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较之阅读教学的内容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较之阅读教学的内容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张迪(1989-),女,彝族,云南大理人,教育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王文彦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潘新和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同为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的必读书目。虽然都是语文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但编者的侧重点、关注点不同,论述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某些问题的实践操作的想法和结论也不一样。本文主要从两本书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阐述上作比较,谈一谈笔者对这个问题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阅读教学;内容建构

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塑造人生价值观等众多任务的重要环节。潘新和教授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王文彦、蔡明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两本语文课程教学论书籍中,编者都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析编者所理解的阅读教学内容,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以及论述的方式和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有所不同的,下面笔者就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谈谈他们“阅读教学内容”解读的不同点:

首先,两本书关于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关注点不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编者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给阅读教学定义了三个主要内容:“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编者认为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要使学生养成哪些“阅读习惯”、形成哪些“阅读能力”、掌握哪些“阅读方法”来展开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编者认为针对新课标和实验教材的变动所产生的新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应该是这四个方面:“感悟、把握、领会读物的秘妙,同时关注与此活动紧密相连的阅读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志类素质”“向写作转化,形成读写互动”“了解、掌握各类读物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一些阅读方法”,而且“前两方面的目标(指向秘妙,指向写作)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是基本任务”。

对比发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阅读教学上更关注三维目标表象上所指向的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应该要掌握的各方面习惯、能力、方法,比如勤于读书、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欣赏和阅读迁移的能力,以及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方法等。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则不仅关注三维目标,还关注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阅读教学的立足点,从而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从相对单一走向多维,从相对虚拟走向真实情境”这一观点,说明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要掌握知识、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感悟与领会阅读中‘审美自失’与‘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秘妙”,而这一秘妙把握的关键就在于对“美”的积累,“美”之所在,以及“美”的发现这些文本解读的能力。相较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关注点,《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还提出了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形成“读写互动”式的教学这一新观点,并且还阐述了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后者还将阅读的知识分门别类来讲解,也就是问题、手法、修辞三大方面,还归纳了几套初中实验教材的读书方法和文学理论指导鉴赏的方法。

可以看出前者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论条理清楚,系统结构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但主要还是在罗列传统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内容。由于作者并没有联系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实际面临的问题来阐释,其实质就仍然停留在三维目标的表面,没有深入关注到新课程的变化以及它所提倡的新理念。而后者从新课改后课标和实验教材的变化入手,揭示“真实阅读的规律”来设定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理有据,分析深入,观点新颖,为我们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其次,两本书解读阅读教学内容的论述方式不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述的方式是采用树形结构的方式,把阅读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解出各知识点。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条理分明,不会混乱读者的思路。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以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为根据设定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也没有分析为什么把各项阅读内容分解成各小点,就只是列出内容。比如,编者认为阅读教学内容中的阅读能力包含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这几个方面,就只列出这些能力然后分别对这些能力下定义,简单做了相关阐释。对于原因以及联系实际语文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怎么运用这类的东西并没有多做解释。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则与前者相反,它采用了因果分析推进的方式,先描述了语文课改以后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出现的新变化,又分析了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些又才推理得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设定的内容以及重点把握的阅读任务和目标。该书一节推论出下一节,环环相扣,节节推进,使读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单看目录可能会觉得有些混乱,但是仔阅读会发现编者将前因后果分析的清楚得当,即使结论新颖生僻但也不影响读者的理解。

前面我们就谈到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承担着培养职能最多的教学环节,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程的教材与其他课程的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直接的呈现教学内容,而只是呈现承载教学内容的文章”,也就是说要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只有通过阅读文章,所以如何构建出合理而有效的阅读教学内容也就尤为重要。对于阅读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构建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与单纯的阅读是不一样的,有学者这样给阅读教学下定义“教学阅读是一种根植于或说始于自然阅读,仰仗于或说受惠于科学阅读,而最终听命于或说受制于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可以规定的有控、有责阅读”。也就是说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对于教材课文都保持“审美自失”的阅读状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是因为每个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前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能有“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自失”状态的课文少之又少,不要说是对于学生,就是对于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恐怕这样的作品也不多;二是因为语文教学是承载着育人、培养人才、修养身心的功能职责的课程,语文教材的设置不可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喜好、阅读状态来安排。所以说,虽然“审美自失”是一个很美好的阅读前提状态,但不得不说真的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实现。

其次,虽说文本解读是要指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秘妙”,要指向“美”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对于这种“秘妙”和“美”的把握其实还很难,尤其是要学生自主自发的去感受和理解,所以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怎么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这些“秘妙”,这就是教师应当关注的焦点了。

其实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得系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的角度、思考方式不同,都会出现各不一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在语文教育研究的路上要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完善。(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王署.《语文阅读教学新视野》[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