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沭阳县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及实施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沭阳县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及实施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沭阳县水稻病毒病发生情况和麦田灰飞虱迁入秧田规律的调查研究,提出适合该县区域水稻病毒病防控措施及其应用所取得的相关成就和今后技术改进目标。

关键词 水稻病毒病;防治技术;实施放果;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57-02

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北平原,水陆空交通便利,耕地面积13.53万hm2,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33万hm2,产量达6.05万t,2000年以后,由于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变更,使得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大面积发生,给该县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据调查,2003年、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达2万hm2左右,严重田病株率达90%以上,尤以粳稻区发生为害重;2007―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汕稻区暴发,据调查严重发生面积达1万hm2左右,严重田块病穴率高达70%以上,一般田块在5%~10%。为此,沭阳县植保站在江苏省统一安排下,于2011―2013年度对传毒媒介灰飞虱迁入秧田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病毒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对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结合沭阳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和使用。

1 实施区秧田灰飞虱的消长规律

2 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应用

2.1 选择抗病品种

根据2003―2011年10年田间考查情况分析,在籼稻区结合籼改粳,大面积选用了抗耐水稻病毒病的粳稻品种徐稻、连粳系列品种,代替籼稻Ⅱ优系列品种,在粳稻区面积推广应用连粳6号、连粳7号、徐稻4号等抗耐病性品种,同时淘汰了武运粳21、泗稻12等易感品种,黑条矮缩病病穴率由2011年平均5%~10%,降为平均0~0.5%,没有超过5%病穴田块;水稻条纹叶枯病由2003年、2004年大面积发生,严重田病株率90%以上,降为只有个别品种零星发生。

2.2 调整播期、物理机械防控跟上

2012年、2013年,根据秧田1代成虫迁入规律,结合机插秧大面积推广,适当推迟水稻育秧播期,使水稻秧田感病期与灰飞虱迁入高峰错开,减少了灰飞虱为害,降低了大田发病率,同时对机插秧秧田全程采用无纺布、防虫网覆盖,有效控制了灰飞虱传毒,减少病毒病发生[1-2]。

2.3 搞好田园清洁

对沟、渠、路旁杂草进行全面清理和化学防除,减少灰飞虱越冬场所和中间寄主,降低灰飞虱迁飞虫源基数。

2.4 化学防控

2.4.1 小麦灌浆期。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所有麦田采用25%吡蚜酮300 g/hm2,统一防治麦田1代灰飞虱若虫,2012年、2013年实施防治面积分别为7.33万公顷次和8.67万公顷次,有效降低了灰飞虱由麦田向秧田迁飞基数。据调查,2011年秧田灰飞虱迁入高峰期6月13日秧田平均虫量达4 275万头/hm2(0~17 250万头/hm2),而2012年、2013年同期分别平均为234万头/hm2(0~4 635万头/hm2)和339万头/hm2(4.5万~2 053.5万头/hm2),2011年是2012年、2013年12月20日秧田灰飞虱高峰期虫量的12.6、18.3倍。

2.4.2 秧田期。抓好秧田期灰飞虱防治是确保大田不发病少发病的关键,几年来一直抓住灰飞虱迁入秧田的始盛到盛末,即6月5―15日用25%吡蚜酮300 2.4.3 大田期。大田狠抓2代灰飞虱防治,确保秧苗安全生长;2代灰飞虱的发生为害期正值秧苗大田分蘖期,也是病毒病显症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时施药及时控制2代灰飞虱发生危害,也是保证水稻安全生长的关键措施;以7月上中旬为宜,用25%吡蚜酮300 g/hm2或用40%噻嗪酮900 g/hm2+控病毒制剂,结合防治水稻纹枯病一起进行喷雾。

3 2013年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实施成效

4 技术改善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生长的抗耐病毒病水稻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推广,实现水稻优良品种高产高效[3-4]。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示范方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实现水稻优良品种高产高效,进一步加大对示范方物化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应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继续探索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新药剂、新品种、新方法,加大辐射、推广、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水平,确保沭阳县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顺利实施,促进沭阳县水稻生产科学、健康发展[5]。

5 参考文献

[1] 水稻病毒病专业化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4(7):111.

[2] 蒋庆琳,,张曼丽,等.海南省水稻病毒病防治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3(11):66-68.

[3] 刘建军.舒城县水稻病毒病发生及防控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20):65,87.

[4] 吕明明.我国几种常见水稻病毒病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4(6):110.

[5] 赵琦.水稻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