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学记》中寻找教育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学记》中寻找教育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具体到教育现实中,孩子从小就肩负着应试的重负,在一个又一个的考试中,丧失的恰恰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技能,沦为考试的机器、生活的工具。学习的乐趣、道德的修养和品格的砥砺,统统都让位于升学和就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了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空洞口号。而作为中国甚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功能和任务的认识,不仅到位,而且具体。它一方面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提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和文明水平在于社会教化,另一方面它又把上述要求进一步具体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阐述了教育的微观功能,奠定了后世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这些和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教育的根本任务。

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学记》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核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对照今天的应试教育,看看古人的“小成”、“大成”的阶段性具体要求,我们是否应该有所警醒和反思,进一步回归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步骤。古人每25家组成的闾,设立“塾”;每500家组成的党,设立“庠”;每1.25万家组成的术,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因此,《学记》提出了古代当时理想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今天,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教育功能的设置,还是对教育机构的建立,抑或是对教育制度和要求的制定,充分说明《学记》当之无愧为一部教育学专著。实际上,作为一部教育学的专论,《学记》更多的贡献是在教育教法上,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功能、机构设置和基本制度都是会逐渐变化的,但是教育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却是不会改变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愈益显示出其思想的光辉。《学记》中对教育教学的全面总结,概括了“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和“藏、修、息、游”及“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经验做法,至今都为大家认同熟知并自觉遵循。这里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关于教学相长,《学记》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至今仍然为教师奉为经典。又如尊师重道,《学记》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同时,还对老师提出严格要求,“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返古非复古,重温先秦时期的这部教育专著,既是继承和完善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回归教育本质、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遵循教学相长的互动规律,体现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教书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