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韦庄词中的“南国风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韦庄词中的“南国风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晚唐著名词人韦庄的词塑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南国世界,纠正了自秦以来文人对南国的丑化及歪曲的认识。他的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涵养,在题材开拓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对晚唐五代词体观念的革新有着较大影响。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词人的词作,他在南国词中注入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使词脱离了音乐而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他把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是晚唐五代词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伟大词家。

关键词:韦庄词 南国风光 题材 词体观念

一、韦庄是唐末五代成就最突出的诗人,是声名卓著的词家

韦庄同花间派“鼻祖”温庭筠齐名,故“世以温韦并称”,但词风迥然不同。温丽,韦清新,王国维认为就“情深语秀”而言,韦在温上。韦庄生活在唐文宗以后直到五代初期,是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走向灭亡并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混战的时期。这时期朝败,兵连祸接,人民痛苦不堪。为了求食、求仕和求生,韦庄下江南,辗转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之间,所到之处,皆有题咏。他的江南之行,一直在艰险的生活道路上奔波,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挣扎,这种穷苦漂泊的生活年代占据了他生命的四分之三,从而使他获得丰富的生活阅历,接触广阔的社会现实。长诗《秦妇吟》就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用多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弥漫充溢于脏腑。

二、韦庄词塑造了美妙绝伦的南国世界,纠正了自秦以来文人对于南国的丑化及歪曲

韦庄直到中进士后才结束他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并入蜀定居在浣花溪杜甫草堂遗址。韦庄在流寓江南的十几年中以及入蜀以后创作了大量的词,并在词里塑造了一个风景迷人的南国世界,展现了一幅美丽怡人的南国图画。当然,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地理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南方长期处在落后僻远的未开发状态,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唐安史之乱以前,文人对南国的作品表现很少,就算有,也是一些模糊的、歪曲的、甚至丑化了南国形象的错误表现。唐安史之乱以后,表现南国风光的作品渐渐多起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北方文明中心受到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阶层南迁。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它多次避免了因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动荡,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发展环境。自西晋末年以后,中国北方经常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况之中,战乱频仍,百姓及士族文人纷纷南迁,南方逐渐成了新的文化中心。在六朝这个轴心期之中,南方正敞开胸怀,逐步使自己成为中华文化的栖居之所。南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使南方文化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促使唐文人逐渐转换眼光和态度,其笔下的“南国风光”才与真实的南国逐渐接近或符合,笔下的南国世界由模糊转向清晰,由阴森恐怖转为明丽秀美,由蛮夷之地转为钟灵毓秀之所。一个带着独特的诗性的南国范型逐渐确立起来。

三、韦庄使词脱离了音乐,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

韦庄所生活的晚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当时作为享乐生活的词,适应于女乐声妓的词,却得到长足发展。这时期,填词的风气非常普遍,并且由中原推广到西蜀江南一带。五代词坛的代表区域不在中原,却在南唐和西蜀,这是因为中原战争频仍,经济文化遭到惨重的破坏,而江南社会安定,人民大量南迁。在南方沃土里孕育出来的词文学带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视角走上中国的文学大舞台,而韦庄就是这个大舞台上闪亮杰出的一颗明星。他在五代文人词日益堕落时,把当时文人词重新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路上来,又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加工和提炼,使词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这个倾向影响了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大词家,尽管苏、辛等人对词史的贡献和影响远非韦庄可比拟,但是如果我们承认苏、辛一派抒情词是唐宋词的主流,那么在这个主流的源头上,韦庄的功绩和影响是不容轻忽的。

四、韦庄对文人词题材的开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晚唐五代文人词大都是应歌而作,其间也有一部分文人拿词作为抒情工具,在词中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韦庄是这一部分抒发自己个人生活感情的文人里较为突出的一个,使词在意境上得到了一大演进。他的词从表面看来,虽不脱《花间集》的风格,可他却给自己的词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和个性。他把文人词推向了自我抒情的道路,使词开始脱离音乐,而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发展成为抒发个人情怀的工具。如他的《菩萨蛮》五首,都是晚年流寓蜀地时回忆旧游之作。彼此呼应,一气流转,章法结构也极有次第,韦庄在词中塑造了一个明丽秀美的江南,在客观立场上对南方予以描绘、赞美和肯定,从艺术效果上表达的都是作者对故乡的殷殷深情,不言故乡好,却无处不在流露自己宁舍江南而返故乡的衷曲。俞平伯先生云:“韦氏此词凡五首,实一篇之五节耳。”其实此词表面上看是故乡之思,骨子里说是故国之思。思故乡之题小,宜乎小做;思故国之题大,宜乎大做。不仅有故国之思,且兼有兴亡治乱只感焉。故此词五章,重叠连环,大有“言之不足故长言之”之概。韦词的这种联章之法,层递而下,托旨遥深,把他漂沦沉郁的胸怀曲曲揭出,与一般的艳情游冶之作大不相同。

