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的财政“推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唐山大地震纪念馆中走出来,再听到随行的司机对如今唐山城市快速发展的感慨,忽然觉得恍如隔世。
三十年来,唐山人早已走出震后的“重生”,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破解经济转型的“墙”。这堵“墙”是虚无的,它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堵“墙”又是现实的,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各个角落。
虽然只是短短几天的采访,但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唐山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这座重工业城市的“重生”过程中,有着唐山财政人无处不在的心血和力量。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重要的“有形之手”,如何成为整个城市发展背后的推动力?这理应包含两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而唐山财政,在这两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交了一张有深度、有想法的答卷。
“引导式”改造
唐山市财政局局长苏铁成在谈到未来财政发展思路时,一直强调“可持续”一词。在唐山财政看来,财政的繁荣,并不在于几年当中迅猛的发展,而在于在保存较大的财政基础的同时,形成在较长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财源。这也是其作为一个老工业和重工业城市,寻找出的一条和他人不太一样的路。
“作为像唐山这样的重工业城市,首先要清楚的是,我们不可能放弃原有的重工业,完全打造新的财源。所以我们认为,重工业城市财源的‘转型’,是转型,而不是重建。”唐山市财政局调研员田云普表示。
那么这种转型的成本会落在地方财政的头上,而这种成本也是许多地方财政最为头疼的一件事。但唐山财政告诉我们,这并非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其核心,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养产业”理念,树立“推动产业”理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改变。”唐山财政表示,与以往不同的是,唐山财政不再为那些濒临倒闭的老旧工业“输血”,而是力促他们把作为累赘的部分“切掉”,积极推动令企业收入和财政收入双赢的新项目。
唐山财政对传统产业的“省钱”改造还不仅于此。为了节省财政资金,唐山财政与当地工信局联合引进了一家从事节能减排的专业公司,对传统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进行市场化运作。新鲜的是,财政和企业均不负担节能减排改造的初期资金,而是由该公司免费安装之后,企业采用“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达成改造项目初期的应允效果再予以付费。唐山财政表示,已经有这种案例在实际运行中,效果非常良好。
而“省钱”是不是就做不好事情呢?唐山财政表示,我们用数据说话。据唐山财政提供的资料称,2011年以来,唐山市钢铁、采矿、化工产业完成税收130.6亿元,同比增长44.8%,拉动财政收入增长16.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仅让唐山财政拥有了更加稳定和长远的财源,而且也让整个唐山市政府的城市改造工程更快落地。
“用一句老话讲,我们在‘多快好省’的建设新唐山。”唐山财政局工作人员称。
从“黑”到“蓝”
如果说以往的资源型、工业型地方财政依靠黑色的煤矿钢铁来支撑起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那么现在的唐山财政就是在以自己的财政手段推动着唐山的城市建设向蓝色的海洋迈进。
唐山财政表示,地方财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实际上也是在间接优化城市区域布局,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当地民众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科学发展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通过将产业引到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蓝海战略”地区,不仅是国家第三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客观上,也能使产业分布更加合理,让城市建设更加科学。
促使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对于财政来说,是个难题。唐山财政又是如何践行?他们表示,财政不仅设立了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而且和其他部门联合,通过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方式,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盲目发展。近几年来,唐山财政大力推动城市内重工业和污染产业搬迁。唐山财政用实际行动让这些企业明白,“搬家”的好处,远远大于墨守成规。比如,唐山财政为这些企业制定了阶梯式的水电费用制度,使得企业在城市内经营的成本远高于城外已经设计好的经济区,如曹妃甸等,更使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经营成本远高于清洁绿色企业。唐山财政表示,这样一来,财政政策就会“引导”这些企业向郊区、向新能源产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实是一举多得。
“我们尽量把两种企业区别对待,把需要改造的企业‘引导’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上去。”田云普表示。
