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鉴于我国企业在开放式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成本控制更显重要,文章结合我国企业在宏观经济下的现状,总结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望对企业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环境; 成本控制; 对策建议

一、前言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政府逐渐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扩大收入是重点,成本控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不足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不足,突出表现在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手段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成本控制的目的认知不足,我国企业大多存在就成本论成本,不能从效益的角度权衡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依靠成本节约。二是成本控制的管理范畴狭窄,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综合衡量指标,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层,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者和组织者,但是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成本控制仅仅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层,而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的员工对成本控制漠不关心,认为成本控制只是管理层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广大企业员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

(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当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核算方法不当,导致企业成本反映不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核算主要依据材料费用、制造费用以及人工费用,而现代企业日趋扩大的产品研发费用、产品宣传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却未能反映在企业核算中,使得产品相关的成本内容不健全,不能充分反映出成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核算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为了某些目的篡改成本会计账目,致使企业虚亏实盈。

(三)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考虑到企业上游采购和下游销售、售后服务等纵向环节,也没有考虑到宏观经济大环境,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战略管理思维,因而企业没有形成全面的竞争能力,没有形成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以往那些简单降低成本的方法不能适应当前企业融入全球激烈竞争的格局。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转变经营发展观念,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研发和售后成本控制不足

有些企业管理者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缺乏合理性,对于研发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控制不力。企业的研发和售后服务是当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赢得消费者信心的两大法宝,是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的有力保障,但在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却很少涉及到这两个重要方面。

三、宏观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一)宏观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机遇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外部环境保障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GDP年均增长超过8%,即使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和2009年,我国GDP增长也分别达到了9.00%和8.40%。经济的飞跃发展,为我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财富,而且也提供了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客观上为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提供了资金和经验支持。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由政府直接对企业的指令性、行政性调节,逐渐转变为在市场信息影响下,以经济利益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微观决策的自动调节。在此情况下,产生了价格、利润、成本、收益、供给与需求的协调机制,计划机制逐渐让位于市场机制,客观上为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加之国家政策的倾斜,进一步刺激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成本控制经验,加快自身成本控制优化。

2.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造为企业成本控制注入新的活力

就我国而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健全,尤其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进一步调整并逐步呈淡化趋势。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参与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要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加之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客观上加剧了这种竞争的激烈性。要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市场竞争,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物竞天择”客观上刺激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人才,加大相关经费投入,为保证自身发展创造有利的成本控制监督管理体系。

(二)宏观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挑战

1.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

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的成本不断攀升。二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调整农村产业政策,提升农产品价格,客观上使得我国南方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迫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等福利待遇。三是教育成本提升,高校自1997年实行招生并轨制后,开始实行教育收费,教育成本的上升,也带来了人力资源成本的进一步上升。

2.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导致我国企业资源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这样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能源等原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冶金、纺织、钢铁行业尤为如此,给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困难。我国是个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国家,煤多油少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2000年我国石油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后,使得我国企业受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3.通货膨胀不断攀升

根据价格的上升速度分类,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为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在200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了很多,2008年达到了7.8%,2009年达到15.49%,2011年预计将超过5%,已经濒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需大量依赖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上升或进口原材料价格因通胀而大幅上涨,产品则由于价格传导的滞后性,其涨价较慢,因此会减少企业利润。因此通货膨胀会对这类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4.人民币升值致使企业成本不断提高

除了“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外,人民币对企业的主要影响就是成本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中国大多数一般贸易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点基本在10%以内。如果人民币小幅升值,若在5%以内,较大的企业还能勉强消化;若再高,企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而那些仅靠低价竞争,甚至要依靠国家出口退税弥补亏损的边际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出局。我国将近57%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利润率在5%~10%的占28%,10%~15%的占9.57%,高于15%的只有5.45%。可见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并不高,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对企业的商誉、合同执行能力以及长期建立的供销关系等都可能产生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到企业无法承受的水平,还将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四、当前条件下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市场意识,创新成本控制理念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所以,企业应把成本管理意识纳入企业文化中,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并不断充实其内涵,让员工在各自的工作中切实有效地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都懂得投入产出的道理,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二)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成本控制

所谓战略成本控制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并充分分析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为出发点来制定具有长期性、外延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的成本控制目标,并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的成本控制系统。现代成本控制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战略成本控制理念符合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这种成本控制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和丰厚的收益,还有利于扩大成本控制的范畴,把企业发生成本的各个环节纳入成本控制之中,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及时调整相应的战略目标。

(三)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建立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实质是人人参与企业成本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人的素质和态度是决定企业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第一,引进先进成本控制人才,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式、方法,创新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第二,利用引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培育,展开定期培训,加强自主学习与素质锻炼,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第三,培养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的重要职责,同时也与企业员工息息相关,全体员工,特别是与成本发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决策阶层、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专设成本机构人员都应视自己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成本降低的积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员成本控制体系。要求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去,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四)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实施成本发生问责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自负盈亏,成本控制实施发生问责制可以将企业的成本发生具体到每个环节、每个员工,增强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支付劳务费、计提折旧等都是企业各车间、部门发生的,这些单位就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即企业的成本中心,各中心应对成本的发生负责。每个成本发生中心都要确定自身的成本发生控制范围,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则说明这个成本发生中心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就要作出相应的惩罚,如果成本控制有效减少则应对相关员工给与奖励。

【参考文献】

[1] 郑曦.成本会计信息效益分析[J].现代商业,2008(5):34.

[2] 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5-26.

[3] 吕宏新.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8.

[4] 孔娅丽.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与运用[J].消费导刊,200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