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学生厌学主要表现
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厌学心理的成因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是典型的
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学生厌学的最重要的、首要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态度问题。部分中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志向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坚持性,学习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当。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付出很多,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习上的失败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厌学心理产生。三是性格问题。有些学生注意力散漫,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他们情绪不稳定,上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和交流,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四是生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阶段,由身体不适引起厌学的现象也不少见。如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经受不住较长时间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另外,视力、听力异常的学生也会因为视力、听力障碍而导致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五是学生心理压力太重,造成厌学心理。当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在人们经常反复地要求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家长由于对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甚少,与子女的沟通甚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大,目标过多,关怀过度,压力过大,仅看重学习而忽视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非智力因素良性发展。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长经常采取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软暴力”形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摧毁孩子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学生产生厌学的诱因。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份量不断加大,深度不断加深,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使学生失去了部分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实现兴趣的满足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厌学心理产生。二是评价导向的偏离。教育评价仅仅是鉴定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造成目标与工具本末倒置。为了追求高分,不少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无尽的考试,五花八门的奖惩措施,教师和学生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成“厌教”和“厌学”心理。三是教师的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因此不能站在学科的高度把握学科的教学规律,只能完全照本宣科,缺乏语言的生动性,更谈不上课堂艺术,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四是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实验设备、技术手段匮乏,教育观念陈旧,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厌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
4.社会因素
近几年出现的惟利是图、“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都对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中学生厌学的危害
厌学导致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自身成长;二是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三是由厌学引起的弃学,弃学青少年流向社会,增加了社会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四、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文化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反射条件一经形成,就会产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结果。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以经过一定努力后能够掌握为宜。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
2.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害怕火灾一样害怕学生的智力劳动一无所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看不到自己智力劳动的效果,他就会失去学习的愿望”,“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智力上的不懈努力,在于胜利的欢乐。”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出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导致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情绪的现象。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3.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师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使学校跟上时展的步伐,变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首先,要加大教育设备的投入,学校设备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没法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不应简单、粗暴、单一地教育学生,更不应动辄责骂学生,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应尽自己所能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科学的教育,采取得当的教学方法,实行民主教学,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厌学的心理。除此之外,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想学、乐学,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个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采取及时反馈、强化动机,及时沟通,多表扬,常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无毅力的消极心理。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改变厌学态度。
6.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不免会产生心理障碍,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7.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集体,积极向上的班风,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其次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满足学生的家庭需求至关重要。面对学生厌学现象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人到学习中去。
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
甘肃天水市清水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