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型企业对生产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型企业对生产管理模式的新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顺应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探求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新方式,是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提出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更新:“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过程,以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以多品种、小批量实现个性化生产,以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文章最后指出,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过程中应注意明确组成系统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创新之间的关系、消化吸收和创新并进三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 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045-03

[作者简介] 陈国华,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1)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既是一个宏观的管理理论,又是人类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所有企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竞争环境.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早已不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全世界大小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一种全新的给企业带来强大生命力的管理理念――“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提出了学习型企业的定义:学习型企业是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即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方式;随后代之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当今出现了诸如柔性化生产、平面网状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生产、MRPII、ERP和生产系统的网上管理化等新方式和方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而努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略为落后。

一、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归纳起来,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然而,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并非我国所独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都走过这一相似的道路,只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之前,该种生产方式就被美国、日本企业所放弃。也就是说,我国企业还没有走完“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程之前就已经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挑战,或者说又落在了“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的浪潮之后。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的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的计划控制和全企业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生产阶段的制品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渲泻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然后,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企业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

所谓“柔性”,就是生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调节性。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要求在短时期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但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编制生产计划的。投入一个产品与调整一个产品对整个计划影响较大,再加上企业生产的反馈信息比较慢,下月初才有上月末的生产统计资料,无法实现动态调查,生产严重滞后,导致生产系统速度慢。

3.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现代生产是充分利用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协作,组成专业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整机厂和专业化的零部件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

4.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是以产品为单位进行的,但又由于各生产阶段内部的生产物流是以零件为单位的。因此,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即有关车间,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内容

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团队化/网络化(team based/net-worked);第二,扁平化(flat);第三,市场/客户导向性(market/customer ori-ented);第四,弹性/可重构性(elastic/reconfigurable)。学习已成为学习型企业每个员工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面对新形势,学习型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跳越”过“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阶段,迎接“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及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那么,我国企业必然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生产物流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生产一个产品,要把一个个零件设计出来,再把一个个零件加工出来,即实际工作是以零件为单位进行的,从而会出现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不一致,表现出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性。“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以零件为单位组织安排。该生产方式在各生产阶段内部和各生产阶段之间“生产物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即以零件为单位,可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成为“一揽子”计划。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生产物流间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间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生产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即整个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有序的控制。

2.生产管理手段上,以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过程

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给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CAD、CAPP、CAM、MRPⅡ、ERP以及现代生产系统中出现的柔性制造(FMS)等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使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但是,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它以学习型企业为平台,构建现代生产运作系统,实现经营与生产一体化、制造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发展。

3.生产方式上,按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企业在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其具体形式是“拉动式”生产。即企业的生产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的生产,下环拉动上环,消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拉动式”生产彻底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各环节都按自己的计划组织生产,靠大量的在制品储备保任务、保均衡的做法,做到市场需要的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减少储存,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同步。

4.品种结构方面,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和“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使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5.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学习型企业要求的是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管理工作中,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构建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离学习型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操作系统;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学习型企业表现为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不断引进吸纳,使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但是,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是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作支持,需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四、结束语

基于学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相比.更能反映出学习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我们推动学习型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理论.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剖析,阐明企业生产组织、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生产制度等方面特征,对实践中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星明,施礼明.现代生产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龚国华.生产与运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胡涛,等.论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3,(10).

[5]聂子龙.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及演变[J].兰州学刊,2002,(1).

[6]谢长芹.学习型企业的特征及构建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7]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与案例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