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帅甜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帅甜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基于金帅甜玉米在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国家园林基地的试种表现,介绍了金帅甜玉米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苗、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金帅;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50-01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水果型菜玉米,色泽鲜亮晶莹,香、甜、脆,生、熟食均可。金帅甜玉米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口感好,果皮薄、柔嫩性好,品质较优,鲜食及加工皆宜[1-5]。为了提高该品种在江西宜春地区的种植水平,实现高产稳产,种植户稳定增收,笔者在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国家园林基地试种3年,该品种表现为生长势较强、优质高产、果穗籽粒黄色、口感甜脆、皮薄渣少等特性,适合春、夏2季种植。2012年产量达到14 590 kg/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金帅甜玉米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金帅甜玉米在天津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83 d左右,在樟树市春播从播种至鲜果穗采收需79 d左右,夏播约75 d,属偏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形半紧凑,叶色翠绿,保绿性好,株高约213 cm,穗位高约90 cm,穗长21 cm居多,穗粗5.4 cm,穗行数16~18行,果穗锥形,籽粒黄色,苞叶紧实,粒深约1.2 cm,百粒重33~35 g,出籽率约70.2%,平均鲜穂重500 g(带苞叶)以上,果穗粗大,易于加工。籽粒可溶性总塘14.8%,果皮薄,柔嫩性好,品质较优。金帅甜玉米生长势强,有广泛的适应力和较强的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茎腐病、中抗玉米螟,在我国南北方种植均可。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采用育苗移栽,可节约种子,并做到苗齐、苗全、苗壮。从争取季节、提前上市等方面考虑,金帅甜玉米适宜采用育苗移栽。播种前,置于太阳光下曝晒1~2 d,以提高发芽率。大棚内再搭小拱棚进行二膜覆盖育苗,采用统一方法育苗,育苗营养土用发酵好的马粪和过筛的土壤按1∶1比例拌匀,装入营养钵内,于3月22日播种,每钵2粒种子,浇透底水,正常管理。并于播种后长到2叶1心定时移栽,每个营养钵内只留1株壮苗,去钵带土移栽。

2.2 整地移栽

金帅甜玉米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排灌条件较好、交通比较方便的田块[6]。在地块选好后,进行整地,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细,施足基肥。按120 cm拉线开沟,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30 cm,栽植4.95万株/hm2。在沟内施农家肥15.0~22.5 t/hm2、惠满丰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混合拌匀后作底肥,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幼苗移栽前用48%乐斯本1 000倍液浇穴,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2.3 肥水管理

玉米需肥量大,因此应遵循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促壮苗、重施壮秆肥、攻穗肥的施肥原则。经过3年试种,一般施有机肥7 500 kg/hm2、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450g/hm2、氯化钾150 kg/hm2,金帅品种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要求追肥3 次。第1次施提苗肥,在3~4 叶时施用壮苗肥尿素75~150 kg/hm2、过磷酸钙120 kg/hm2、硫酸钾30 kg/hm2对水浇施;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用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45~75 kg/hm2混合后在距根脚10 cm处打洞穴施,盖严土,灌水;第3次为催苞肥,当抽出雄穗时,用尿素150~225 kg/hm2、硫酸钾45~75 kg/hm2对水浇施。在水分管理上,为提高地温,要求幼苗期浇透水;大喇叭口及抽穗灌浆期应适时沟灌跑马水,切忌水翻厢,以满足此期需水量大的要求。为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整个生长期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好[6]。

2.4 田间管理

移栽5 d后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基本苗数控制在4.95万株/hm2左右。分蘖形成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很差,并与主茎争光、争肥水,消耗主茎养分,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发现分蘖要尽早去除[5]。另外,金帅甜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金帅甜玉米几乎无分蘖但植株节上腋芽能分化多个果穗。选留果穗时,为节约养分,促进主秆健壮和所留穗苞有足够的养分,应选留中上部节位健壮的果穗,其余果穗应分期摘除[7]。

2.5 病虫害防治

金帅甜玉米病害发生较轻,微感大斑病、小斑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地老虎等。在大斑病、小斑病防治上,宜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次数以1~2次为宜。在蚜虫防治上,用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喷雾,交替喷雾1~2次即可;在玉米螟防治上,于大喇叭口期用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雾1~2 次;在地老虎防治上,于移栽时用3%绿地虫清45 kg/hm2拌300 kg细土穴施[8]。

2.6 适时采收

鲜食甜玉米的商品品质或营养品质与其采收期关系密切,要实现鲜食甜玉米甜、脆、嫩、营养丰富的特点,必须适时采收。一般鲜食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为:果穗花丝干枯变黑褐色,或授粉后22~26 d,籽粒发育的乳熟期,此期采收鲜食甜玉米含糖量最高[8]。同时要求当天采收当天上市。

3 参考文献

[1] 巩东营,高荣歧,刘强.特用玉米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5,13(4):132-134.

[2] 潘艺,万忠,尹艳,等.2010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16-17.

[3] 滕宏飞,狄广霞.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89-492.

[4] 黄结龙.超甜玉米高产优质施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65.

[5] 赵万庆,岳尧海,张志军.青贮玉米栽培和发展前景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54-55.

[6] 牛永锋,郑丽敏,段改霞.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92.

[7] 郑威.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52-54.

[8] 韩凤英,王瑞莲,曹巨峰.甜玉米、糯玉米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