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软变“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巨人一定是笨拙而迟钝的,这似乎是很多优秀公司难以逃脱的魔咒。这个魔咒已经将柯达送走,而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也似乎已经在门口排队等候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IT公司,微软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突破这个魔咒。最终,谁能拯救这个正在变慢、变笨的巨头呢?答案毫无疑问:只有它自己。
7月12日,传闻已久的微软重大重组方案终于揭晓。在这次被称为“微软史上最大力度改革”的战略重组中,CEO史蒂夫·鲍尔默将微软原有的8个产品部门重组为4个新部门,同时对高管团队也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几乎每一位高管的职位或职务都有所变化,而因此次重组被调动的微软全球员工多达98000人。
史上最大重组
“新微软”的重组方案虽然已经被业内和媒体揣测及窥探了许久,但是当最终方案公布,许多人还是禁不住“哇”了一声。
“这确实是微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重组,几乎把过去那一套都否定,又全部重新来过。” 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微软其实是一个很喜欢重组的公司,这也是微软自己非常骄傲的地方,因为能够重组意味着这个大公司还是很灵活、很有活力的,而我们就很少会听到IBM重组的消息。”
根据微软公布的重组计划,微软原有的8个业务部被简化为四大部门: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和企业以及设备和工作室。同时,此次重组也彻底打破了微软过去依照具体业务划分组织架构的方式,而是改为职能化的架构模式。
在过去微软的架构中,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像一个“小CEO(min-CEOs)”,每个部门都有自主的财务和营销职能。
“很多人在微软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个业务线的Boss,带着自己的团队干一番事业,像Allard(游戏机Xbox的总经理)是很多人的偶像和英雄。但是,各路老大之间确实很少有合作,甚至还会有摩擦,资源也往往会出现严重的重复配置。”一位曾经在微软总部工作过、现在回国创业的Howard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也是为什么鲍尔默在谈到微软新愿景时用了这样一个主题:“一个微软”,他希望微软像一个整体,部门之间彼此协作,所有团队工作在一起,形成一个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后再推给用户。
“重组之后的微软更加地职能化,有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便开发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完整产品。不过,职能型架构一般是小公司才会采用的,大公司这样做的并不多。”唐骏说。
不过,大公司能否很好地完成职能化转变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接近千亿美元业务,近10万人的公司,实在不适合职能型的组织架构。“李开复,这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在第一时间表示不看好微软此次重组。
另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了微软中国公司询问重组是否会对中国区产生影响,官方一直没有给予回复。但据接近微软中国高层的人士透露,对中国区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
唐骏也持类似的观点。因为微软在中国的机构主要是微软中国公司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前者几乎只有销售职能;而后者隶属于微软全球研发中心,是独立于微软公司之外的,并不在重组的范围内。
被遗忘的微软
最近几年,微软这位“PC巨人”确实一直烦恼不断,风光早已远非当年。人们沉浸在对谷歌、苹果、Facebook的讨论和膜拜之中,似乎都要忘记微软了
在传统PC被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快速超越和传统互联网被移动互联网快速替代的今天,微软似乎还躺在Windows的温床上慢吞吞地前进。据市场调查机构IDC和Gartner最新的报告,在微软最擅长的PC领域,已经出现了连续5个季度的下滑,今年二季度PC出货量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10.6%。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在去年猛涨了67.9%。而这两个领域的操作系统已有近八成份额被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iOS所把持。
对于微软而言,依靠PC端操作系统获得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即使是在微软最具优势的软件领域,云计算的兴起也已经改变了过往的游戏规则,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类似于Amazon的云计算服务。但是,在这个领域,微软重金打造的Windows Azure也只拿到了大概20%的市场份额,远不及Amazon的71%。(数据来自于Forrester Research统计)
“软件时代的商业逻辑已经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了,微软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这也是微软一直欠缺的。”唐骏说,“微软一直是一个精英文化,总觉得我是leader(领军者),我做出来的东西就跟着用就好。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草根文化,企业只有了解用户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成功。”
Micro不止soft
在微软的重组方案中,软件业务被高度整合,而硬件业务则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实际上,此前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也多次表达过他的伟大战略,就是要把微软转型为真正具有协作性的“设备与服务”公司。这意味着,微软将摆脱纯软件公司的定位越来越多地关注当代硬件设备。
实际上,微软在硬件方面一直都有尝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微软推出了全球最早的平板电脑Tablet PC(2002年)和全球最早的智能手机Smartphone(2003年),微软也曾推出过与iPod类似的音乐播放器Zune(2006年)以及现今大热的智能手表MSN Direct(2003年),甚至早在1999年,微软就推出了智能电视Windows CE。
但是,这些硬件产品大多因为概念超前且设计丑陋、用户体验差和价格昂贵而个个惨死。
“长期以来,微软总是觉得自己只是一家软件公司,因为名字都是Micro‘soft’,即使做硬件,也只是为了配合软件。”唐骏说,“但是,今天我们对硬件的理解已经和十几年前完全不同了,特别是苹果公司的硬件产品推出后,颠覆了很多过去旧有的想法。现在,软硬件一体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这也将是微软未来最大的挑战。”
至于此次重组的效果将会如何,资本市场的反应倒是很积极,宣布重组后几个小时微软的股票就大涨了2.84%,涨到了每股35.69美元,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唐骏也表示了乐观,但是他认为真正的效果和产业影响还是要至少半年才会显现。“无论早与晚,好与坏,改变总比不变好。”他说。
“爱重组”的微软
2012年 微软公司主席Steven Sinofsky离职,他曾经是鲍尔默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2011年 新建广告和在线业务部。
2009年 对Zune软件、硬件大规模裁员。一年后,最终放弃。
2008年 将平台和服务部门分为三个单元:Windows,在线服务,服务器和工具。
2007年 重组Windows营销群组。
2006年 将Windows部门拆分为8组。
2005年 将公司重组为三个新成立的部门:Windows、平台产品和服务部及娱乐和设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