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玫瑰之城 佩特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玫瑰之城 佩特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12年,瑞士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费尽心机乔装打扮成一名穆斯林走进了西克峡谷,在此之前,任何试图接近佩特拉的外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当那座无比壮观的遗迹近在眼前时,他无法掩饰内心的狂喜,面前这个玫瑰色的城市就是传说中古老神秘的佩特拉。

初到石头王国

幸运的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有机会进入这座传奇的古城并感受它带给我的震撼。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到达约旦首都安曼时,从北京出发后的疲惫已经被稀释了一些。当我刚在沙姆旅游公司的大巴上舒舒服服地坐下,车上就来了一位导游阿蒙,这位曾在中国的武汉大学学习过5年的年轻人,据说是约旦少有的能说汉语的导游,当听到他发出的第一个汉字音节时,车上欢呼声四起,在这个暂时还令我们感到陌生和迷茫的国家,阿蒙的出现使我们有些不安的心绪有了落地的感觉。

约旦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西亚内陆的一个被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包围着的阿拉伯伊斯兰王国。尽管是在夹缝中求存,约旦却被公认为中东地区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

从机场出来后我们便驱车上路,所谓的“机场高速”并不是通常概念中的封闭公路,道路两边先是浓密的灌木丛,继而是满目苍凉一望无际的沙地。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约旦的山地之城――佩特拉

此时天色已黑,车窗外满眼如繁星的灿烂灯光高低错落地镶嵌在夜色中,整个佩特拉此时完全由灯光勾勒出了它那美丽的轮廓,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走下大巴车的第一秒,我几乎被寒冷击倒。赶紧提着行李走进CROWNE PLAZA 酒店舒适的房间洗漱。当我往手上涂润肤油,拧开瓶盖的一刹那,本只有半瓶的润肤油一下子喷涌出来。以我在国内高原地区的旅行经验,猜想这里一定是有些海拔的。果然,第二天阿蒙告诉我们,佩特拉有1700米左右的海拔。难怪这里会如此寒冷,瓶子里的润肤油会涨溢出来。

酒店的餐厅门口或趴或立着几只黄白道的“绅士猫”,之所以我不称它们为流浪猫,是因为它们那悠闲自得的神态丝毫没有流浪猫的狼狈,倒是有几分绅士般的怡然。它们不怕人,也许是这里的人从来没有对它们产生任何威胁,它们会主动往人身边凑以示友好。

也许全世界酒店自助餐的形式都大同小异,但在约旦的酒店餐厅里腌制的酸橄榄则是纯粹的中东特色。在这个被橄榄树包围的国度,那酸橄榄特殊的味道竟然使我有了思乡之情,同时也后悔为什么不多带几包榨菜过来。

西克地峡的媚惑

当朝阳从窗帘的缝隙挤进房间,我忽然有些异样的感觉,这阳光的颜色怎么会如此的不同?由于到达佩特拉时已经华灯闪烁,不知窗外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循着朝阳的引导线,我“呼”的一声拉开了窗帘,视线立刻被一堵暖红色的石头山崖牢牢地攫住,忽然想到看过的文字中对佩特拉的形容,果不其然,真是一座玫瑰之城。

殊不知还有更绝的美景等在后面。

匆匆用过早餐,我们赶往佩特拉遗址公园,在大门口我们拿到门票和一张登记游客资料的表格,在我的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进公园时被要求填表。在29JD(约旦货币,约合43.5美元)的门票里面,含有可以骑行400米的马费,但是小费则是要另外付的,通常是3美元。

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我们行进在1812年英籍瑞士人、探险旅行家约翰・贝克哈特的足迹上。身边不时有身着长身白衣的贝多因人牵着马匹前来拉客,他们笑容可掬,热情而不失文雅,我不禁赞叹:连牵马人都能那么有风度!

阿蒙在出发时就提醒我们:里面的路还很长,要徒步至少3公里。刚进大门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那“帅马夫”的坐骑,而我则想用双脚亲近这片土地,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胜迹,来他个真正的“肌肤之亲”。

这是一条起源于2600年前的古老商道。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奈巴特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到了现在的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开始兴建佩特拉城。当年他们仿佛一夜之间建起了这座宏伟的城市,在最繁盛的时期,奈巴特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但是都城却始终是在群山围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到公元前321年,奈巴特人已经把佩特拉作为首都,当时的佩特拉一派繁荣昌盛。但佩特拉似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几百年来,这个城市只为当地的游牧部落人民所知,仿若一个世外桃源。

公元106年,罗马皇帝特拉见征服了佩特拉,奈巴特人从此对佩特拉失控,这里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被称做阿拉伯人佩特拉区。363年,一场大地震破坏了这座城市的很多建筑,佩特拉由此成为一个弃儿。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兴起,1116年,欧洲十字军在佩特拉建立起一个王国,但好景不长,1189年十字军便向穆斯林军队投降,佩特拉的历史至此断了章节,奈巴特人从此成为一个谜一样的民族。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从历史的视线中消失了,甚至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只留下一座石头城隐身在历史长河中。

“佩特拉”(Petra)在阿拉伯语中的含义是“被开凿的岩石”。因为这座城的全部建筑都是在两边山崖的岩石峭壁上由人工开凿出来的,而它与叙利亚帕尔米拉等由石头堆砌起来的遗迹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在佩特拉峡谷,岩壁上有很多的洞穴,是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曾经被人们当作是房屋。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规格的墓,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有精致淡雅的,有古埃及金字塔式的,也有奈巴特特色的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的。所有坟墓的建筑重点都在正面的雕刻上,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

