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瑙斋瓦》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景颇族民间的创世史诗,是景颇族作为跨境民族在不同国家不同支系中的共同信仰。在其教育传承的活动中,不仅有着有益的社会功能,也对人的德智美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正面影响,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教育传承;特殊功能

【中图分类号】 I2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72-3

《目瑙斋瓦》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景颇族民间的创世史诗,是景颇族作为跨境民族在不同国家不同支系中的共同信仰。在其被吟诵的过程中,融合了特定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是景颇族最隆重节日(目瑙纵歌)中最核心的部分。作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瑙斋瓦》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苍穹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依据马琳洛夫斯基的观点:“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研究一种文化,需先从分析其功能入手。景颇族史诗《目瑙斋瓦》作为一部传承千百年的文学作品,凝聚了景颇族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蕴含着独有的文化气质,在其传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一)增进民族交往

《目瑙斋瓦》不仅能凝聚景颇族内部各支系的关系,也能增进与其他民族的亲密关系。在我国,景颇族分有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等多个支系,虽说五个支系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他们却使用五种不同的语言。例如景颇支系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而载瓦、勒期等其他支系却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缅语支,两个支系语言差异颇大。但是在吟诵《目瑙斋瓦》时,用的却是同一种语言――景颇语,颂扬的也是史诗中同样的人物形象,如创造万物的男神能万拉,与能万拉共同创造万物的女神能斑木占等。可以说《目瑙斋瓦》是凝聚团结景颇族各个不同支系的粘合剂。其不同支系在语言不通而对彼此的族属关系产生疑问或怀疑时,史诗中的能万拉、宁贯杜等英雄人物形象便会被引证,用以说明即使各方支系不同,语言不同,但却是同一个民族。一些吟诵《目瑙斋瓦》的大经师,也会被频繁的请去景颇族不同支系进行史诗的吟诵活动。由此可见《目瑙斋瓦》是被景颇族不同支系所共同接受认可的,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纽带。

于此同时,在举行目瑙纵歌以及吟诵《目瑙斋瓦》的活动时,周边的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傈僳族等其他民族也会有不少人前来参加,或参与或观赏吟诵活动,这同样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民族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团结。

(二)促进景颇聚集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进步的基础,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进步的方向保证,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同样也需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是一种资本”的观点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具有的独一无二性,从而决定了其不仅特殊,而且具有极高的存在价值,从而能够带来相应经济价值。《目瑙斋瓦》具有十分鲜明的景颇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景颇文化内涵,它的吟唱场合涉及了众多不同的独特景颇艺术形式,歌曲、舞蹈、绘画等不一而足。现在当地政府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国际目瑙纵歌节,其中吟唱《目瑙斋瓦》是最核心的部分,这一活动规格非常高,参与人数也非常多,至少都在十万人,其中也有不少来自缅甸和印度的游客参加。目瑙纵歌节的举办,无疑会拉动当地的消费需求,也必然地促进景颇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教育功能

(一)对德育的影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本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材料。作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作品《目瑙斋瓦》以其史诗般的权威性以及内容上的向导性本身就能给予人一种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热爱本民族的自信心与增强对正向规则的遵守。

道德,就其本质来讲,是对符合集体利益规范的遵守。千百年来,对《目瑙斋瓦》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的方式进行的,史诗《目瑙斋瓦》有将近一万多行,在对其进行接受的过程中,参与者必须心无旁骛地仔细聆听吟诵者对史诗的吟诵,否则既不能熟悉史诗的主要内容,也掌握不了其深层的思想内涵。这种对《目瑙斋瓦》进行学习接受的活动,就无形中对学习者遵守学习秩序以及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景颇人一直以来把史诗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当成的自己的英雄或榜样。古语有云,文以载道,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就宣扬了某种好的价值观念。史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宁贯杜坚强勇敢,孝敬父母,包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诉求不谋而合,对学习者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例如史诗中,他勇敢地“率领打天造地的队伍”,勤劳地一次又一次“翻过高山,越过平坝”,去开垦景颇人的家园。在得知自己的父母去世后,宁贯杜“流着泪喊道:‘父亲,彭干支伦呀,母亲木占威纯,你们为什么不见我,就悄悄地走了’”、“ 父亲彭干支伦呀,母亲木占威纯,你们生下了我,没吃过我打的松鼠,你们养育了我,没吃过我晒的干鱼,你们不能离开我”。这里宁贯杜的孝子形象就非常的鲜明,在后面洪水的这一章,宁贯杜对九兄弟的无礼言辞十分忍让,不断地派使者前去劝诫,后来九兄弟得到了洪水的惩罚,这也体现了宁贯杜的谦和与包容,以及九兄弟起恶念行恶行的应有下场,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习者产生重要的到的影响。

(二)对人的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景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他后来补充的自然观察智能。在对《目瑙斋瓦》进行教育传承的过程中,对人智力因素的推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语言智能的发展

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能起到一定的道德熏陶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文学作品是提高语言智能的最好方法之一。在古代教育中,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主要也是用的文学作品当作学习材料,不论是《三字经》还是各类经典诗歌,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艺术,作为史诗的《目瑙斋瓦》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语言简洁洗练,又具有诗歌般的建筑美与音乐美,千百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景颇人传诵下来。学习《目瑙斋瓦》,首先就需要人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对其进行基础性的理解,对语言的理解,不仅能增强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在其所体现的各种文学特色中进一步提升语言智能。另一方面,对史诗的传诵,必定要开口朗诵,这也锻炼语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关乎语言文字的艺术,必然有助于提升人的语言智能。

