法。比如病位在心者,加以宽胸通络,运用芳香通络药,如:麝香、冰片等;病位在肝者,加以理气疏肝药,如:柴胡、香附等;病位在经络者,加以破瘀走窜药,如:蜈蚣、地龙等。以上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只有治病求源,才能标本兼治。

但是这种疗法是有它一定的特殊性质的,在我国使用的范围很广,同时也有很多讲究,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因为大多活血化瘀药都比较峻猛,如攻伐太过,则易伤正,所以不能过度治疗,一定要注意 “中病即止”或“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并且要依据病患的体质选择适当的方药,病势重,但正气盛者,可以应用药性较强的方药;病势强,但正气已伤者,宜选用药性平缓的方药;如正气已衰,则应先扶正后逐瘀,或者在机体能承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总而言之,活血化瘀法虽然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是它就像是一把刀,应用得当可以劈荆斩棘,反之也可以伤人身体。另外还应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也需要加强注意,比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还有一些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因子不强的患者、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时要相当地小心谨慎,以免发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