与白居易《忆江南》相比,白词梅花江南是出于对江南的迷恋,而韦庄写江南之美却是为了反衬故国之美。这种婉曲含蓄的写法,无疑是耐人寻味的。尤其是词人巧妙的对比艺术和景中含情、情景合一的写法,使这组词真正具备了辞近旨远、余味无穷的艺术美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并不为过。

五、韦庄对晚唐五代词体观念的革新有重大贡献

词当初称为“曲子”“曲子辞”,是伴随着隋唐以来兴起的燕乐而产生的。“曲子”“曲子辞”在唐五代是属于音乐范畴,重音乐性,而不重辞章性,即重音乐的美,而不重文学的美。因此,唐五代人的词体观念可以概括为:词是歌词,是流行歌曲,属于音乐范畴,不是文学。风格香艳柔弱,功能是娱乐消遣,它主要用于宴会等社交娱乐场合,通过歌妓歌唱达到它的艺术效果。因为有文人的参与,也改变着单纯“伶工之词”的状态。由于文人有较深的文学艺术修养,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又受传统“诗教”的影响,所以,便意识到曲子辞的文学性,有意地将词向文学方向发展。韦庄词开始抒发个人的飘零之感,个人旅思和人生感喟成为令词内容的重要部分。从冯延巳“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马令《南唐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南唐君臣已经开始注重词的语言文学美。文学色彩的加重,是曲子辞发展的逻辑规律。如果从体制形式方面来考察,晚唐早期的曲子词的制作符合词在萌生阶段缘调切题的惯例,所涉及的题材范围、表述内容与调名曲牌相一致。在这里,曲调名除却代表音乐格律规定的范式(词的文体特点)之外,还兼具作品题目的意义,从而与诗歌的性质基本类同。但至南唐词便逐渐绝迹,入宋,词臻极盛,但题材内容和调名曲牌已经完全脱离,仅剩下音乐格律的规范作用,不复有他了。

六、韦庄词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艺术表现领域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韦庄词中强烈的抒情意味,使得其词爆发出劲直急切的艺术张力。他有时以决绝之语抒发激烈之情,有时以凄婉之语抒发凝重之情,词中融入了词人自身感情经历,表现了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感受。韦庄的词中由于包含着种种人生况味,寄托着难以直诉的家国之悲,因而他继承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创作传统,以浅近之语写浑厚之情、难状之境,形成了清秀疏淡的艺术风格。韦庄是有词以来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填词的词人,其词无论写人或写景都普遍采用勾勒之法,呈现出鲜明的画面,时间、空间、人物、心境等都显得格外明晰。如“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菩萨蛮》),“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上行杯》),表现了典型情境中的典型神态,生发出游荡人心的抒情魅力。

韦庄作词注重立意,依据感情的发展脉络款款写来,因此在布局谋篇上具有晴空善转的特色。他的一首词往往只表示一种明确的情意,甚至受敦煌曲子词联章体的影响,出现了数首词一事一意的结构,而且多用动词连接,讲述一段较为简单的情事,这样使得脉络十分清晰,结构条贯完整,富有“骨柔”之美。同时,韦词结构亦有善转的一面。正如王国维区别温、韦词风所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温词展现的是较为板滞的平面,而韦词展示的却是富有生气、善于变化的立体画面,从而创造出跳跃的美感。

韦庄词的魅力还在于语言俊秀优美,以淡雅见长。相对于温词的隐秀富丽,韦词更具明丽、清爽、自然的特色,其词的字质本身便放射出感发意志的生活活力。他多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如“花艳艳”“叶纷纷”“人灼灼”等,有时也在一个完整的句中甚至前后重复使用相同的字面,便形成了一种节奏流。如《菩萨蛮》中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等,让人读来朗朗上口,产生出一种流利朴素的美感。韦庄词语言之浅白,词汇之通俗,几近于民间词,于花间词人中极为少见。因此,胡适《白话中国文学史》评价到:“庄词长于描写,技术朴素,多用白话,一扫温庭筠一派纤丽浮文习气,在词史上可谓一开山大师。”

