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镇康县旱地宿根蔗低产改良及栽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镇康县旱地宿根蔗低产改良及栽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关键词] 旱地甘蔗 宿根 低产 栽培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52-02

甘蔗是多年生作物,上季甘蔗收获后,遗留在地里的蔗蔸(甘蔗根桩)的地下芽,在适宜的温度、水份和空气条件下萌芽长成的新植株,经过栽培管理而形成的一茬甘蔗称为宿根蔗。宿根甘蔗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成本,且早熟、高产、高糖,深受蔗农的欢迎。宿根蔗栽培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镇康县旱地宿根蔗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占总植蔗面积的60%以上,除少部分比新植蔗增产外,大部分宿根蔗产量仅在3.1~4.5吨。旱地蔗是发展原料蔗的主要面积途径,因此种好旱地蔗十分重要,特别是镇康县98%的蔗区是旱地,而旱地宿根蔗管理粗放是阻碍旱地蔗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提高旱地宿根蔗,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使宿根蔗实现高产、高糖、高效益,成为蔗糖产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一、镇康资源情况

1.气候资源

镇康县属于低纬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春秋温暖,四季分明,干湿季节分明,全县平均气温在18.2℃~19.4℃之间,全年各月平均气温≥10℃,且春季回暖快,最冷月(1月)一般年份都在0℃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6、7、8三个月,一般在23~24℃,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5月份,多在34~36℃之间,怒江峡谷和南捧河尾海拔800米以下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

镇康县全年无霜期长达335天。全县历年平均降雨量1611.4毫米,相对湿度76%,雨季降雨量1401.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7%,主要集中在5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结束。年日照时数1925.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10℃的积温6813.3℃,日照充足,光质好,太阳辐射量达125.39千卡/平方厘米,境内有大小河流42条,海拔在16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7~18℃,坡度在15.1~25℃的可植蔗面积达70万亩。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当、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宿根甘蔗生长。

2.土地资源

镇康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临沧市西部,东经98°40′19″至99°22′42″,北伟23°37′14″至24°15′32″,县界周长318.66公里,全县面积共25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84亩,其中:水田78543亩)占25.3%。海拔在900~1400米左右的勐堆、南伞蔗区近几年来开恳了部分土地种植甘蔗,增加种蔗面积18万亩;目前镇康县旱地甘蔗种植面积已占总植蔗面积的76%,旱地甘蔗种植水平的高低在镇康县“二次创业”和糖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镇康县旱地蔗单产低、含糖份低,旱地甘蔗产量不稳定,一直困扰镇康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镇康县旱地甘蔗的生产现状

1.品种方面

镇康县旱地甘蔗品种老化严重,对甘蔗品种的地域性、时效性和栽培技术以及当地蔗区的生态条件缺乏全面了解,忽视品种时效性推广,品种的单一化严重影响了甘蔗良种的发挥,必须因地制宜加强甘蔗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管理才充分发挥蔗农、企业推广应用良种的生产积极性,推动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种植宿根年限方面

镇康县旱坡地蔗面散点多,蔗区公路距糖厂干线较远,原料进厂成本居高不下,与其他经济作物竞争突出,多数旱地蔗多年连作,种植年限长达5~6年,长期连作导致土地肥力逐年下降,病、虫、草、鼠逐年加重。因此,旱地蔗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是相当有必要的。

3.种植技术方面

镇康地处边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多,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科学种蔗意识淡薄,种蔗技术多年来滞留在“人畜开沟、行距过窄、免耕少耕”的种植模式,导致旱地甘蔗土壤肥力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4.管理方面

由于镇康县半年干旱、半年雨水的气候,蔗农完全是“雨养甘蔗”的依赖思想,由于种植时大多是“免耕开沟”,发株后追肥一次,化学除草一次,防蚜虫危害一次,属于典型的少耕,又免去了重要的种植管理环节——培土作业,导致甘蔗产量低的现象逐年突出。

三、镇康县宿根蔗低产的原因

1.旱地甘蔗栽培技术不到位

旱地蔗“少耕法”栽培,是由各先进成熟的单项技术高度信约构成的完整措施,它包括选用良种、深沟板土开种植沟、地膜覆盖、合理密植、增施底肥、化学除草、科学病虫害防治、及时除草等一系列增产、增塘措施。因此,种好新植蔗是旱地宿根蔗高产、高糖的首要保证。

2.管理不及时,缺苗断垄

旱地宿根蔗发株主要是在土表下10~20厘米的蔗桩芽的发株,成茎关系最大,栽培上设法促进这部分的萌芽。由于上茬甘蔗种植技术不到位,加之砍收后管理粗放,断垄缺苗严重,有效株数少,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有效茎减少,产量下降幅度增加,据调查,有效茎分别在3500~4000条/亩,单产在2.5~5吨不等。

3.干旱、病虫害影响

旱地宿根蔗造成蔗蔸发株不良的因素,一是虫害。主要是有白蚁、金龟子、暝虫、食根蚜虫等地下害虫。二是病害。主要是凤梨病、褐条病、梢腐病、赤腐病、矮化病等。三是干旱。蔗株在受干旱后蔗头失水,蔗芽干枯致死,由于土壤水份不足,地直蔗芽萌动出土延迟,从而增加受虫害致死的机会。

