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性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性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31-01

【摘 要】分析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电图st段演变过程,发现ST段抬高幅度与病理性Q波形成时间成反比;ST段抬高总和与Q波导联数密切相关;ST段偏移绝对值增加则临床严重程度加重。

【关键词】心电图 心肌梗塞 预后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AMl)患者有典型心电图ST段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动态变化对诊断本病和估计心肌受损程度十分有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与AMI严重性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0例首次AMI患者,均有典型心电图和血清酶的演变。男28例,女12例。年龄45~34(平均68)岁,梗塞部位为前壁25例,下壁8例,前侧壁1例,后壁2例,心内膜下4例。

1.2 心电图记录 40例中19例发病30分钟内、其余在发病数小时至1天内有心电图记录。均立即入院,入院后马上给心电监护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情况加作V7、V8或V3R、V4R),每隔2~4小时重复记录一次,共8次,病情稳定后隔1~2天记录一次,直至ST段回到基线或稳定不变。

1.3 ST段位移测量 均选用发病24小时内ST段位移高峰期的一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上斜型ST段取J点后0.04秒处,下斜ST段于J点处),计算各导联ST段抬高的总和(∑ST)以及各导联ST抬高和下移的绝对值总和(∑|ST|)。测定病理性Q波(即Q≥0.04秒和≥1/4R)导联数。为统计方便,将各例AM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按下列方法记分:房性早博、室性早博、Ⅲ°房室传导阻滞各记1分,梗塞后心绞痛1分,轻度心包炎1分,肌功能不全2分,室速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分,室间隔穿孔或室壁瘤3分,泵衰竭4分,心源性休克5分,死亡6分(死亡者不加记心源性休克分)。积分越高示病情越严重。

2 结果

2.1 超急期的ST段演变 40例中,19例有超急期心电图完整记录,分析其结果表明:随ST段抬高的幅度增加,相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时间缩短,分布点在y=80/x的曲线附近。其中10例ST段抬高≤0.4mV的病理性Q波出现时间(19.0±10.8h)较另外9例ST段抬高≥0.5mV(4.3±2.0h)明显延长(P

2.2 ST段抬高与Q波导联数的关系 40例中,36例出现病理性Q波,4例为无Q性AMI。各例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随∑ST的值增加而增多,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2.3 ST段变化与AMI严重性的关系 计算各导联∑|ST|,见∑|ST|增加则AMI的严重程度积分增高,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3 讨论

AMI时,心电图有关导联ST段抬高是相应部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表现,临床上,冠脉内或静脉内溶栓治疗及经皮冠脉内成形术使冠脉再通。损伤好转,从而ST段迅速下降。如局部血循环未获改善,心肌损伤加重,ST段则持续抬高以致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故ST段抬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代表心肌损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本研究发现,ST段抬高0.4mV以下,病理性Q波形成约需19小时,而ST段抬高0.5~2.1mV时,则病理性Q波形成仅需4小时左右。ST段抬高越明显,则心肌越濒于坏死,应对这些患者积极治疗(如静脉内溶栓),以拯救高危心肌。

在AMI病程中,各导联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不同,有的ST段下降后尚可再次抬高,病理性Q波出现的先后也不同。本文资料提示,∑ST能明确表明形成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故其对估价梗塞面积大小有一定临床价值。

∑ST的变化也能显示AMI的病情演变。如∑ST稳定在一定高度且长期观察无变化。则可能为严重室壁活动异常或室壁瘤形成;如∑ST下降后再升高。应考虑再梗塞的可能(但需排除AMI并发急性心包炎所致广泛导联的ST段抬高)。AMI时ST段抬高的对应导联常出现ST段下移,以往认为,这种表现属“镜像”改变。但现视此可能为相应部位心内膜下缺血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观察AMI发病后24小时内ST段位移高峰期的一次标准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变化,对决定静脉内溶栓的给药时间、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