沿着河床走了半公里的样子,太阳已经高高地悬在了头顶上,身上也沾了不少飞驰而过的马匹扬起的沙地浮尘。我被突然出现的峭壁挡住了去路,原来已经来到著名的西克地峡,这里也是佩特拉古城的唯一入口。两边的峭壁高入云天,只给道路留了一条窄小的缝隙,在最窄的地方你甚至能感觉到一侧的石壁已经压到另一侧的上面,比我们惯常见到的一线天还要窄。可以想见当年穆斯林军队攻打这座城池时,此处城门坚固,只需少数的十字军士兵把守即可。这条沙岩上的巨大裂缝,在陡峭的悬崖夹缝之间蜿蜒一公里。西克地峡的峡底两侧岩壁上顺山势蜿蜒爬行着引水的石渠,石渠的水槽完好地保存至今,遥想当年,这长长的水槽不知使多少人免遭干渴之难。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西克地峡,水源是主宰战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我还在为那鬼斧神工的水槽感叹时,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浅色衣服上笼罩着一层暖红的色罩,再仔细看看周围的石头,那是怎样的一种绚丽呀!我张大嘴巴东张西望的样子一定像个呆子。西克地峡的岩石映得整个空气仿佛都是红色的了,那是一种艳而不妖的红,就像大片大片的红玫瑰,怪不得这里被称为“玫瑰峡谷”。

骑马的行程在进入西克地峡前就已经结束,接下来的行程是由马车来完成,整个峡谷中便时常响起“”的马蹄声。同行的小妹妹对落在团队后面有些害怕,她说这个峡谷在没人的时候有点恐怖,而我却恰恰觉得在整个峡谷安静下来后,有一种进入时间隧道、回到那金戈铁马时代的感觉。

还没从西克地峡的媚惑中醒过神来,1公里多的峡地已经走尽,当看到两峡的缝隙间出现的那座玫瑰红色的宫殿――哈滋尼宝库时,我差点被炫目的色彩晃得晕眩过去。

古城中的哈滋尼宝库

这里是佩特拉最壮观的遗迹,古代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完全由山壁实心的岩块雕刻而成。眼前的场景会使初来者进入一种很不真实的幻境。

哈滋尼屹立在玫瑰色山崖下的石壁前,传说中,这座佩特拉古城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好的石凿建筑是奈巴特王国的“藏宝阁”。整个大殿高达39米,宽约22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中间有6根圆形石柱子,柱上刻有女神、武士等雕像;上下层的石柱加起来是12根,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石柱中间有30朵雕花,象征着每个月的30天。那中间的石柱顶上的瓮状物据传说是藏宝的盒子,后人对这藏宝之处有着太多的幻想,于是就使得这所谓的“藏宝阁”上多了许多的弹孔。但至今,贪心的后人们也没有看到这“宝盒”中的一粒宝石。

从玫瑰城哈滋尼开始,马车便不再前行,高大的骆驼承担着后边行程中沙地跋涉的运输任务。

佩特拉曾经属于罗马帝国,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有的建筑,比如阶梯剧场、广场、公共浴室等等。从哈滋尼宫殿沿着一条宽阔的沙石路向西北方向走去,沿途可以看到大片的陵墓群,还有露天的古罗马剧场。剧场背靠山崖,有34层阶梯式石凿的7000多个座位。沿着剧场再往前走,就是曾经无比辉煌的古罗马大道了。它位于山谷尽头宽阔的空地上,那斑驳的石板路默默地承载了几千年的沧桑与文明。罗马人占领这里后,在石板路两边立起了两排石柱,还建造了石头拱门。从拱门前行不远,就是一座巨大的石窟宫殿遗址:“女儿宫”,据说这是奈巴特国王为埃及法老的一位爱哭的公主所建。“女儿宫”的残墙至今依然耸立在这块遭遇过多次地震的土地上,据阿蒙介绍,因为那些垒墙的石砖都是大小交错地堆砌,中间还有一些木头作为夹层,以减轻石头之间的摩擦碰撞,增加弹性,所以才能历经多次地震和千年的沧桑岁月而不倒。

一路上遇到很多做生意的当地游牧民贝多因人,他们是佩特拉的原住民,为了开发和保护这座古城被迁居出了古城的领地。政府让他们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来维生,算是一种补偿吧。

在古城中观看当地特有的工艺品――现场手工制作沙画,也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情。几只碗中装着各色沙子,手艺人往一个小玻璃瓶中依次灌进不同颜色的沙,然后只靠一支小细棍子就勾勒出沙漠驼铃等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图案。在一个制作沙画的摊档前,我居然遇到了一位会说流利粤语的贝多因人。他曾经在香港和深圳待了7年,还在那边娶妻生女,这次是回来联系生意,他俨然已经觉得自己的家就在中国了。

我坚持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走了下来,一路上所看到的也只是这座绚烂建筑的一部分,对于它所经历的那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更是无从探求,在历史面前人类的想象力显得如此贫瘠。英国诗人威廉贝根在《致佩特拉》中说:“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座玫瑰之城在经历了两千年的风雨之后变得更加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