七、韦庄词与同时期词人的创作风格有所不同

韦庄和同时期的词人创作风格大致相同,但也有所不同,这里主要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的风格的异同。温庭筠、韦庄都是花间词派的名家,在同一时代的文学风气之下,他俩的词风大同小异,都属于婉约词派这个大范围之内,但仔细研读,不难发现他们在风格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温词丽,而韦词清淡;温词含蓄,而韦词直率;温词细密,而韦词疏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温、韦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温一生潦倒,生活一向依靠贵族,他的词也和贵族关系十分密切,为适合演唱者和听众的口味、身份,词的风格就倾向于婉约、含蓄。韦庄在中第之前,流落江湖,生活贫困,为生活奔走四方,鲜少和贵族往来,因此,他以词为工具,抒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怀念故乡的感情,从而在作风上洗去温词的浓艳华贵的气息和含而不露的风格,以白描的手法、显直的风格见长。第二,温、韦二人受民间文学的影响不同。韦庄大半生的漂泊生活,使他能更多地接受民间作品的影响,而民间作品多以直率坦白的语言激发真挚热烈的感情,一吐为快。而温词则文人气息更浓一些,更注重华丽的字面、声律的考究、表情的隐曲等。因此,民间气息的孰浓孰淡,也是区别温、韦两家作品风格的标志之一。第三,温、韦二家各自的文学渊源不同。温的诗词秉承梁陈宫体,六朝骈赋,讲究对仗,追求字面的华丽。韦庄作品朴素平直,善于抒情,风格接近白居易。

韦庄不同时期创作的南国词各有不同,而他创作的南国词也与其他词人创作的同一性质、内容的南国词有所不同。而且中唐文人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等词牌,又是专写江南之美的,刘禹锡、白居易都写过《忆江南》,而其中尤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最为著名。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姥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刘禹锡《忆江南》抒伤春惜亡之感,从而寄托了词人盛年难再、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喟叹之情,由此使得全词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绮靡。他由春恋人的反向着笔,采取拟人式手法,情隐景中,物我两化,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至结句始正面点题,于短章中颇极曲折宛转之致,情思蕴藉,虽惆怅伤感却不溺在哀婉悲恻,诚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说:“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相甚远也,如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基于白居易昔年游宦苏杭的切身经历,以深情贯注于词,赞颂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词中流转的词人的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以及光彩夺目、互相映衬的鲜明色彩,既托出身在洛阳的词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了一种悠远而有深长的韵味,凸现出中唐士大夫文人真率坦易又洒脱倜傥的精神风貌,把读者带入到余情摇漾的境界中。而韦庄的江南词,又与刘、白二人大有不同。韦庄不仅仅在词中描绘出了一个“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有着美景丽人的美丽南国,而且在其中倾注了一种浓密而又悠长的故国之思。韦庄深知故乡之景不如江南明丽,故乡之人不如江南秀美,而且眼下的故乡已是田园荒芜,满目凄凉,与江南的明丽秀美、蜀地的富沃安宁更是无法相比,但韦庄依然心向故乡,把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寄托于字里行间,把强烈的主观意绪和人生悲感渗入词中,把不能还乡的“断肠”之痛透过词句透露给读者,这和刘、白《忆江南》词或哀婉或清新明快的情调是不一样的,同样,也显出了高下之别,韦庄是唐末五代词人中写南国风光之翘首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韦庄的人生遭际、政治思想和仕途活动都与杜甫极其相似,且韦庄对其始终崇仰备至。他曾把杜诗列为自己所编《又玄集》的一百五十名唐代诗人作品的首位,也像杜甫生前自称杜陵野老一样,常以“杜陵归客”自居,并在成都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尔后寓居于此,直至离开人世。这都说明韦庄之所以能写出不少忧国伤时的诗篇和大量笔调清新的作品,同他对杜甫怀有特殊感情,并把杜甫及其诗歌作为自己的楷模,是分不开的。

总之,韦庄词的贡献在于他以诗入词,在词中塑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真实的南国世界。他把文人词推向了自我抒情的道路,使词开始脱离音乐而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发展成为抒发个人情怀的工具。韦庄与温庭筠几乎同时出现在词坛之上,并且都是大词家,但他在温氏伶工之词奠定了词体题材规范、审美规范和体式规范的同时,更多地为词体增添了属于自己的深挚的情感因素,融入了更为丰厚的精神内蕴。他为孙光宪、李的出现,乃至后代词学挣脱模式束缚而获致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所以说他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富有个性的抒情词人,也是由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的先导词人。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刘怀荣.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的艺术显现[J].古典文学知识,2001(1).

[3]张美丽.韦庄入蜀后多作词的原因探析[J].学术交流,2004(3).

(作者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