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型城镇化未来格局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型城镇化未来格局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人的城镇化,数量庞大、亟待市民化的人口,将在何处安身立命,这是影响未来城市化格局的重要因素。

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1世纪的前10年我国人口呈现向东部单极聚集的态势,尤其向京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地区聚集较为显著。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很多省份人口比重下降比较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由加速推进转向减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由跨区城市化所引发的区域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也将逐渐减缓,全国总人口的区域分布也将基本趋于稳定,而区域产业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将成为主导因素。

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我国国土分为东、西两半部分。西半部分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4%,但多为高原、荒漠,人口不足全国的10%。受水资源制约,城镇应以点状式发展为主,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发展城市圈或城市带,但绝对不能发展城市群。东半部分国土是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载体,将形成北、中、南三大城市带及九大城市群。一是以环渤海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为核心、哈长城市群(以哈大齐和长吉为核心)与关中城市群(以西安-宝鸡-天水为核心)为两翼的我国北方城市带;二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长江中游城市群(华中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流域城市带; 三是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环海峡城市群与北部湾城市群为两翼的南方城市带。这种“三带九群”式的城市群格局,可简称为“九州方圆”。

从城镇体系结构来看,按中心地的理论形成超大城市(区域中心)—特大城市(省会)—大城市(地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组成的五级城镇体系格局。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将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全国区域中心城市,是各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特大城市主要为各省省会和重要的省域中心城市;大城市主要是各省区域中心,也就是地级市;中小城市及县城为县级市和县级中心;小城镇为规模在1至5万人的建制镇。从发展演化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和县城将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并带动小城镇发展。小城镇作为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对农村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结合部。

未来15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中后期的关键阶段,乡村人口城镇化、中小城镇人口大城市化和大城市人口郊区化将呈并行推进趋势。小城镇人口向县城和小城市、县城和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的速度也将呈现先快后慢的态势。

根据城市等级—规模法则计算,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校正,到2040年全国将出现20余座核心建成区人口500万以上的超级城市,50余座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200余座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大多数现有的县城和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城镇将发展成为20万左右人口的中小城市,数量大约1000余个。半数现有建制镇和部分乡政府所在集镇将发展成为具有较完善功能的小城镇,主要是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功能完善的建制镇,约为1万个左右。余下的现有建制镇、大部分现在乡政府所在集镇以及部分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将成为中心村,大约5万个左右。其余现有村庄将逐渐萎缩,人口大幅度减少,绝大部分将变成现代化的农庄或牧场。届时,存留下来的1万个小城镇总人口大约在2亿左右。而中小城市和地级市(主要是大城市)人口、特大城市以上的人口都将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分别扩大到4亿左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