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信息技术 培养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信息技术 培养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87-0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在情境中引发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一个人如果在学习中不会质疑,是不可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可以说,质疑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例如,在教学“图片的合成”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两张照片:一张是“在珠穆朗玛峰的山尖上站着一位老人”,一张是“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骑在鲸的背上在大海中冲浪”。学生看了这两张照片以后,觉得十分奇怪,都产生这样的疑问:老人怎么可能登到珠穆朗玛峰的山尖上?五六岁的小姑娘怎么有能力骑在鲸的背上?这两张照片到底是怎么被拍摄下来的呢?此时,我告诉学生这两张照片是后期合成的,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接下来,学生都带着十分好奇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究,都为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而努力着,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在珠穆朗玛峰的山尖上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骑在鲸的背上在大海中冲浪”这两张照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因为这两张照片的场景是出乎学生的想法的。教学中,正是因为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质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激发。

二、在交流中引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思维为纽带调动学生的创新行为,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报纸”时,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有的设计版面、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进行美术编辑。作品完成以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传到校园网上,供大家进行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了点评:有的同学点出了作品的优点,有的同学指出了作品存在的不足。课后,同学们根据大家的建议重新对作品进行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为学生开展了这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在评价中启发多元——提供创新空间

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的作品是多元的,也是富有个性化的。因此,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不要及时下结论。以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我给学生提交了这样一个任务:利用画图工具画一个杯子。一位学生说:“可以先画两个大小不同的椭圆,表示杯口和杯底,再用铅笔工具画出杯身就行了。”对于这位学生的方法,我没有及时评价,而是继续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有的说先全部用椭圆工具来画,先画杯身,再画杯口、杯底,最后用橡皮擦进行修改;有的同学说杯口、杯底用椭圆画,杯身用曲线工具来画;有的同学说先画杯口、杯底,再用曲线画出杯身的一边,最后复制翻转就行了。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对第一位学生的方法进行延时评价,给其他同学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多元化的解读。他们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有效落实。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在具体的过程中富有创新性。以上,笔者从创设情境、引发交流、延时评价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三者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灵活调控。

(责编 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