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高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高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从工作岗位导向的效果、要求和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内涵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将顶岗实习的模式定位于课程设计、制度设计、师资建设等三个环节,从现状调研、课程设计、制度设计和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展开顶岗实习的模式构建。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工作岗位导向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罗威(1980- ),男,浙江宁波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高职实践教学。(广东 广州 5114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66)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59-02

随着高校教改工作的日益深入,建立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工作岗位导向”可以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从转换的意义中可知,顶岗实习需要借助企业的工作岗位,并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然而,在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来,如接收实习生成本过大,或实习生实习周期太短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吻合,而不愿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唯有打破这一僵局才能推动顶岗实习走入纵深。

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根据其专业背景,学生一般去金融企业、一般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中介机构这类单位。高校如何与上述单位合作,顺利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

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常规教学任务,一般开设在临近毕业的学年。之所以在顶岗实习前增加“工作岗位导向”六个字,实则在于对当前专业教改方向的把握。因此,对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进行解析,将有助于理清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路径。

1.工作岗位导向的效果。顶岗实习属于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一个环节,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最终效果如何,取决于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涉及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课程改革以及课程与实训之间的融合程度。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应从系统观的角度来审视。

2.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指向顶岗实习的内容,即在特定岗位上的实习计划安排,传帮带机制的设置,以及针对学生所从事具体工作的规制等。从目前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似乎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详尽安排,前期往往处于参观和部门坐班的状态。同时,传帮带机制在实施中也存在或有或无的状态,这主要由企业工作的繁忙程度来决定。

3.工作岗位导向的形式。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出发,其形式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应与企业、事务所的主要业务相结合。目前,部分实习基地在承接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未能按照事前签订的合约安排学生进入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必然弱化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也与高校所追求的工作岗位导向的目标背离。另外,工作岗位导向是否在形式上得到满足,还需要高校与企业方的切实合作来实现。目前企业方一般处于强势方,所以高校应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适应企业的任务周期特征。

二、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定位

1.课程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从系统观的视角来进行模式定位,首先应就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一是制订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顶岗实习时间由全校统一安排,而企业受主营业务周期的影响,接收实习的时间一般难以同高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同步,因此难免出现企业方不愿接收的情况。因此,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指“时间”上的灵活。二是设置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目前高职类院校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而本科院校则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上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需要开发能嵌入顶岗实习的专业课程,同时在教材体例上进行创新。

2.制度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顶岗实习活动需要通过制度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其中,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则是不能缺少的。一是管理机构。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往往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可能来自于相互缺少沟通机制,也可能在于双方的“游戏规则”不同。因此,组建由高校与企业方共同参与的董事机构,将有助于改变以上困境。二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必然存在着管理职责和岗位分工,对此需要在董事会章程中得到体现。此外,还需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强化规制。

3.师资建设方面的模式定位。师资建设是目前困扰顶岗实习模式实施的难点。以往校内师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学生安全,在工作岗位导向下这一目的肯定不符合要求。另外,顶岗实习期间也需要企业方提供兼职教师,但通常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为此,还需要在校内教师的培养和校外教师的挖掘上下功夫。

三、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构建

1.现状调研。针对高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进行现状调研,是优化这一模式的前提。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现状调研应分别在课程设计、制度设计、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其中,课程设计主要考查现行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实际契合度;制度设计主要考查校企合作中约束机制的效能;针对师资建设而言,应把重点放在校内专业师资的建设环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建成以核心专业为主导的专业群整体调研模式,并在系部、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等多部门协同下来完成。

2.课程设计。鉴于目前国内顶岗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顶岗实习的课程组织形式来解决,即实施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在第四或第五学期进行“与课程相融合的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实行“与就业相联系的顶岗实习”。在具体操作中,原则上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制”模式,以行政班为单位,在第四、第五学期安排集中顶岗实习,并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按照“工学交替”的模式,轮流安排各班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总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应低于16周。以会计专业为例,各类会计中介机构可以在每年的1~6月份提供大量的报税、审计的实习岗位,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顶岗实习,其他时间则安排理论课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分为两个班,分别在1~3月和4~6月轮流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其余时间在校内学习职业技能课程。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保证了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和顶岗实习质量。

3.制度设计。在实施制度设计前应有一个明确的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包括组织架构的运行目标和岗位目标。这里可以采取建立企业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即由高校与企业方联合组成董事会,并由校企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出任要职,解决顶岗实习实施中的沟通需要。在岗位职责的建构上,突出企业方在传帮带、岗位提供等环节上的责任,并努力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开展这一工作。由“学院”制订教学计划,提交教务部门备案,同时安排正常的教学。如果经常更换合作企业,势必会导致教学计划的频繁变更,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进入“学院”董事会的合作企业至少应与学校签订一年以上的合作协议。

4.师资建设。首先是校内专职师资建设。针对目前高校财经类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现实,为了提升其专业上的岗位实践能力,应鼓励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出于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考虑,可以让教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具体的业务运作流程。即校内专职指导教师要求每年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挂职锻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并享受学校专项工作量或经济补贴。其次是校外兼职师资建设。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由“学院”董事会聘任企业从业人员担任,提交学校人事处备案,并颁发学校校外兼职教师聘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师傅”,对学生日常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在顶岗实习及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上,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课时,同时也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享受学校发放的课酬。此外,校外兼职教师还应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并及时反映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2]王永宁.高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吴国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S1).

[4]薛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