除了从产业方面的引导,唐山财政表示,从地域方面的引导也一直在实行。比如,唐山财政一直坚持落实河北省对曹妃甸新区“超基数全返”的财政政策,市本级安排科技研发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科技风险投资、担保资金,优先用于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重点企业、产业项目;对县(市)区落户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区项目产生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划归原县(市)区,以吸引沿海临港产业项目落地。
除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唐山财政表示,为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唐山财政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包括设立服务业、旅游业、产业链发展等专项资金,出台鼓励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扶持措施等。目前,唐山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实现财政收入已经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0.3%。
民生“蛋糕”
如果说在经济建设方面,唐山财政采用的是一种“柔推”的手段的话,那么在社会建设,也可以说民生建设方面,唐山财政则是采用了一种“强推”的方法。正如苏铁成所言:“对于财政来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财政政策,我们一概无条件执行。”而唐山财政,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
回首震后恢复建设的最初十年,唐山市政府为了满足灾后市民基本居住需要,修建了1760万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和低矮楼房,人们将其称作公房。唐山财政的“一号工程”,就是把这些公房全部改造。为此,唐山市财政投入了15.8亿元,争取中央资金5亿元,对唐山市区内8个片区的震后危旧平房进行改造建设,累计开工建设安置住房570万平方米。前期竣工的200万平方米,让近1.8万余户居民住进了新房。
15个亿对一个市本级财政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唐山市财政局局长苏铁成表示,“在民生的范围内,再大的投资也得投”。依据这种理念,唐山财政做出了一些让其他地方财政“匪夷所思”的行动。
唐山一中,这座始建于1902年的学校,地震时也没能幸免的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年过去了,2004年唐山财政一中迁建项目启动,新征土地485亩,新校舍的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三分之一,总投资达三亿八千万元还多,这个数字是唐山市本级财政全部投入的公益性经费总额,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唐山市财政局采取“银行贷款、财政担保”的方法,由河北银行、交通银行贷款两个亿,其他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内投入。这也是地方财政为数不多的以自身担保的项目之一。虽然表象“出格”,但实际上是对地方民生的重点倾斜。
近些年,唐山市财政局把支持唐山教育事业提升当做一项重点工作。不仅支持了学校校舍的更新升级。而且从2008年开始,唐山实行了高中阶段学生全部免费的政策。此举使唐山成为河北省首个公办小学至高中12年教育全部免费的城市。为此,财政每年增加投入1亿元。此举一出,全省哗然:唐山财政不仅说了,而且真的做了!
以诚为本
归根结底,如果说唐山财政和其他地方财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能只能归结为一个“诚”字。以诚待民,以诚待城,以诚待金。唐山财政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是财政人,但头上还有唐山两个字。做任何事情,我们得先考虑到,我们是唐山人。
这其实可以解释许多问题。唐山财政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唐山人”为最终判定者。比如在经济的“推法”上,唐山财政对企业导向,而不是单纯的“破除”和盲目的“创新”。唐山财政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说明了一点,即适合一个城市的经济转型模式,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来说,既是一场探索,又必须以脚踏实地为最终铁则。
再如民生。“我们对民生投入是这么理解的。只要能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成,就算再多的投入我们都愿意。”苏铁成表示,“因为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所以每次增加教育投入预算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一路绿灯,可能其他项目还要探讨一下。”苏铁成称,教育项目,是一项需要“管到底”的项目。“不可马虎,也不能停止。”
也正是因此,近几年,唐山财政累计投入20亿元,对全市16个县(市)区的220所农村中小学校的陈旧校舍进行了彻底改造,对1004所尚未采用暖气供暖的学校进行了取暖设施改造。坐在崭新的课堂里,接受免费的高中教育,成为唐山人引以自豪的话题。
古语有云,大丈夫一诺千金。唐山财政这些年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作为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地方财政,首先必须口惠而实至,其次,唐山财政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困扰许多地方财政的问题:何为大事?唐山市财政局局长苏铁成为此做出的注解是,“建设新唐山,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集中财力办大事,而大事,就是最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