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行为习惯内化教育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行为习惯内化教育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生行为;内化教育

从研究领域上看,目前针对人的情绪体验、积极品质的研究已经开展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积极品质与组织环境之间的联系,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环境或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行为习惯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构建新的道德认知结构,促进学生道德行为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我结合多年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建立内化教育机制,增强学生积极情感导向

尽管在道德教育上人们特别强调自觉性或自律的作用,但是,从一些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可知,人们的公德行为并非主要出于自觉,而是主要受“管理威慑”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与束缚。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我们不但重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而且还高度重视建立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文化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发挥制度规范和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能使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帮助、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如学期初,我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有各项常规检查的值日制度,有全校学生食堂就餐的就餐制度,有课间活动的安全制度等等。建立这些制度后,值日检查人员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使值日检查同学通过开会明确有关值日要求;二是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全校学习,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力度。

在建立制度规范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德育管理者与学生进行了建立管理制度的沟通对话,表达了尊重与民主,实现了和谐与舒畅。实践证明,这种制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外在的学校制度、规范内化为自己内心的行为准则。

二、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强调道德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既要导之以行又要持之以恒。给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是必要的,通过了解道德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调动学生行为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为了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评比反馈的约束,还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我校在每周一的红领巾广播学习中安排主题性德育教育学习内容,效果明显。

1.文明从细节做起

通过主题教育国旗下的讲话“文明从细节做起”,使学生懂得, 细节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素质,而文明素质是从小养成的。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美国一家大公司招聘新员工,故意在门口放了一张小纸片,很多人虽然看到了,却认为捡起纸片这样琐碎的事情不值得一做。而一位年轻人走向面试办公室,在门口看到这张小纸片,出于习惯,弯下腰捡起纸片并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筒。正是由于这一举动,年轻人被这家公司录取了。公司总裁认为,年轻人能把小事做好,说明他有责任心,也一定能做好大事。这一主题性活动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谨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从细节做起,做个有心人,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2.铭记责任,珍爱生命

开学典礼中,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的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千万个家庭。学校的很多制度、很多措施,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健康和快乐。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了,生命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也属于父母、亲人、朋友、社会,进而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安全意识,注意防范安全隐患,快乐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3.友爱他人,理解他人

学校红领巾广播“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主题教育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个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才能使这个大家庭充满快乐。在集体中,我们之间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同学之间出现误解时要相互理解,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多宽容、体谅他人。

一学期的德育主题性教育学习,使学生对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行为主动性,激发了他们自我教育的热情,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获得“流动红旗”的班集体多了;校园内互相问好的声音也多了,奔跑吵闹的声音少了;食堂就餐的队伍也更整齐了……可见,道德知识的宣传对学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三、加强内化教育评价,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的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让学生获得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应成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通过以下评价措施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实践多年,卓有成效。

1.周周统计、反馈促进步。为了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班级的每周常规表现,学校特地安排了每周一中午作为全校的广播大会时间。每周五中午由值日学生对本周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在周一的广播常规学习时公布评比结果,反馈各班各项评比情况。通过公布评比反馈,激励了表现优秀的班级,同时也进一步鼓励了暂时落后的班级,培养了学生的希望情感,提高了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2.每月“流动红旗”作标杆。为了更好地激励各个班级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对于在一个月四周中各项评比结果都很好的班级进行表扬,经过一月四周检查结果的再次统计,选出一部分优秀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颁发的时间是在次月第一周的全校升旗仪式上,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这些受表扬的班级和宿舍,这样受表彰的班级师生和宿员会更自豪和激动,激励效果也会更好。“流动红旗”是各个班级和各个宿舍努力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带领班级学生朝着更高目标奋进的“标杆”,促进了全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期末“星级评比”树榜样。通过树立个人先进典型鼓舞激励学生成长进步。学期末班级评选“文明之星”“勤学之星”“环保之星”“劳动之星”等,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此进一步内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借助身边榜样的力量,使自己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四、注重内化教育现身说法,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的是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这些积极人格的培养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应该得到足够重视。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关注和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个性特点和闪光点,另一方面应善于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积极人格,学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中,我也经常做个有心人,特别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中,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锻炼,给他们安排值日任务,放手让他们执行各项工作,如有问题,我们再一起商量解决。一学期下来,值日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积极肯干、认真负责的值日小干部,为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在“自我教育”方面,我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突破口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或是闪光点来鼓舞他们、激励他们,从而教育全体学生在自身行为上进行自律,并施行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如五(3)班学生周之娴的广播稿题目是《我爱当食堂管理员》,她在文章中说:“今天中午住宿班窗口排队情况良好,讲话的不多,领饭时很有秩序,可是水龙头用水那边不是那么好管,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我就亲手帮他们一个个关小。有一个小弟弟水龙头开得非常大,用水后没关水龙头,我就耐心地跟他讲:‘小弟弟,把水关了好吗?下次水不要开得太大。’小弟弟听后立刻把水龙头关了,还保证下次不会开得太大了,多么可爱的小弟弟啊!我看了就不忍心扣分了。”

周之娴对低年级学生的爱护和关心值得大家学习,她的这种值日态度也受到了主持人的高度赞扬,相信她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出色。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积极人格的一个重要表现,包括对老师和家长的感恩和尊重,以合理方式主动积极地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对同学真诚以待、相互帮助、宽容忍让,从而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中,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培育他们的优秀品质,有利于促使每一名学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吴江,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