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菊·明虎原蚕点饲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菊·明虎原蚕点饲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多年来在农村原蚕点繁育苏菊·明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苏菊·明虎原蚕点饲养技术,包括催青管理、饲养管理、回山消毒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苏菊·明虎;原种性状;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1.3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60-01

苏菊·明虎是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是目前主推的春、秋用品种,是浒关蚕种场选育成的四元杂交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病、好养、高产、茧丝质优的优点,于199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通过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农村中试鉴定,适宜于春、秋季饲养,成为江苏省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多对家蚕新品种之一。通过多年来在苏北农村原产点的生产实践,对苏菊·明虎品种性状、饲养及催青起点胚子的调整进行了总结,以指导该品种的饲养。

1 原种性状特点

1.1 苏菊(A、B)

苏菊(A、B)系二化性中国系统,素蚕,四眠,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趋光、趋密性强,卵色灰绿,眠起齐一,小蚕期高温、嫩叶时易诱发三眠蚕,食桑量大而快,老熟齐涌,蚕体匀整,5龄经过8 d左右,全龄24~25 d,蛰中17 d,营上层茧,茧色白,茧形大短椭圆,全茧量2.3 g左右,发蛾集中,雄蛾活泼,雄蛾稍差,易散对,新鲜雄蛾尿多,雌蛾投蛾后3~4 h盛产卵,每蛾500~550粒,克蚁头数在2 250头左右。

1.2 明虎(A、B)

明虎(A、B)系二化性日本系统,普斑,四眠,孵化齐一,蚁蚕褐色,趋光、逸散,卵色紫灰,紫眠起齐一,食桑量缓慢,老熟齐涌,蚕体匀整,5龄经过8.0~8.5 d,全龄25 d左右,蛰中18 d,营中、下层茧,茧色白,茧形长浅束,茧层厚,全茧量2.3 g左右,发蛾集中,雄蛾文静不好动,雄蛾性能好,不易散对,雌蛾拆对后蛾尿多,投蛾后产卵快,每蛾450~520粒,克蚁头数在2 300头左右。

2 饲养技术

2.1 蚕期前的催青管理工作

催青时,对近几年各种数据的调查、观察和整理发现,把握好该品种的胚子发育特点、起点胚子的调整为丙2丙1+ 和所需的积温不能低于131 ℃,是提高催青质量的关键,从而确保蚕种孵化整齐。同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一般明虎、苏菊品种相隔2 d出库,及时发放到原蚕点共育室[1-2]。

2.2 饲养管理

2.2.1 蚕期前的彻底消毒。进行蚕期前消毒防病工作,根据饲育蚁量及生产任务,配备、挑选适当的共育室、劳力和技术力量,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饲养,同时结合当地桑叶发芽情况,考虑收蚁日期,一般在苏北地区日系、中系分别是5月3、5日左右收蚁。消毒措施有:对生产用房、生活用房四周10 m内进行消毒,清除杂草堆放物,配置黑猫清洗机,用有效氯1%漂白粉液在清晨或傍晚消毒全村。同时,每家每户要在远离桑园、蚕室的地方开挖蚕沙坑,杜绝蚕沙二次污染。统一清洗蚕室储桑室蚕具,实现彻底消灭病毒源,为蚕期打好基础。刮除墙上虫卵、浮丝,对棉质蚕网进行煮沸消毒,对蚕匾等用具进行浸消,保持湿润5 h以上,用1%漂白粉液对房面蚕架等进行消毒[3]。用2%甲醛石灰水喷蚕室蚕具,密封门窗保持25 ℃ 5 h以上。次日清晨用1%漂白粉溶液消毒场面,开蚕室门窗换鞋入室,取出蚕具,晾晒。

2.2.2 精心饲养。做好各龄蚕儿的眠起处理工作,特别是要控制好共育室的发育情况,保证健康、整齐的蚕儿发到各养蚕户的手里,严格淘汰各龄弱小蚕。如果发现不正常个体和病蚕要及时拣出放入消毒钵中,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不可将它们随意乱丢或喂家禽。抓好小蚕共育管理。在共育期间,由共育组长统一采摘各龄适熟叶,每天都要用防僵粉和三七灰消毒蚕座,特别是共育时温度控制均衡。严格温、湿度标准,保证品种间不混淆,每天早晨和晚上对蚕室和放桑叶的地方进行漂白粉液的环境消毒。

苏菊品种食桑量比较大,在饲育过程中要强调稀放饱食,提前匀扩座,适时分匾,大蚕期用叶要充分成熟,给桑量要足,4、5龄初期有条件可适当增加给桑次数;明虎食桑较缓慢,蚕期注意桑叶保鲜,增加食桑量。贮桑室的管理一定要抓严、抓细,每天都要用1%漂白粉溶液进行严格消毒。到大蚕期用桑量大时,要勤翻桑叶,尽量避免吃湿叶、发热叶、变质叶,保证蚕儿健康。

要加强蚕期蚕室通风换气,勤除沙。要选择通风好的房屋做大蚕室,及时除沙与消毒。完善簇中管理,加强种茧保护。苏菊上簇齐涌,应该提前做好方格簇的消毒准备工作,因为蚕体较大且排尿多,应加强簇室通风换气以利通风换气,改善簇中环境。明虎品种上簇稍缓,捉熟蚕时注意熟度统一,簇中更要加强通风换气,否则容易出现不结茧蚕。

2.2.3 制种管理。细致做好发蛾调节工作。发蛾时间容易掌握,数量平衡掌握难度大。技术人员要准确记载,经常观察,适时调整。雄、雌蛹调节温度分别为21~27、22~26 ℃,应避免高温。同时,做到专人专室负责记录冰库管理工作[4-5]。

种茧调查结束后,应根据蛹的发育程度做到晚动刀削茧,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做好鉴蛹、复蛹工作,合理进行雄蛹对调。发蛾时应采取“明暗产卵”的原则,匾密度控制在300头蛾以下,配足劳动力进行理对和提对工作,单个雌雄蛾要拾清拾净,保证所有雌蛾都能,时间不少于4 h[6-8]。产卵室需要黑暗保护,温度控制在24~26 ℃。同样产卵室也要派专人负责管理,依次按批按号摆放制种连纸,认真记录每天各批次、品种的制种数量,及时杀蛾,蛾盒与蚕种一一对应,保证生产蚕种的质量。

2.3 蚕期结束后的回山消毒

一是集中处理蚕沙,用漂白粉消毒内外环境和蚕具。彻底清除养蚕制种废弃物,集中放入蚕沙坑,用淤泥密封进行发酵,严禁不经过发酵的废弃物还田饲养家禽等。二是加强桑园管理,减少交叉传染。

3 参考文献

[1] 吴群凤.沙蚕人工养殖观察:门槛虽低 潜力仍待开发[J].当代水产,2013(1):30-31.

[2] 王天顺.健康高效养蚕四项技术[J].农家科技,2013(2):21.

[3] 专业化养蚕可以使农民走上致富路——重庆市蚕桑生产发展调研报告[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5(5):59-62.

[4] 赵春晓,李靖波,贺才厚,等.夏秋蚕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1):121-122.

[5] 骆红莲,吴银吉.保证家蚕原原母种质量的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162-163.

[6] 沈蔚.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57-258.

[7] 蒙霜.蓖麻蚕(木薯蚕)饲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2):105-106.

[8] 张冰.谈蚕的饲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