4.生理成茎率低

旱地宿根蔗的地下蔗芽是一个活体,需要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一切妨碍其生理机能的都能使它变弱至死。土壤空气不足切口溢泌汁液,加之细菌的作用,致使萌芽缓慢,砍收时蔗头过高,上部芽先萌动而抑制下部芽的萌发,产生顶端优势,造成蔗株苗出苗参差不齐,部分强弱不均,产生生理性死亡。

5.追施肥料不足生产生理死亡

甘蔗是C4作物,生物产量高,宿根蔗需肥量大,发株盛期需肥开始增大,开始亩施三元素复合肥80公斤中尿素40公斤锌硫磷2公斤,及时深耕培土覆盖肥料,保证前期养分供给是提高宿根蔗产量的前提。

四、解决旱地宿根甘蔗低产量的对策

1.种好新植蔗,确保出苗而壮

旱地新植时,在选择宿根强、高产高糖品种的基础上,精心整地合理密植。选用《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旱地甘蔗”曹植法节水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2.旱地宿根甘蔗丰产管理

2.1要坚持适时收砍,快锄低砍,蔗叶还田,保护蔗蔸,实行宿根蔗地膜覆盖。

2.2适时开垄松兜,施足肥,宿根蔗在深松根兜后蔗株苗萌发到适当基本苗时及时施足基肥,生长后期选择雨后及时补施壮尾肥一般亩施尿素20公斤,以维持甘蔗中后期生长和增加下地蔗蔸芽位孕育。

3.“四早”的宿根栽培管理

宿根蔗生长其特点是一个“早”字即:早发株、早分蘖、早封行、早生长拔节,易早缩尾,早成熟等。相应的栽培管理必须贯彻早开垄松土,早施肥灌水,早查苗补苗,早防虫以及适时清园和埋垄等措施。

3.1早清园,就是上茬甘蔗收获留在蔗园中的蔗梢、残茎、叶等。采用火烧叶清园,能烧死蔗头高位芽,烧死在蔗叶残茎中越冬的害虫和病原菌,同时能增加蔗园的有效磷钾肥。

3.2早开垦松蔸,收获后清园结束,及时开垄松土,松蔸要求靠近蔗头周围的土壤翻松,把土壤晒白分化,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土壤分化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蔗芽萌发。

3.3早施肥回土,回土的同时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利用“甘蔗专用肥”作为基肥,用量与新植蔗基肥用量相同。亩施用氮磷钾复合肥80公斤,尿素20公斤,加5%棵棵无损4公斤均匀施用,并用碎土回垄盖过蔗头,使细土与蔗桩紧密结合。

3.4早查苗、补蔸,开垄松蔸后及时检查缺株断垄,发现垄间30厘米以上蔗株死亡的及时分蔸移补,或选用同一品种进行挖穴补植,对挖穴补植的要施足基肥,浇足定根水,也可采用预育苗进行补植,齐苗后或育苗补植后要及时分次追施追肥,做到补植后的幼苗成为有效茎。

3.5早培土,防治病虫草鼠害。宿根蔗早发快发,管理上要比新植蔗提早,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雨水来临时重施肥的基础上,进行高大培土,培土要求15-20厘米高,土培于植株间,培完土后及时化学除草,选用40%莠去津200毫升加8%敌草隆100毫升兑水喷雾或80%阿灭净150克作早期土壤处理,以防除杂草。

3.6适时剥叶,去除无效分蘖,剥叶有利于蔗园通风透光,去除无效分蘖及茎基部枯黄叶可促进养份供给,加快蔗茎生长,增加糖分和增强抗倒伏能力。

五、推广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宿根蔗降解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推广的技术,它具有省时、省工、保水、保肥等特性,据勐堆大帮东冬植蔗覆盖观察,全覆盖比常规覆盖出苗提前近20天,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增加基本苗。

六、结束语

宿根甘蔗性状的表现不仅取决于本身的遗传特性(由种性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生产技术措施的目的,就是通过选用良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与良种种性相适应的先进栽培技术,一方面通过改善环境因素,为宿根甘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通过调节宿根甘蔗本身的生长发育,使之适应环境,达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其优良种性,获得高产。如何透过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耕作管理等)的影响,探明性状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性状间的相互间的关系,以此制订出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指导大面积甘蔗生产,以提高甘蔗单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水利设施未解决前,建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例如:调整作物布局,用部分低产稻田改种甘蔗;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质和磷、钾肥;早植,催芽,地膜覆盖栽培,雨后抢种等,为宿根甘蔗早生快发创造适宜条件;早施肥早管理,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充分挖掘利用4~5月份的温光水资源;封畦蓄水,蔗叶盖畦保水,9~10月份遇旱引水灌溉等,使甘蔗全生长期都有较大的生长速度,以夺取较大的单径重,全面提高甘蔗单产。

参考文献

[1]戚经人.苏广达等.甘蔗.广东科技出版社.

[2]苏广达等.甘蔗栽培生物学.轻工业出版社.

[3]张跃彬等.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

[4]李杨瑞.现代甘蔗学.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