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今,随着城市绿地的迅猛发展,其种类、布局、形式、功能等越来越丰富,并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个亟待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把城市公共绿地搞得更美,这也是人们所期待的。笔者在此以北京城市绿地为例,简单归纳城市绿地设计中的一些空间处理手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空间;公园

城市绿化发展至今,城市公共绿地的种类、布局、形式、功能等越来越丰富,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绿肺”。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和精神文明及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中,空间处理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对公共绿地设计的协调性和趣味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在这里根据具体实例,分析几个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处理手法:

(一)以人为本,以绿为主。首先,城市公共绿地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即设计者要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和充分了解附近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作息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其次,城市公共绿地设计还非常强调将景观性与功能性相融合,即在为周边居民提供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提供运动、消闲的人性化空间。所以,在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会运用大量绿色植物来构建公园,从而为群众创造“绿色、健康”的休闲空间,这也就是城市公园绿地的另一个设计理念――以绿为主。

(二)因地制宜,力求变化。在城市绿化过程中,一些特定位置的公共绿地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力求变化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和建造,不能死板教条和程式化。以沿街绿地为例,优秀的规划布置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自然之境,同时园景也应充满生活气息,这样有利于市民逗留休息。但要注意的是,空间可丰富但不可凌乱。街旁绿地的平面布局要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既有简洁明快的几何图形,又有优美的自然曲线。如位于北京三环附近的金融街街边绿地,其丰富的园林元素使得整个公园形式自然流畅,富节奏感。该公园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空间丰富而不凌乱。

(三)峰回路转,引导空间。对于一些较为封闭的公共绿地,比如说公园等,应该做到让游客入园成趣,这就要求公园入口处的空间应尽量增加层次。主要方法可利用地形道路或植物小品分割,避免一览无余。具体举例来说,北京阳光星期八公园入口处的处理就非常好,道路一边是卫矛冬青从围合成的相对闭合的空间,另一边则较为宽敞,以形成空间对比,这样的布置既起到对视线的引导作用,又运用障景等手法增加游览长度,使游人淡化对绿地面积的概念,完全投身其中。又如,在马甸公园的一处出口处,设计者有意将入口的园路蜿蜒曲折,并用油松等植物将院内景观完全遮挡,这样就增加了游人的游览兴趣,避免一览无余。我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廊引人随”就是这个道理。

(四)动静结合,予动于静。空间可分为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静态空间就是视点固定观赏静态画面所需要的空间,同时也是构成公共绿地的主要空间元素。而动态空间也很重要,因为公共绿地不仅要给市民寂静的美感,同时也应该给市民带来动态的活力,正所谓“步移景异”一路行走一路观景,景景入画。如阳光星期八的鸟语林,该景点处于阳光星期八的最高位置,是一个极好的观赏点。从鸟语林至月季花台再到阳光中心广场是从一个静态空间转向另一个静态空间的过程,但在行进中进行风景观赏时,游人所处的空间的连续交替变化又形成了动态空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五)合理利用开敞与封闭。公共空间是有开敞与封闭之分的。所谓开敞空间,即人们在游览过程当中,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而开场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开敞风景;与此相对的,闭锁空间就是人的视线被周围屏障遮挡的空间,同样,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让市民所经历的空间不单调,有开敞与封闭的交替,因为在开场空间中,视线可延长到无穷远处,但缺乏变化,而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以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疲劳。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良好的运用空间是极为重要的[2]。为了更好的服务市民,公共空间的组织就应力求合理,巧妙并充分地利用单个空间与多个空间。注意单个空间的尺度,封闭性、特征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并将多个单个空间有机组合,以空间的对比、序列、渗透等关系为主。有封闭的小空间与敞的空间做对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交替使用,才能使空间更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就如北京阳光星期八公园中的竹溪园,竹溪园以“洗墨池”为中心,以竹和阶梯状的矮墙围合,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的形式形成相对独立的小空间,构成园中园,使其隐而不藏,隔而不断。恬静自然而又优雅,别有一番情趣。

(六)小中见大,空间层次的和谐处理。在城市公共绿地的空间处理中,除动静结合、开封结合等技巧的使用外,更值得重视的是“借景”、“对景”、“障景”手法的应用。

对景与借景不同,对景是相对的,彼此相互为景。如一个茶室和亭子就可以互为对景。但要切记的是切勿此景看彼景美,彼景看此景不美。万一从有的景点看某个建筑,觉得形象不佳,这就可用“障景”手法,挡住那些不可控的外部空间。可用坡地、墙体、建筑物、树丛等,将它掩除。这样同时也可分隔园林内外空间阻挡噪音等干扰;但应注意应尽可能地使障景小品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有自然观感,从而使游人最大程度地接近大自然[3]。

总之,借景、对景,障景,这些手法源自古代造园艺术,仍有其很高的借鉴价值,但决不能照搬照抄,须灵活用之。要知道空间组景的好坏是大型绿地形态设计的命脉。另外,在较小公园内,坐凳、栏杆、园灯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有人活动的基本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如今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与规划已相对成熟并且手段丰富,笔者只是浅析了其中的几点。笔者认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出现在日新月异的神州大地上,城市绿化将继续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城市也会因为好的绿化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沈福煦.城市绿地手法刍谈[J].园林.200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