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歌音乐形态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歌音乐形态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音乐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即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赫哲族的民间歌曲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类别的民间歌曲进行调式特征、旋律形态、节奏与节拍、曲式结构四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出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达斡尔 鄂温克 鄂伦春 赫哲 民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歌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是民间音乐(歌曲形式)和民间文学(韵文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国自古即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同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形态各异的家庭生活、不同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不同的民间……如此种种民族特征与文化属性都在各民族民歌中得到体现。因此,这些民歌长期自由地、独立地存在于各自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中,这些民俗风情与也形成了种类繁多、特征各异的民间歌曲。本文正是以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即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赫哲族的民间歌曲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音乐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其不同类别的民间歌曲进行调式特征、旋律形态、节奏与节拍、曲式结构四方面的详细分析,初步总结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音乐特征。同时,笔者旨在以本文的写作,进一步窥探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理论认识。

一、四个少数民族简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指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赫哲族四个聚居于黑龙江一带的少数民族,因这四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一直显现出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地理位置毗邻交错,在民俗文化、自然气候、劳动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若干共同之处。同时,这四个少数民族在音乐特性方面也凸显出许多共通之处,这也是笔者将其民间歌曲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用意所在。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广阔的土地上,这里也是我国北方游牧狩猎少数民族原始萨满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三个民族人口不多,历史悠久,都有“发祥于黑龙江”的古老传说。赫哲族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北部边疆,大多数赫哲族人聚居于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等地,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等地区,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少数民族。因聚居地区的不同,赫哲族人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赫哲族人口较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这四个少数民族在地理位置、、风俗人情、文化背景、艺术种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特性,因而各民族的民间歌曲也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时由于民族不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殊异,其民间传统音乐也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歌的主要类别

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人口数量较少,种族分类较为单一。这四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并捍卫了祖国的边疆,同时在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也创立了本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这四个民族的民间歌曲数量较多,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色,笔者现以这四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按其题材内容、体裁形式等进行概述性的比较说明,以便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征。

1.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类别

其民歌从演唱形式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近似山歌、小调体裁的民歌,称为“扎恩达勒”,曲调比较高亢奔放、抒情性强;第二类是舞蹈歌曲,称为“哈库曼”,主要由妇女们在逢年过节时边舞边歌,音乐热烈欢快;第三类是长篇叙事歌,称为“乌春”,由民间艺人用四胡自拉自唱,大多一曲到底,不换曲调;第四类是古老的宗教祭祀歌曲“萨满曲”,又称为“雅德根”。

2.鄂温克族民歌的主要类别

鄂温克民族有猎歌、牧歌、酒歌、萨满歌等。一般类似山歌、小调的民歌成为“扎恩达勒”,舞蹈歌曲成为“鲁克该勒”或“吕日该仁”。猎民的舞蹈歌曲粗犷、豪放,带有原始狩猎生活的特色,有些猎民民歌与俄罗斯民歌的曲调特色相近。

3.鄂伦春族民歌的主要类别

鄂伦春族民歌主要有“占达仁”“吕日格仁”以及萨满调等不同类别,其中呼玛县的鄂伦春族民歌与汉族民歌曲调比较接近,黑河地区的鄂伦春族民歌与俄罗斯民歌比较接近。

4.赫哲族民歌的主要类别

赫哲族主要包括类似汉族山歌的“加连阔”,曲调优美抒情,有水上漂荡的形象特点;“赫尼娜”是流行的小调,曲调轻快;“依玛堪”是一种说唱形式,此外,还包括有萨满教的仪式歌曲等。《乌苏里船歌》是一首经过加工改编而成的新民歌,它以明朗抒情的曲调,歌唱了赫哲族人民解放后的美好生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这四个地处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其民间歌曲中均包括有近似山歌和小调的民间歌曲、舞蹈歌曲以及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歌曲三类体裁形式,而且其称谓也极其相似。达斡尔族称近似山歌、小调的民间歌曲为“扎恩达勒”,鄂温克族也称为“扎恩达勒”,部分称之为“扎恩达拉嘎”等,鄂伦春族称之为“占达仁”,赫哲族的“加连阔”表示山歌、小调一类的民间歌曲。这一类民间歌曲主要是田野、劳动、草地放牧时唱的歌,其曲调悠长高亢,感情奔放,即兴性较强,同时其歌曲的节拍较为自由,常出现衬词衬腔等。但是,对舞蹈歌舞的称谓各不相同,达斡尔族称舞蹈歌曲为“哈库麦”,最初是指在篝火旁歌舞,“哈库麦”在其语言中就是表示“燃烧”之意;鄂伦春族称之为“吕日格仁” ;鄂温克族称之为“鲁克该勒”。这一类歌曲通常表现为载歌载舞的形式,并且一般出现于歌舞的开始部分。由于这四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长期信奉萨满教,在祭祀活动中萨满所演唱的即是萨满歌曲,萨满歌曲通常体现为边唱边舞的表演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这些少数民族古老民歌质朴的风格和精悍的特点。萨满歌曲也成为这四个民族最为显著的共同特征,达斡尔族称萨满歌曲为“雅德根”,鄂伦春族称萨满歌曲为“萨满调”等。

