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混凝土工程是当代建筑施工中的主导工程,几乎所有房屋建筑物和大型设备基座等都以混凝土工程为主,由此,这也使得混凝土施工缝留设问题成为了当前许多建筑工程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施工缝留设关系到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探索当前在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反面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在木、石建筑材料日益紧缺的当代,应用混凝土技术符合环保要求,并有利于推进建筑产业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尽量避免与“规范”原则冲突,但实际上许多留设方式都存在着问题。对此,本文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如何有效留设混凝土施工缝,以期为完善混凝土技术并提升建筑质量而献计献策。

一、当前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设处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实地调研了大量一线混凝土施工工地,并参考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文献,对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结论如下。

1.施工缝留设位置问题

目前施工缝的位置留设问题是许多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没能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将施工缝位置设立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而大多数是留设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体上留设垂直施工缝。有些工程在设计时没能考虑施工问题,将施工缝留设在施工很不方便的部位,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导致一些后续工作很难开展。

2.当前常用的两种施工缝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混凝土工程中预留施工缝的主要形式包括凸凹缝、高低缝、平缝和设止水带缝等等。大多数施工缝都有防水要求,根据以往的经验,如上述几种常用的施工缝留设方式难以满足防水要求,已完工的混凝土建筑几乎都存在着渗水的隐患。例如,凸凹型施工缝的重要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此外,凸凹缝还存在着间断面中的残留物难以清理的缺点,一些水泥砂浆等易残留,易于在间断面处形成一个夹层,影响新旧混凝土的黏结效果,受震动时施工缝往往会出现裂纹、剥落等问题。此外,另一种常见的施工缝应用形式橡胶止水带防水施工缝在应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安装止水带时难以固定,并且易于受到浇筑混凝土的挤压而变形移位,从而导致局部渗水现象。同时,橡胶止水带的使用寿命很难满足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易于老化。

二、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及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对施工缝进行处理,避免因为留设位置不当或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而存留质量隐患,确保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拟定了解决措施。

1.优化施工缝的施工形式

施工缝施工是关系着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种施工缝易于出现的问题,施工人员应积极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缝的施工质量。优化施工缝的主要形式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施工缝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凸凹缝的施工,在确保凸楞留设的高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的同时,应尽量放缓凸凹的坡度,避免凸楞与间断面的角度垂直甚至小于90°。间断面凝固后,在进行第二阶段施工前应立即对间断面进行全面清理并进行防水处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黏结牢靠。

再如橡胶止水带施工缝的施工,可用钢板代替传统的橡胶止水带,优点在于施工方便,且不易变形,爬水坡度较陡,相对于橡胶止水带而言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具体施工方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材。选择宽400mm、厚度2mm的钢板作为防水板,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要求,将钢板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备用。

第二阶段,施工。钢板防水板的施工方式一般为焊接施工,止水板下部可支撑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即可。

第三阶段,后续处理。钢板防水板施工完毕后应清理掉灰尘、焊渣等残留物,并进行防水测试。

施工要点: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钢板制成,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应补焊。BW止水条为5000mm×30mm×20mm的长条柔软固体,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MPa压力水的渗漏。应用BW止水条时,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清扫干净后,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1]。

2.施工缝的优化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应严格按照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处理,施工方要重视该环节,避免因疏忽而产生质量事故。宏观来说,施工缝的优化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建筑应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最终结果不应小于1.2MPa,超出范围的,应进行后续处理甚至重新施工。

第二,混凝土工程第一阶段施工后,对已经完全凝固的间断面应采取清理措施,首先要清除间断面的水泥薄膜或松动石块,以及触手软弱的混凝土层,其次对处理过的间断面进行冲水处理,要确保表面充分湿润且不能积水,处理后的间断面要微露砂石、表面粗糙,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

第三,对于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的水平施工缝,应首先在表面铺设11mm―15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例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比例相同。

第四,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第五,结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尽量减少施工缝。必要时,首先要绕开底板和顶板部位,而底拱以及顶拱部位则不宜留纵向施工缝。其次,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2]。

3.严控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选择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的留设位置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试,其基本原则是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以及便于施工的部位,留设要点在于:①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③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⑤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而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3]。

结语: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施工方用建立健全施工缝处理机制,同时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设计图纸,规范施工流程,加强对施工缝留设与处理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强化对混凝土施工缝的施工处理,增强建筑使用寿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耀翠. 混凝士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J]. 中国科技博览, 2013(20): 370-370

[2] 雷达宇.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见解[J]. 中国科技博览, 2012(32): 180-180

[3] 梁松华.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技术[J]. 科技信息, 2010(19): 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