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五点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五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使初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初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成为计算机教师亟需研究的新课题。开展初中学生计算机学习生活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教学组织方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式,上课一般安排在机房,教师进行随堂辅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教师接手一些新班级时,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利用实物展示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撩开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其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记得我第一次教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时,特意挑选了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EDORAM、SDRAM等。因那时SDRAM还比较少,只挑了一条;而EDO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准备了4M、8M、16M、32M等一系列。有了这些实物,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我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它们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而且了解了它们功能上的不同,而这是要求他们切实掌握的。另外,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后,再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内存的大小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什么关系,从而了解内存条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三、上课时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机学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不是很容易能被学生所理解的,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应用能被学生理解的事物。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通常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我就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等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就很明白了。

四、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都爱上计算机课。可是教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学生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出于以上的原因,我在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总是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不强调那么多,适当地给学生以指引,一般计算机是不会出毛病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它们的实践能力。

五、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

一般初中计算机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无法学习后面的内容,而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顺序更有利。如在教学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一开始上机,就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喜欢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这样,一些好奇的学生也跟着随意设置,结果造成了误操作,如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改变Windows的外观显示,等等,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程,而且给机房管理添了很多麻烦,此时不妨把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提到前面来,使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懂得每项设置的含义,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计算机课中不会再做同样的误操作。这样,不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计算机课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发一个电子邮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我用来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学习成绩表为学生加上一颗星,并发给下一个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多完成一个任务,有的可以多完成两个、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