三、黑龙江四个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历史上的密切交往,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民间歌曲在体裁形式方面体现出诸多相似之处,这也反映了这四个少数民族在审美观点、艺术情趣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得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赫哲族在民间歌曲的音乐本体特征方面形成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方面,同时同一体裁的民歌在每个民族又存在着诸多大小不同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黑龙江民族民间歌曲的形态特征,笔者通过分析这四个民族民间歌曲在旋律形态、节拍与节奏、调式特征及曲式结构四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探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这四个民族的民间歌曲的音乐本体特性。

1.旋律形态

以四个民族的共同民歌体裁山歌为例,其山歌多体现为曲调高亢奔放、抒情性强的音乐特征。这些山歌的旋律形态多体现为上行的旋律走向,并且整首民歌前后乐句多由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旋律片段构成。

例1: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弯弯的树》

例2:鄂伦春族民歌“占达仁”《站在高山顶上唱歌》

从曲例中可以看出,这些民族的民间歌曲的旋律形态体现出若干共同特征,民歌的旋律共由两个乐句构成,并且前后乐句在音高方面构成纯五度关系;民歌作品的后半部分音高较之前一乐句低,且体现为纯五度及下属关系的变化重复。

2.节拍与节奏

这四个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节拍多体现为二拍子或三拍子及二者组成的混合节拍形式,其节奏欢快,适用于边歌边舞的音乐特征。尤其是这四个民族的歌舞其参加者多为妇女,音乐的内容也多与妇女生活有关。这些民间歌曲的节奏型方面,多以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为主,且整首民歌的节奏型较为单一,音符组合及节奏型的分布多体现为重复、变化重复的特征,这在民间歌舞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例3:鄂温克族民歌《额呼楞德呼楞》

例4:鄂伦春族民歌《额呼兰德呼兰》

3.调式特征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赫哲族的民歌旋律多属于五声调式。其中,以宫音为主的五声调式较为多见。例如达斡尔族民歌《绣花鞋》即体现为五声宫调式。

整首民歌仅仅涉及五声调式内的各调式基本音级,未出现偏声及和弦外音;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中,每一个乐句均以宫音作为终止音,进一步增强了宫调式的调性色彩。又如达斡尔族民歌《唱山羊》也是一首五声宫调式的“扎恩达勒”,歌曲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野山羊灵巧、矫健的神态,其形象逼真、情趣诙谐。歌词大意是:“看你的胡子翘起来,心里打起盘算飞飞快。看你的脑门宽又硬,撞起墙来真是愣。看你的双腿直又长,翻墙跳沟无阻拦。”此外常见的还包括有五声徵调式、五声羽调式等等;在民间的萨满调中也部分出现有五声商调式及五声羽调式的旋律特征。

4.曲式结构

从结构来看,常采用一段式的短小结构,乐句数量可以是单乐句、两句体或四乐句构成。结合歌词来看,常使用同一段旋律配多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这在很多其他少数民族的山歌、小调等民歌类型中也很常见,当然,并不都是分节歌,也有一气呵成的单节结构。在结构相对庞大的叙事类歌曲或者即兴演唱的歌曲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即兴演唱者情感的不同表达,乐段或者乐句的数量都呈现出比较自由的特点。此外,萨满调是四个民族进行萨满宗教活动、祭祀时的重要表演内容,萨满调的曲式结构多以二句式为主,其结构比较短小,并且在节拍与节奏、旋律形态方面较之山歌与民间歌舞曲则要自由、变化很多,由此体现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结语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这四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生不息的、互相关联的生活状态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而又各有特点的文化圈,生长在这一文化土壤中的民歌在主题思想、题材选择、音乐特征、语言使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源于生活的艺术,民间音乐是淳厚的民间风情的结晶,反映着民族质朴的审美观念与艺术价值,这些传统民歌源于质朴的生态性与这个时代不断发展的时代性,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对这些民族民歌的认识以及传承,可以让古朴的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新的生命力,也是今后的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4]沙金.新疆达斡尔族音乐[J].新疆艺术,1991(1).

[5]张一凡.北方渔猎民族说唱音乐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歌 音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