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波:太阳之下万物如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波:太阳之下万物如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开幕前业已传出的开幕式曲目名单,被我自以为是地诬陷为假的,因为至少有两首歌,“性手枪”乐队的《天佑女王》和“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我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此等光伟正的场合唱起。

女王就坐在主席台上,而《天佑女王》的开头是“天佑女王,法西斯制度把你变成了,变成了一颗氢弹”;《波西米亚狂想曲》则是一封刚杀了人的男孩逃亡前留给妈妈的一封信,且这首长过六分钟的,激进主义艺术摇滚流派的代表曲目结构繁芜,基于录音室技术方可成立,完全不适合现场演出。

那现在证明我是在庸人自扰。也不能说丹尼-博伊尔所采取的,用歌曲片段采样来拼贴背景音乐的方式(其实,为了在短时间内勾勒出整个英国摇滚史,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消弭了我先前的困扰—《天佑女王》的采样里自然没有对女王的诅咒,且这种方式先天地避开了现场表演,《波西米亚狂想曲》最花哨的部分于是得以完美呈现。

那么,之所以会犯此等堪称颠倒黑白的判断错误,我想,是教育使然吧。在长年将我牢牢裹挟其中的价值观及其现象的唆使下,我还是打死都不信,像奥运会这么一出大型政府行为,竟会为像性手枪这样靠反政府立命的乐队搭台。

即此,作为听了几十年西方摇滚乐的人,与那些问英国人“为什么开幕式主体音乐不用‘大众’的古典乐而用‘小众’的摇滚乐”的中国记者相比,我显得更像一块笑料。

压轴的《嘿,茱迪》没遭到吐槽,或因为不少人通过孙燕姿的翻唱版本对此歌已有所认识。而整体开幕式音乐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第六章《弗兰克和琼恩说,感谢蒂姆》里那段长达八分钟的“摇滚串烧”却令不少人“昏昏欲睡”,认为“真正难听”,是“整部仪式中最失败的部分”。

这符合逻辑,若四年前张艺谋也搞一个晚会歌曲串烧的话,想必英国人也会昏昏欲睡。但当一些人将对这一段的批评上升到“过于炫耀自己的流行文化,忽略全球性,对别国不尊重”的程度,甚至教训别人“少看点跟滥交、吸毒都能扯上关系的垃圾,别以为西方人喜欢的就是好东西”时,我庆幸地找到了比我还要可笑的人。

不喜欢听分两种,一种是听懂后的不喜欢听(譬如相比于《爱情买卖》,你更不喜欢《香水有毒》),一种是基于不懂的不喜欢听(譬如我不喜欢歌剧),而无论哪种,不喜欢听就不要听,就去昏昏欲睡,这实在再正常不过,但若仅拿不喜欢听作为贬低作品价值的唯一理由,这就有些泼妇了—若再将这贬低兀自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境界(譬如我宣布歌剧是对京剧的不敬),就会令人质疑,这泼妇,难道想上春晚不成?

就说《嘿,茱迪》,它是“披头士”1968年的一首单曲,那一年,我们在听什么呢?或者换个角度问,若1968年时我们中的某个发失心疯,偏要听一听《嘿,茱迪》不可,那他将翻多少座山,涉多少条河呢?

开幕式结束后贾樟柯微博话里藏话:“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差异。”那基于开幕式音乐及其在国内造成的各种反应,也可以说“不是音乐差异的问题,是有音乐和没音乐的差异”。

最后稍作总结。开幕式音乐最令人喝彩的是对普通人和青年的强调,以及对导演个人爱好的尊重,这集中体现在那8分钟的片段拼贴里,对应《猜火车》和那七位点火的、平凡的未成年运动员,所选歌曲不管携带着何种气质,尽皆为不计后果的、透支的、不谙正式场合的、未经深思熟虑的未成年式狂欢。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曲子是火炬点燃后响起的,“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日食》,此曲位于他们最著名的专辑《月之暗面》的收尾处:“……太阳下的万物依然如故,哪管太阳已被月亮遮住。

作者系乐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