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健康有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健康有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中国经济较快增长,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由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本月上旬正式。

公报指出,截至2005年底,中国近4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63个国家(地区)设立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6426家。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572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24亿美元;2005年,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577亿美元;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到47.4万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7302.6亿美元,存量为97322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测算,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1.68%和0.59%。

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公报分几个部分综合阐述了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

一、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股本投资38亿美元,占31%,利润再投资32亿美元,占26%,其他投资52.6亿美元,占43%。2002至2005年四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速度为65.6%,2005年流量较上年增加1.2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步入较快发展期。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发展的动因时,公报指出,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9.9%, 这是中国经济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主要国家的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同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以8188.7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在人均GDP方面,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九个省市超过了2000美元,达到2004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上海、北京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物质可能。

其次,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的促进、服务体系,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004年,为了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的进程,商务部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在2003年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上述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委托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简化手续,进一步体现了在市场化原则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商务部、外交部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一)》、《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二)》、并制定《在拉美地区开展纺织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导向目录》、《在亚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与87个国家正式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内地与香港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以及《内地与澳门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均已生效;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共与11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中国企业通过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三,国家财政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国企业主动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005年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对境外投资采取直接补助和贴息方式予以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林牧渔业合作等。

第四,国内银行、保险业主动参与企业大规模对外投资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中国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业务逐年增加,单笔项目的收购金额也越来越大。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收购金额达41.84亿美元,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实际收购业务的最大金额,此项目得到了国内多家银行的积极支持。

公报认为,中国企业的总体实力增强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按销售收入排名的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内地企业有15家入选,其中中石化、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三家企业进入前50强,中石化公司以年销售收入750.76亿美元位居第31位,是中国企业上榜以来的最高名次。2005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10家非金融类企业的当年投资流量76.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62.2%;存量达201.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35.2%。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42.4%,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46.6%。

从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拉丁美洲地区为64.7亿美元,占52.6%,主要流向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亚洲地区43.7亿美元,占35.6%,其中,香港地区34.2亿美元,以下依次为韩国、马来西亚、也门、蒙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老挝等国家,欧洲地区5.1亿美元,占4.2%,主要流向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英国、吉尔吉斯坦等国家;非洲4亿美元,占3.3%,主要流向苏丹、尼日利亚、南非、几内亚、埃及等国家;北美洲3.2亿美元,占2.6%,主要流向美国、百慕大群岛、加拿大;大洋洲2亿美元,占1.7%,主要流向澳大利亚。

2005年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5亿美元,主要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投资,中国网通集团通过其BVI公司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股份的投资,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股份的投资等。

二、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从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亚洲地区406.3亿美元,占71%,主要分布在香港、韩国、澳门、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存量114.8亿美元,占20%,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欧洲地区15.98亿美元,占2.8%,主要分布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德国、西班牙、英国等;非洲地区15.9亿美元,占2.8%,主要分布在苏丹、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南非等;北美洲地区12.6亿美元,占2.2%,主要分布在美国、百慕大群岛、加拿大;大洋洲6.5亿美元,占1.1%,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

从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主要为投资控股)165.5亿美元,占28.9%;批发和零售业114.2亿美元,占20%;采矿业86.5亿美元,占15.1%;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0.8亿美元,占12.4%;制造业57.7亿美元,占10%;房地产业15亿美元,占2.6%,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13.2亿美元,占2.3%;建筑业12亿美元,占2.1%;其他37.1亿美元,占6.6%。

三、中国对避税地的直接投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香港、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巴拿马、新加坡、卢森堡、瑞士等近20个国家(地区)定义为避税地,其主要特征有:税率相对较低、银行或商业保密程度高、金融业占主导地位、通讯设施现代化、不实行货币管制、无须向监管或统计部门提交财务报表等。随着跨国公司日趋成熟,通过避税地投资的做法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投资者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使其投资的地理分布多元化,通过特别目的实体(SPE)的建立使融资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这些组织结构通常被称为管道公司、控股公司、财务公司和地区总部等,它们在将国际经营的税收总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将货币管制降到最低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国际资本转移。因此许多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初始地或外来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大多集中在这些避税地。

公报指出,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避税地的金额为99.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81%,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香港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

2005年,中国对避税地直接投资的存量金额482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84.3%,主要分布在香港地区、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新加坡。