2.有助于音乐智能的发展

音乐智能是指能感知、欣赏、或创作音乐的能力。《目瑙斋瓦》千百年来在景颇族民间的流传并不是以书本的形式,而是在目瑙纵歌的盛会上用特定的音乐曲调进行吟唱,借以把这部史诗的内容,即景颇族自远古时期以来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目瑙斋瓦》中的“斋瓦”在景颇语中即是以歌的形式来吟唱历史的意思。在其不同的支系,吟唱《目瑙斋瓦》的曲调不尽相同。同时,这部史诗本身也具有诗歌的特质,有比较严整的韵脚和格律,以及较强的节奏感,其字词在史诗字里行间押韵所体现的韵律、每一行诗所体现出的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大量回环的章节所展现的旋律的复沓等,也都体现这首史诗所具有的音乐美。这些都涉及音乐智能的方面。所以,习得《目瑙斋瓦》,必定会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音乐智能。

3.有助于人际智能的发展

人际智能主要是指善于觉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感觉,具有有效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目瑙斋瓦》的传承主要是在最隆重的盛会目瑙纵歌上,不同的支系不同民族的人在这同一史诗的吟诵下,就算以前素不相识,也会聚集在一起,唱着同样的调子,自动组成很多小组踏着锣鼓的节拍,边唱边跳,其中,人们会不自觉的在意自己的步调和曲调与他人是否和谐一致,也会留意到经师吟诵《目瑙斋瓦》时的情绪变化,这就扩展了觉察和区分他人情绪和感觉的能力,另外,这种自成小组进行吟诵史诗与其伴随的边唱边跳的活动,也会增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有助于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对自然景物以及对生物的注意力和分辨力。在《目瑙斋瓦》中,不仅有对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动植物的大量描写,也涉及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描写以及人如何从观察自然中学到实用的技巧,这些都必然的涉及到了自然观察能力,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自然观察智能。例如在天地的形成这一章里,各路天神创造了天地,河流、山谷、露水、鸟类、树木等,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在后面的章节中,人们向自然中的动物如蚂蚱、蟋蟀学习,请山鹰、请鲤鱼、请竹鼠等到各处去寻水,最后由螃蟹和蝉合作,才把干净的水取回。在《目瑙斋瓦》中,有关盖房子、制长刀、制竹水槽、制土锅以及目瑙节起源等生产生活的描写,都是从自然环境中写起,例如,先从燕子筑巢、麻雀筑窝等写起,再到盖出人所居住的结实的房子,从野草爬蔓学会铺横木和竹芭等。基本上可以说,整部《目瑙斋瓦》史诗都在谈及自然,强调自然,人们在了解学习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注意力,也必定会有助于其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

5.有助于空间智能的发展

空间智能主要是指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对空间关系非常敏锐的能力。在《目瑙斋瓦》中目瑙的来历这一章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景颇族的斋瓦们到嘞查地方牵牛的过程,而史诗中所描绘的这些地方及斋瓦们牵牛的路线,大致与景颇人历史上向南迁徙的路线相符合,基本就是从盈江县的卡场开始,到今天缅甸境内的克钦邦,再往恩迈开江逆流而上,一直到今天的四川、青藏高原一带的牧区。这些大量的地点及其组成路线在空间地理上具有连贯性,有助于人们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用三维空间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这些地点的路线认知图,促进空间智能的发展。

(三)美育功能

美育,主要是指培养人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育主要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形象美、意境美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文学作品的《目瑙斋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大量的天神形象并非超越一切,而是与人具有同样的喜怒哀乐,在着墨最多的天神宁贯杜上尤其如此,其人物形象既英勇无比又和蔼可亲,使人在对其进行阅读的体验中进行审美的感受。作为具有诗歌性质的史诗,其韵脚鲜明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旋律,本身就具有音乐美的特质,能在阅读和朗诵中体会到它鲜明的音乐美。作为在目瑙纵歌上的《目瑙斋瓦》,其艺术美的形式则更加广泛,除了具有文学美、音乐美外、还具有舞蹈美、和绘画美等,因为在目瑙纵歌的盛会上,除了吟诵《目瑙斋瓦》外,身着节日盛装的景颇人还跳着独特景颇舞蹈(目瑙舞),其独特的舞步与队形的变换都涉及到美的内涵,此外在盛会上,还要栽目瑙桩,插目瑙牌,竖起高高的目瑙祭坛,挂彩幡等,这些都要求绘出一定的日月星辰、世间万物等图案,同样也就涉及到视觉美的感受等。凡此种种,无不影响着人的审美体验,提升人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总之,《目瑙斋瓦》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意识,对人有着较强的美育功能。

总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较高的社会价值,更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正是千百年来《目瑙斋瓦》独特的教育传承,造就了景颇人难能可贵的优秀品格,也不断塑造着与民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萧家成.景颇族创世史诗与深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

[2]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向前.目瑙斋瓦[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

[5]普丽春.袁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主体及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2,(1).

作者简介:张金玲(1990-),女,汉族,湖北松滋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肖李(1988-),男,汉族,四川南充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董少丁(1994-),男,景颇族,云南德宏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景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