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穴贴压配合定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穴贴压配合定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配合自拟中药定眩汤对老年性眩晕的治疗作用。 方法 132例老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贴压配合口服中药定眩汤)和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38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耳穴贴压;定眩汤;老年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32-02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前庭功能失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人们寿命的普遍提高,眩晕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病症,有报道称老年眩晕患者临床发病率高达 81%~91%[2]。老年性眩晕不是某种单一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反复性强、临床疗效不确切等特点,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症状。笔者在近3年的临床中,采取耳穴贴压联合口服自制中药定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老年性眩晕患者均选自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院老年病区住院病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45例;61~70岁55例,71~80岁67例,80岁以上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有典型的眩晕症状,如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或自觉头晕昏蒙或昏胀不适,甚者跌倒,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出汗、面色苍白等;②有反复发作病史,慢性起病并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③年龄超过60周岁;④排除颅内肿瘤、脑出血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病等。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1 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自选适当,避免快速地变化;消除紧张过激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停用可能导致眩晕的药物。

1.2.1.2 耳穴贴压 患者取坐位,医生先用棉签清洁患者耳朵,取一侧耳穴(眼、交感、脑干、神门、枕、额、颈、肝、肾、内耳),在穴区周围寻找敏感压痛点,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所选耳穴上。嘱患者每天按压 3~5 次,按压至耳部热胀疼痛为度,每周更换1次,双耳交替进行。

1.2.1.3 定眩汤 定眩汤为笔者自拟中药处方,药物组成:天麻20 g、9 g、钩藤15 g、石菖蒲20 g、丹参30 g、葛根30 g、川芎9 g、决明子20 g、枣仁15 g、制首乌30 g、牛膝15 g。每日 1 剂,在本院中药房煎煮浓缩为2袋各250 ml,分2 次于饭后半小时后服用,每次250 ml。

1.2.2 西药对照组

在治疗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对症处理。根据血压、血脂情况给予降压、调脂、抗凝等对症处理,予以地芬尼多(商品名:眩晕停)25 mg、谷维素20 mg,每日3次口服;川芎嗪1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痊愈: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头部有昏沉感,或头昏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症状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或活动及头部转动时感轻微的眩晕,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14 d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症状,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引起的运动错觉[4],眩晕的发生与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有着密切关系,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5]。老年性眩晕是指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因极为复杂,常涉及多系统疾病。老年性眩晕有中枢性和外周性之分,主要病因跟脑部供血不足和前庭内耳功能障碍有关,还与血压、心率等关系密切。老年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中枢性眩晕,其中前庭核、脑干、小脑、中脑等血管缺血性病变占90%[6]。有文献报道,颈椎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占老年眩晕病因的93.9%[7]。对症支持治疗如改善脑部循环、降压、静卧是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眩晕症状处理常规方式。

祖国医学对眩晕早有论述,《内经》对眩晕有“目眩”、“眩仆”、“眩冒”、“掉眩”等称谓。历代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挥,归纳起来有风、火、痰、虚、瘀及外邪致眩等方面,而老年性眩晕总以虚为本[8-9]。以此作为依据,临床中对老年性眩晕的治疗,虽然方法多样,法则不离其中。

《内经》中有“耳者,宗脉之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有终于耳者”。耳廓虽小,却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合的场所,为百脉气血凝聚之处,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耳针的作用一是通过经络运行气血,调理阴阳;二是通过对耳神经有规律的刺激,有效调整大脑功能,调节兴奋与抑制状态,使其达到平衡[10]。在选穴上,肝、肾、胃可调理脏腑气血,补虚祛风化痰。交感、神门可调神理气,镇静定眩。眼、脑干、枕、额、颈点、内耳耳穴对眩晕发作主要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调理。诸穴合用,对老年性眩晕针对性强,疗效显著。

定眩汤是笔者在临证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自拟方,脱胎于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川芎,祛风定眩;葛根、丹参、石菖蒲合用,能较好地改善脑部供血,对于老年性眩晕病因的祛除有着重要的意义;决明子、制首乌、清利头目而定眩;眩者,动也,枣仁安神,取其静气而定眩;眩者,上冲也,牛膝下行,逆其上冲之势。诸药合用,能较好改善脑部供血,平抑眩晕动冲之势,而与老年性眩晕发病机理相符,故临床用之,多有良效。

笔者采用自拟定眩汤配合操作简便实效的耳穴贴压,两种疗法指导原则一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对老年性眩晕的治疗,从根本发病机理来解除症结,有着较强的针对性,提高了临床疗效,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皓伟,张凯,蒋戈利.颈性眩晕治疗特点与疗效评价[J].甘肃中医,2010,23(1):94.

[2] 朱晓俊,薛莲.老年性眩晕126例病因及临床分析[J].科技信息,2010,6(16):74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4] 刘.内耳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曹恩禄,韩广强.老年性眩晕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B版,2007,11(7):669-670.

[6] 邓建文.六味地黄丸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78-579.

[7] 徐辉文,余桂香.老年眩晕患者24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423.

[8] 乔春.耳穴埋籽治疗眩晕75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87-88.

[9] 唐中生.艾灸百会加耳穴贴压治愈梅尼埃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5.

[10] 吴雪兰,陈琴,刘从秀.耳针辨证治疗脑卒中后失眠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5):45-46.

(收稿日期:2013-05-02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