四、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情况

(一)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

2005年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流量34.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27.8%,同比增长30%;主要流向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

2005年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存量365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63.8%。从行业构成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占25.4%,商务服务业占24.1%;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16.9%;采矿业占15.9%;房地产业占3.8%;制造业占3.6%;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3.4%;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2.4%;其他行业占1.1%。

(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

商务部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对欧盟25个成员国中的23个国家有投资发生,存量金额7.3亿美元,其中2005年流量1.85亿美元。

从2005流量情况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1.03亿美元,占55.7%,主要分布在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批发和零售业0.62亿美元,占33.3%,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商务服务业占2.6%,主要流向德国、荷兰;餐饮业占1.5%,主要分布在荷兰、英国;其他行业占6.9%。

从2005存量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2亿美元,占27.4%,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制造业2亿美元,占27.4%,主要分布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典、荷兰;农林牧渔业1.25亿美元,占17.1%,主要分布在西班牙;采矿业占12.7%,主要分布在丹麦;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5.8%,主要分布在德国;商务服务业占3.1%,主要分布在德国、法国、荷兰;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占1.8%;餐饮业占1.3%;其他行业占3.4%。

(三)中国对美国的投资

对中国在美国设立的700多家直接投资企业统计数据的汇总显示,2005年中国对美国投资流量为2.32亿美元,存量为8.22亿美元。

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占62.4%,制造业占24%,采矿业占8.8%,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4.7%,其他行业占0.1%。

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批发零售业3.2亿美元,占39%;制造业2.44亿美元,占29.7%,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10.5%;信息传输及计算机和软件业占6%;商务服务业占5.7%;采矿业占3.3%;建筑业占1.8%;房地产业占1.7%;其他行业占2.3%。

(四)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

根据中国在澳大利亚设立的近200家境外企业统计数据的汇总显示,2005年,中国对澳直接投资流量1.93亿美元,占对大洋洲地区投资流量的95.2%;存量5.87亿美元,占中国在大洋洲地区投资存量的90.3%。

2005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占对澳投资总额的85.7%;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占8%。从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采矿业占41.5%;批发和零售业占36.4%;制造业占16%;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3.1%;其他行业占3%。

(五)中国对俄罗斯联邦的投资

对中国在俄罗斯设立的近400家境外企业统计数据的汇总显示,2005年中国对俄的投资流量2亿美元,占对欧洲地区投资的40.2%;存量4.66亿美元,占中国对欧洲地区投资存量的29.1%。

从2005年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流量行业分布情况看,农林牧渔业占27.6%;采矿业占25.8%;制造业占16.6%;房地产业占12%;批发和零售业占6.3%;商务服务业占5.1%;建筑业占3.4%;交通运输业占2.5%;其他行业占0.7%。

从2005年中国对俄罗斯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农林牧渔业占24.4%;制造业占22.2%;商务服务业占17.1%;采矿业占13.1%,批发和零售业占10.5%;房地产业占7.2%,建筑业2.6%,其他行业占2.9%。

(六)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投资

2005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十国的投资存量为12.56亿美元,其中2005年当年流量1.5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流量的44%流向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其次为采矿业,占23.3%;以后依次为制造业(19.5%)、建筑业(7%)等。

从2005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4.37亿美元,占35%,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批发和零售业2.98亿美元,占23.8%,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0.97亿美元,占7.8%,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商务服务业0.8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建筑业0.77亿美元,占6.2%,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采矿业0.7亿美元,占5.6%,主要分布在老挝、印度尼西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0.61亿美元,占4.9%,主要分布在新加坡;专业技术服务业0.46亿美元,占3.7%,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农林牧渔业0.33亿美元,占2.6%,主要分布在越南、柬埔寨、缅甸;房地产业0.3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越南;餐饮业0.14亿美元,占1.1%;其他行业占1%。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特点

公报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在分析概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特点时,公报指出,第一,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

第二,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当年流量的一半。

第三,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的贷款形成的其他投资在直接投资中占43%。

第四,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占当年流量的四成。公报中显示,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49.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40.3%;制造业22.8亿美元,占18.6%,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批发和零售业22.6亿美元,占18.4%,主要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类企业的投资;采矿业16.8亿美元,占13.7%,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投资;交通运输、仓储业5.8亿美元,占4.7%,主要是水上运输业的投资;其他行业5.3亿美元,占4.3%。

