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形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课程 教学 运用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形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我校以教研组为主,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各教研组探索归纳,总结教学模式。我们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导入激趣—出示目标—自主讨论—反馈展示—指导归纳—巩固拓展。但我们并不是每一节语文课都死搬这个流程。教师根据学情,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重点设计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例如我们要学习《故都的秋》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把钥匙来解读课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鉴赏 “清晨小院的静,胡同中槐树的落叶,秋月中蝉的哀鸣,秋风秋雨以及雨后桥头树底的闲谈,秋天的果实”等,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当然,在这种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观念,使师生互动贯穿课堂全程。课堂上建立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只有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论,才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的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提示、小结,然后又组织他们再讨论,鼓劢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例如在教曹禺的《雷雨》时,我设计了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的概和人物的关系;第二课时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第三课时通过课堂辩论,探究人物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第三课时课堂辩论时学生表现异常活跃,他们围绕辩论的主题进行争锋相对的辩论,有的同学在辩论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相爱的人一定要在一起吗?”作为教师我先肯定这位同学的观点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又引导他们回到文本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在语文课上既学到了知识,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又如学习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先创设情景,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去感受婉约派豪放派词风的不同特点。在《蜀道难》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诵读的基础上从诗文中选出自己喜爱的诗句,用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每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比比谁写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教师点评、小结,让他们在充分讨论鉴赏的基础上,再回答以下问题:学习本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知道怎样去面对今后的学习中的困难、挫折。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全体探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也要在学生学习期间发生迁移,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在学生走向社会,能迁移到一切环境中去。

通过实践,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首先是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变了许多,原先教师们一节课讲到结束,现在是精讲,讲练结合,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传授知识,绝大多数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学习态度变得主动了,积极了;连一部分不爱学习,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在小组成员的感染带动下,努力地表现自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语文课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表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为人留下一分忧患: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七嘴八舌小组讨论,热闹之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不走向极端,让语文教学有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育机智”,既让课堂成为思想和智慧碰撞飞扬的地方,又遵循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的原则,确立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等,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的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