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旅游整装上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旅游整装上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拥有众多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湖北,当然不甘心在全国旅游行业中仅居中游的地位。找差距,破瓶颈,求上进,成为摆在本地旅游业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一方面,全省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据6月18日第五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组委会透露,2009年,湖北旅游总收入为1004.48亿元,比2008年增长35%;另一方面,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在全国仍处于中游地位――2009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两组数据,十分清晰地勾勒出湖北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面对这一局面,正如湖北旅游局副局长胡礼鸣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说的:“考验和挑战依然严峻。”

受益“路效应”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开通,改写了武汉市旅游的历史。据湖北旅游局公开资料显示,高铁开通的第一个黄金周,武汉迎来200多个高铁团。7天时间内,3万多粤客密集抵汉,武汉旅游10年来首现“进”多于“出”局面。

3月,春暖花开的武汉,再次迎来高铁热潮。每个周末,都有多达2万人的高铁赏樱团抵汉,江城满耳皆闻粤语声,火爆态势一直延续至“五一”小长假。在“五一”节的3天时间里,武汉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高铁”热,是武汉旅游热的一个剪影。“高铁游”的井喷,也是湖北旅游多年发展积淀的一次集中爆发。

2008年,武汉市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明确要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确保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市长阮成发亲自调研旅游业,大手笔增加旅游投入。

旅游部门主动出击。高铁开通前,武汉两赴广州促销,以热干面、糊米酒、梅花、樱花为招牌,向羊城老百姓“吆喝”江城的美景与美食。

与此同时,武汉旅行社纷纷联合咸宁、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等地,组合推出了温泉之旅、三峡之旅、武当之旅和滑雪之旅线路,一个以武汉为集散中心,辐射至城市圈、鄂西圈的旅游网络迅速构筑。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武汉市接待游客3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分别增长32.31%和45.27%。

如果说武广高铁的开通,让武汉的旅游火了一把的话,那么,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则令湖北另一个旅游重区――恩施自治州受益匪浅。

今年“五一”,短短3天,24.4万旅游者涌入恩施,同比增长2倍多,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690多万元,同比增长近4倍。

如此爆发式的增长,恩施首次遭遇。一时间,应对旅游高峰,成为头等大事。

这样的局面,一年前还难以想象。漫长的车程、崎岖的山路,让旅游者心生畏惧,旅游发展难有起色。

一年间,沪蓉西高速通车,恩施与武汉车程缩至6小时;恩施大峡谷大桥通车,大峡谷与腾龙洞间的距离缩短89公里;《夷水丽川》升级改版,吸引力不断增强。

恩施的变化,是整个鄂西发展的缩影。作为湖北旅游大美之地,鄂西尽管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GDP却只有武汉城市圈的64%。2008年,为统筹区域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宏伟构想,并将鄂西圈发展的引擎,锁定为旅游业。

随后,湖北启动“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两圈并进,双轮驱动,将鄂西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

鄂西圈启动之年,12个重点工程敲定,总投资达1222亿元。鄂西圈投资公司迅速成立,省、市政府和央企共同注资10亿元,搭建投融资平台。

如今的鄂西,沪蓉西、随岳高速先后通车,神农架机场加紧建设……一个高速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投资60亿元的武当山太极湖新区,投资6000多万元的随州博物馆,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改扩建……一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吸引着国内外旅客纷至沓来。

2009年,鄂西圈接待游客5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同比均增3成。

差距与瓶颈

交通的便利改善的湖北旅游业,但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等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较,仍存在着不少的差距。2009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入境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入境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8位。以湖北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在中游地位,落后于旅游发达省份。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总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湖北旅游的发展。

国内旅游客源分布上,2009年,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以中南地区为主,占63.57%,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国际旅游客源分布上,外国人占76.25%,港澳台同胞占23.75%,但在人均停留时间上,均不足2天,这使得湖北尽管在入境游客人数上多于湖南,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上却是不及邻省,留客难是湖北旅游亟需突破的瓶颈。

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一是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景区游览、娱乐的比重。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51.54%,比景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17.61%高出大约34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更为明显,达到了约52%。旅游的核心部门――景区游览的收入比重偏低,在各项目中排在第五或第六位。二是购物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但与旅游发达省市3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21.43%;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18.3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交通优势度不高。全省公路覆盖密度已接近于旅游强省浙江、广东的水平,但全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仍是湖北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游“游短旅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地发展的核心是树立独特、鲜明地有招揽性的旅游整体形象。湖北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有100多个,但缺乏比较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度较低。同时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初级性比较强,缺乏整合,缺少品牌。2009年,湖北旅游有长足的发展,“一江两山”的品牌效应初显,然而与知名强势品牌相比,在富有度、知晓度、效益度、扩展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外宣传缺乏力度,“湖北”名片影响力有限。一是营销宣传的资金投入有限,以至市场敏感度不够,营销成效低;二是营销宣传整合度较低,省内各县市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上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不利于全省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三是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多,缺乏科技含量。

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四是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

谋定而后动

找到了差距与问题的症结,就得对症下药。以湖北旅游局为代表的相关部门,已为湖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构勒了这样一幅蓝图――

首先是构建湖北“大旅游”产业模块。以武汉为支撑,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把武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同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实现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格局的创新,不仅需要加强省内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构建全省旅游产业模块,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实现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逐步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

加快实现产业转型,谋求湖北旅游长远发展。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渠道,广纳各方资本。政府在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搭建旅游投资平台,促进投资的多元化,更多地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以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竞争力。二是结合消费结构的转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发特色旅游。三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完善行业体制。通过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政策、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政策等措施,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全省要以提高景区可进入性为目标,加大重点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湖北交通网络;要加快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和襄樊刘集机场建设,增开武汉直达境外的空中航线,使之早日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的国家大型枢纽机场和航空港,提高湖北入境旅游的可进人性和便利程度。要引导建立一批度假型、商业型、会议型旅游高级饭店,并强化建设、提升一批星级饭店。同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露营地,来适应散客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构建邮电、通信、网络一体化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塑造湖北旅游精品名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其次,要实施产品创新工程。一是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要有新的视野、新的理念;二是加强产品的系统集成。再次,要优化旅游品牌结构,形成以主品为中心,以精品、名品为重点,以新品为补充的中心辐射式的旅游品牌网络结构。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通过要加大对宣传的投入,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拿出一定比例作为旅游宣传专项经费。其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及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联动共赢机制,开展统一对外营销。再次,要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创新促销方式。通过媒体强力宣传和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多利用公共设施,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四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五是有计划地开展省外、境外促销活动。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强化服务意识和诚信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和诚信理念。要想留住客人、让客人能回头看,必须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和诚信理念,以此创响湖北旅游服务品牌。三是以本土化战略为基础,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培育人才的作用,发展新型旅游学科。四是创新机制。要创新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机制,形成能培育优秀人才的成长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五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旅游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一是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全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充分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湖北生态游”。四是各级政府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时突出市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市场分析、定位为导向,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将旅游开发、经营由注重眼前利益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促进湖北旅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