第五,在开曼群岛、香港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投资占当年流量的81%。

第六,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64.7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52.6%,首次超过亚洲地区跃居第一。公报亦详细列述了对全球各地区直接投资的情况:亚洲43.7亿美元,占35.6%;其中,香港地区34.2亿美元,以下依次为韩国、马来西亚、也门、蒙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老挝等国家。欧洲5.1亿美元,占4.2%,主要流向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英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非洲4亿美元,占3.3%,主要流向苏丹、尼日利亚、南非、几内亚、加篷、埃及等国家。北美洲3.2亿美元,占2.6%,主要流向美国、百慕大群岛、加拿大。大洋洲2亿美元,占1.7%,主要流向澳大利亚。

第七,地方的对外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一倍多。2005年,地方对外投资额20.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5%。其中,上海、浙江、广东、黑龙江、山东五省市投资最为活跃,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均超过1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4%、119%、49%、195%、195%,以下依次为北京、江苏、河南、河北等。

公报同时概括了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特点:

第一,存量规模继续放大,投资分布的国家(地区)更为广泛。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572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124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末增加14个。

第二,从存量的构成情况看,股本投资197.3亿美元,占34.5%;利润再投资270.4亿美元,占47.3%;其他投资104.3亿美元,占18.2%,利润再投资所占比重最大。

第三,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占到投资存量的一半。公报显示,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以下行业:一是商务服务业(主要为投资控股)165.5亿美元,占28.9%。二是批发和零售业即进出口贸易类的投资114.2亿美元,占20%。三是采矿业86.5亿美元,占15.1%,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四是交通运输、仓储业70.8亿美元,占12.4%,主要是水上运输业。五是制造业57.7亿美元,占10.1%,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六是房地产业15亿美元,占2.6%。七是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2亿美元,占2.3%,主要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投资。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2亿美元,占2.3%,主要为其他服务业的投资。九是建筑业12亿美元,占2.1%。十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1亿美元,占1.6%。十一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6亿美元,占1%,主要是专业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十二是农、林、牧、渔业5.1亿美元,占0.9%。十三是其他行业3.7美元,占0.7%。

第四,中国在亚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存量占到九成。公报显示,亚洲地区406.3亿美元,占71%,主要分布在香港、韩国、澳门、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存量114.8亿美元,占20%,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欧洲地区15.98亿美元,占2.8%,主要分布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德国、西班牙、英国等;非洲地区15.9亿美元,占2.8%,主要分布在苏丹、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南非等;北美洲地区12.6亿美元,占2.2%,主要分布在美国、百慕大群岛、加拿大;大洋洲6.5亿美元,占1.1%,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

第五,从存量规模上看,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81.8%,地方的投资存量为93.8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8.8亿美元,广东省雄居榜首,以后依次为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黑龙江省、河北省、福建省、河南省。从所占比重看,2005年末地方投资存量占16.4%,较上年末提高两个百分点。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构成

公报分析指出,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主体多元化格局比较明显,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35%降至29%,而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为32%,较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超过国有企业跃居投资主体首位。

公报还显示,中央企业仅占境内投资主体总数的7%,地方占93%,其中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江苏、上海、黑龙江的境内主体数量占全部的62.5%;浙江省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共949家,占境内主体总数的23.6%;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

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到投资主体总数的五成半,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分布

公报指出,根据6426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统计资料汇总显示:2005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2%,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72亿美元,从境外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亚洲、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5%。

从境外企业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德国、澳大利亚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5.6%;其中在香港的境外企业占16.5%,美国占10.3%,俄罗斯占5.8%,日本占3.8%,越南占3.5%,德国占3.1%,澳大利亚占2.6%。

从境外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34.7%,批发和零售业占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7.5%,建筑业占7.6%。

从境外企业的设立方式情况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境外企业数量的96%,联营公司仅占4%。

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上海、黑龙江六省一市的境外企业数量占境外企业总数的五成,其中浙江省拥有境外企业1238家,占境外企业总数的19%。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对外直接投资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体现,是国内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它对改善多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各行业企业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与关注。可以相信,《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将对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