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小不点”发挥大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小不点”发挥大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4-01

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的一句话,运用不同的标点或者变换标点的位置,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学生若能正确使用标点,对准确表达文意,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都将有积极意义。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可见,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总结出优化标点教学的几点策略,现提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叶圣陶先生说:“标点很重要,一个人的标点不大会用,证明他语言不清楚。”是的,标点是一种虽微小但又极重要的语文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文章才能层次分明。要搞好标点教学,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标准中标点教学的具体目标,只有明确目标,做到思想重视、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前后贯通。大家都知道,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主要以接受为主,教师、家长叫学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而且他们十分擅长模仿。试想教师都没有重视标点的教学,学生又怎么会认真对待标点呢?

二、提高学生使用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与标点有关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故事让学生认识标点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1.明白添加标点的重要性

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家财万贯,财大气粗,就仗势欺人,老百姓都非常讨厌他。过年时,财主请了一个秀才来帮他写春联,写的是“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财主看了很高兴,老百姓看了却笑个不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经过朗读、体味,明白了原来是没加标点惹得祸。财主看成“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老百姓则看成“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不加标点,不同的人读了,就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能自己领悟到标点的重要性,这比老师一味灌输更有效。

2.明白标点位置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故事:小军写了篇日记给妈妈看,妈妈发现他没有加标点,就让他补上标点。可小军没有认真对待,随便乱加,结果加成了这样:“今天王叔叔来我家玩妈妈,说我写完日记后,可以吃他买的零食。然后王叔叔夸我日记写得好,于是王叔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叔叔小心一点,之后王叔叔又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奶奶,也亲了我。”妈妈看了哭笑不得,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经过讨论,一至认为是标点的位置不正确,并把它改正确。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标点乱标,不但会毁了作文,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掌握标点使用的规律性

可以让学生背诵《标点歌》,这样便于学生在说唱中掌握标点的一般使用规律,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明确标点使用方法

由感性到理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要让学生掌握标点的正确用法,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标点教学的实例进行,让学生感知、感悟标点,从而上升到对标点的理性认识,掌握其使用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迁移并运用于表达,形成技能。

1.体会标点变换的不同效果

在教学时,遇到一些好的句子,我会及时让学生进行标点的改换练习,体会不同标点的不同效果。如:

今天我看到了《老班长》。 今天我看到了“老班长”。

“老班长”加上不同的标点,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第一句加书名号,说明看到的是一本书,第二句加引号,表明看到的是一个人。

2.体会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

标点不同,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的标点恰当地运用在不同的内容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穷人》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这段话,问号、省略号、感叹号大量使用,可以看出桑娜此时心情有多么矛盾、复杂。上课时,我是这样与学生交流的:从四个问号、三个省略号、一个感叹号中你感受到什么?然后,通过学生出声自读、老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问号、省略号、感叹号在此时所起的作用:那些问号是提示读者,桑娜在不停地反思、质问自己的行为;那些省略号又提示读者,她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猜不透丈夫对这件事的态度;因此犹豫、自责;而感叹号则表明,她确认丈夫打鱼未归,是自己太紧张了。学生通过体会、感悟标点的作用,深刻感受到了桑娜当时矛盾的心理斗争过程。

3.体会同种标点的不同作用

同样的标点所起的作用会相同吗?请看看《穷人》中的话: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教学时,我提出问题:“在这里,同样的标点所起的作用相同吗?”经过热烈的讨论后交流,有的学生说,“够他受的了”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会增加丈夫的负担,桑娜不忍心再想下去;有的说,“不,还没来”前面的省略号,让人联想到桑娜侧耳倾听,确认丈夫没回来;有的说,“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前面的省略号,让人体会到桑娜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的说,“嗯,揍我一顿也好!”前面的省略号,让人感受到桑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经过思索、交流,学生渐渐明白了:即便是同样的标点,所反应的人物心理、情感也是有差别的。正是这些相同的标点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让我们感受到桑娜有多么的矛盾,她的心地有多么的善良。

4.联系标点运用的不同场景

标点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运用标点的生活、学习实际。

如《永生的眼睛》有这样的话: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 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他说,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决定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了。

教学这两个句子时,我首先问学生:“喊”字后面为什么没有冒号,“说”字后面为什么没有冒号和引号呢?学生回答:第一句的提示语在中间,说话的内容在两头,所以“喊”的后面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而第二句不是引用原话,是转述父亲说的话,所以“说”字后面没有冒号和引号。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这两段话,然后要求学生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再朗读一下,体会停顿和语气发生的变化。这样处理,使学生明确了冒号、引号的正确运用。

此外,还要强化标点书写的规范训练。

总之,标点的教学、运用,既要注意规范性,又应掌握一定的灵活性,规范性与灵活性是辨证统一的。普希金说:标点好比音符,他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所以,作为教者的我们,要多措并举,确实做好标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