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38-01

【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在临床鉴别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42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组78例,均进行尿常规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尿比重、尿蛋白平均值比较差异不大(P>0.05);但白细胞、红细胞、血肌酐平均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尿常规;价值;诊断

脑动脉被来源于心脏的栓子栓塞而引起的脑梗死约占95%,其中最多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大约有半数以上的脑栓塞为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源性脑梗死是属于缺血性中风的一个特殊类型,缺血性中风有15%~20%为心源性脑梗死,尤其在45岁以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等人群中[1]。临床对于脑梗死的心源性与非心源性鉴别诊断对日后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目前还缺乏对两者鉴别诊断的准确、简便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尿常规检查在鉴别心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42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组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符合TOAST的临床分型,排除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妊娠哺乳期患者。42例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男36例,女6例;年龄42~76岁,平均62.8岁。7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男63例,女15例;年龄45~81岁,平均6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即采集24h尿液,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肌酐、尿比重、尿蛋白。各项指标的参考值按照常规参考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尿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尿比重、尿蛋白平均值比较差异不大(P>0.05);但白细胞、红细胞、血肌酐平均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死(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是一种由心脏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病,指由于心源性栓子引起的栓塞性脑梗死。本病起病急骤,既有神经系统病灶体征,又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病残率高。CCE临床中很常见,多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导致本病:因此,心源性脑梗死是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临床上对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提出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不同,因此能够早期鉴别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可以指导日后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3]。通过现代医学鉴别心源性脑梗死并不容易,往往需要较为昂贵的检查手段。如何提出一种既简便又容易开展的检查手段对脑梗死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十分有必要,这样既保证了脑梗死的预见性诊断,又能够对日后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本文研究旨在探讨尿常规检查在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通过尿常规项目鉴别脑梗死心源性与非心源性类型。由于尿常规检查在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且操作简单、经济,可以作为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常用手段。本研究结果发现,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尿常规检查项目中白细胞、红细胞、血肌酐平均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石富铭,陈书阁,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0,13(8):626―62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陈雪莲,范学杰,心源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8,25(12):67―68

作者单位:021134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煤电公司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