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主型课堂教学中应厘清的几对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主型课堂教学中应厘清的几对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纵深推进的必然走向。关注并聚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如,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堂“三三六”模式,开展类似活动的还有山东省的昌乐二中、江苏省的后六中学、星海中学等。为便于讨论,我们将其统称为“自主型课堂”。

一、自主学习相关概念的辨析

自主学习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独立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其相关的概念很多,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经常谈论的是自主、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自己做主,隐含意义为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这种管理与调节来自个体的内部力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这种来自个体的内部力量往往起关键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相对立的外部力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都是试图通过改变这种外部力量来促进个体内部力量的发展。现在许多学校之所以学习、借鉴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实质上就是在改变着这种外部力量。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不同的学者、专家有不同的阐述。结合中外不同流派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归纳一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和接受以及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做出决策的权利,如,选择学习材料、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等。

3.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者可以以自主学习策略为出发点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学习体系。主要由如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分析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

二、自主型课堂中几种关系的厘清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连续多年的全县教学视导中,我们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思考了拿来主义与学习、借鉴、创新,自学目标与教学目标,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为中心与教师主导等五种关系。厘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提高自主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拿来主义与学习、借鉴、创新

学习、借鉴、继承、创新,是中国外语教学最常用的方式方法,效果很好。最不能用的是拿来主义。鲁迅倡导的“拿来”也是要在拿来后进行消化、继承、创新后加以运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谁都不愿去搞纯粹的拿来主义。在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 时,也应借鉴外语学习的这种理念。“‘讲学稿’不能简单地移植。”东庐中学的校长陈康金说,“很多人到这儿学我们的‘讲学稿’,可回去还是学不好,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讲学稿’本身,其背后的我们学校的整个文化他们学不到。”的确,我们学习的只是名校外在的“形”,而不是内在的“神”。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好多教师处在简单的“效仿”阶段,还没有解决与自身的优势相结合的问题。当然,从学习、借鉴到创新要有一个过程,关键是我们的学习者如何去认识这个问题。在回答《江苏教育》杂志的记者提问时,胡建军校长说:“在后六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是成长道路上的一对伴侣。”他们曾经到过洋思、东庐、岸头、杜郎口等许多名校学习过,他先后四次到过洋思,其中一次在洋思挂职学习两个星 期。他在谈学习和借鉴典型经验时说:“拿来”的前提是对自己有用,“拿来”的目的是为自己所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自学目标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学生的个性、能力、需求有关。既然我们的课堂注重“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大都有自学环节,那我们的目标是否也应有“自学目标”呢?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布置学生自学时出示给学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教学目标,接下来的课都围绕此目标展开,这就给我们带来了疑问,即便是我们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所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求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更何况是学生的自学目标呢?因此,在自主型学习的课堂上,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置自学目标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包含自学目标,但自学目标不一定就是教学目标。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解决了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在“导”的时候作为“教学目标”来处理。当我们厘清了自学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时,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就会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主导”的时间自然会减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3.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

自主型学习课堂自然少不了学生的课堂自学。在我们观察的课堂中,有的似乎只是为了满足课堂有自学的环节,并没有真正发挥自学的功能。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有的漫无目的,不知所措;有的交头接耳,不知所云;有的不停查找单词,询问单词的读法;有的不断划出句子,相互讨论其意义,如此种种,无不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相关。英语不同于语文等其他学科,学生对生词的处理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现在的测试不考查语音,绝大部分教师忽视了音标的教学,学生根本不能按照音标来读单词,单词不会读,自然影响了课堂的自学效果。因此,课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学生根据需求自主展开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预习也要确立目标。学生制定预习目标时也就自主确立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自觉性和自信心,本身也能品尝到探究的乐趣。在杜郎口,学生都有一个预习笔记,红色蓝色笔迹交错,预习笔记的第一栏目记录着学生走进文本后,根据文本特点确立的预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势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然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首先就应解决学生预习难这一问题。课前预习做得充分,课堂自学才会扎实有效。

4.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形成性评价成为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元评价方式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我们观察的自主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的评价方式却只有一种:围绕学习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而这些测试题又都是中考所考的题型。这种单一的以目标学习成果标准的评价方式虽然十分重要,但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利于为师生协商下一轮学习内容提供信息,不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学习环节开展评价,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或师生合作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的内容不光是学习目标的测试,更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转变、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信心的树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令师生振奋的一面,也应关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或评价前期决策以及前期行动的适当程度,或评价执行决策的过程是否合适以及下一步采取的行动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合作,采取实际行动,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5.学生中心与教师主导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上被认为理所当然,很长时间未引起人的怀疑。随着国外教育思想的引进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课堂教学出现了过多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唱唱跳跳,热热闹闹的现象,这又使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并非是将教师的地位与学生的角色进行简单的置换,而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了更精确的细化和定位。在自主型课堂中,学生的自学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不容忽视。基础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很大,不像高等教育,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自立能力。越是基础教育越需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主导,学生怎么为主体?学生怎么知道学什么?那也就谈不上“能用语言做事”了。因此,即便是在自主型课堂上,主要还是要在教师的主持下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步骤,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组织形式,将一定量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通过必需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输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经过与原有知识的重组,加工内化,包括必要的操练才能输出,也就是实现“能用语言做事”。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中,能有效厘清上述几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自主型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有用的自学方法和能力,就能提高学习的成效,终生享受使用知识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