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5)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十四节气与养生(5)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雪篇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每年的11月22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开始。小雪节气又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历书云:“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小雪时节,我国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虽然雪量一般有限,但还是会给干燥的冬季增添了一些湿润,而空气的湿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会有所帮助。但雪后往往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以防止感冒的发生。而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此节气期间则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气候干燥,早晚与中午几乎相差10℃,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要加上外套,但宜慢慢增加衣服,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以逐渐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这对于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当然这种“秋冻”的“薄衣法”并非要求人们去刻意挨冻,而是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或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因汗孔大开而引风邪寒气入内。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其特点是患者长期的情绪低落、处于忧郁不乐的状态。抑郁症会造成工作、学习及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慢性躯体疾病康复,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导致社会上自杀率的上升。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权威人士估计,若将轻型抑郁症包括在内,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在我国,对抑郁症尚无精确统计,但实际上抑郁症随时随地可以在人们的身边出现,只是人们还没有正视这个心理第一疾患而已。专家介绍说,很多医生或病人、病人家属对抑郁症的表现认识不足,常把抑郁症的一些轻微病症(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持续的头痛及背痛等)误当成其它疾病,以至于许多抑郁症患者没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的治疗。

中医病因学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多是由于内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所致。而现代医学研究则发现,抑郁症的发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冬季日照时间减少,使得人脑内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功能也随之减弱,进而会使人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因此,为避免季节变化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大家变被动为主动,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以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除此之外,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曾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在众多的食物中,此季节最适宜的饮食有香蕉(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荸荠豆浆饮(荸荠5个绞汁,兑入250克豆浆内煮熟,加入白糖适量)、芹菜炒香菇(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二者加调味品同炒)。

大雪篇

大雪的交节时间在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达到255°时。《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日:“(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节气期间,我国北方雪大而积厚,阳气潜伏,阴气盛,故称为“大雪”。

进入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在气温骤降时如果不注意添衣保暖,往往会使人患上咳嗽、感冒等症。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应注意脚部的保暖。在大雪节气期间,要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朋友更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

相对于刚过去的“小雪”而言,大雪时节的天气会更加寒冷。有些人因为天冷怕寒,睡觉时就喜欢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因为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穿着衣服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这时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较为寒冷。此外,大雪期间降雪冰冻较多,在户外行走及活动时应防止滑跌,以免造成摔伤或骨折。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在此节气期间可以多吃一些羊肉、洋葱、山药、桂圆、香菜、生姜、辣椒、杏脯等温热的食物,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冬至篇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历书云:“(冬至)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之后,阳光的直射位置也开始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就开始逐渐变长了,黑夜逐渐变短了,故民间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之说。

冬至这天虽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地面吸收的太阳的光和热最少,但却不是最冷的日子,这是因为虽然冬至这天夜里散失的热量比白天吸收的热量多,但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处于亏损状态。但自冬至日过后,尽管白天渐长、地面吸收的热量也逐渐增多,但仍然是黑夜比白天长,地面的热量仍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之中,故气温仍然会继续降低。在我国民间,人们自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日,即“九九”尽时,寒冷才算结束。

冬至期间花草树木枯萎凋零、万物生机皆闭藏,昼短夜长,人的养生也要顺从这一特点而进行。首先,在作息上宜早卧晚起、避寒就温,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还要调神宜清静,摒除不良情志刺激。其次,睡眠勿蒙头,被褥不可太热。蒙头而卧会

使人神志不清,被褥过厚会使人热迫汗出,易伤风感冒。在我国南方,冬至期间气温常骤起骤降,此时衣着不可骤寒骤热,否则容易受凉感冒。再者,要坚持进补。进入“冬至”后,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根据“冬主藏闭”、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易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滋养五脏。而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一九”到“三九”期间。“冬至一阳生”,冬至是自然界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冬至期间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流行性疾病。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因为羊肉、鸡肉性温热,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能;阴阳俱虚的人以牛骨髓、蛤蟆油等进补,可起到壮阳、滋阴的作用;偏于阴虚的人可补鸭、鹅肉,因为鸭、鹅肉性味甘平、补虚益气。此外,鳖、龟、藕、木耳、蛋类、精肉、鱼、豆制品等俱是此时进补之佳品。最后,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动静结合,跑步、登山、做操,宜微微汗出为度,汗多则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另外,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往往会病情加重,中风患者也会增多。因此,老年人的居室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应及时添加暖和柔软的衣服、被褥。此时天气寒冷,也易发生冻伤,外出时应特别注意头和脚的保暖。

小寒篇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其交节日期在每年的1月5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286°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其意思是,小寒是(农历)十二月的节气,因处于该月前半段,所以天气虽至严寒,却尚未冷到极点。《群芳谱》一书中亦指出:“(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但还没有达到最至极也。”

小寒正值“三九天”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从此已进入严冬时节,土壤冻结,河流封冻。从节气顺序和字面意思来说,大寒应冷于小寒,但历年的气象记录却表明,小寒往往比大寒还要寒冷,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三九”恰在小寒节气内,所以自古有“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小寒胜大寒”之俗谚。我国南方的四季变化没有北方那样明显,小寒的寒冷程度也没有北方那样突出,但这段时期气温随着北方南下的寒流袭击而突降的情形也不算少见。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人们外出往往喜欢戴上口罩,以防止感冒。其实,这种习惯并不科学。因为人鼻腔黏膜中的血管呈海绵状,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冷空气被吸进鼻腔、到达肺部时,其温度一般已接近人的正常体温。而且人的耐寒能力可通过锻炼来增强,如果经常戴口罩来防寒,反而会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稍一遇冷便会感冒。

另外,在严寒时节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是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发生;三是生活与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在此节气中,还应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所谓冷辐射也就是低温辐射,冬季物体温度较低,人体靠近它时,往往会有冷风飕飕的感觉。环境医学研究表明,在严寒的季节,我国北方的室内气温与墙壁温度有很大差别,一般墙壁温度要比室内气温低3℃―8℃,而当墙壁温度比室内气温低5℃时,人在距离墙壁30厘米的地方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种寒冷的感觉就是冷辐射造成的。人体受到冷辐射的作用后,局部组织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不灵活,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原来患有心脑血管病、胃病、关节炎的人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或脑出血以及胃出血、关节疼痛等冷辐射综合症。

饮食养生方面,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此时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运动养生方面也应注意。首先,锻炼前要进行热身活动。因为这时气温较低,人的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加,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其次,锻炼时科学换气很重要,宜采取鼻吸口呼的换气方式。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可对吸入的冷空气起到加温作用,并可阻挡空气里的污染物及细菌进入呼吸道,从而对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再者,小寒期间清晨不但气温低,而且空气层稳定,大气污染严重,有时还有大雾、大风。因此,晨练前最好能看看当地气象部门的晨练气象指数预报,看看气象条件是否适宜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