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节目中大屏幕的内容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节目中大屏幕的内容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电视是现代人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变化”是现代电视人所面临的新问题。电视题材的不断变化,内容的不断翻新,节目形式的多种多样,当然就更加要求画面的美感要不断提升,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

一档好的电视节目,一台好的综艺晚会,都离不开大屏幕。大屏幕的作用不仅仅是单一的背景,它还是一个很好地和观众互动的沟通渠道。一台综艺晚会中,大屏幕作为舞台背景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那么,如何制作在大屏幕中播放的背景片?

第一,要建立整个背景片的制作风格。

这就需要制作人员在工作之前进行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要制作的片子的风格,是在哪种节目中播放的。不同的内容决定制作片子的主体思想。如果是在“八一”建军节或者是“十一”国庆节这类晚会中播放的背景短片,就需要注意剪辑出来的片子不能过于花哨,用尽量简洁的手法来体现短片的文艺价值,片子的整体节奏要流畅。

只有根据内容的不同,确定片子的主题风格,才能够充分发挥大屏幕的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主题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的统一。

第二,要了解片子的情绪点。

在日常的节目制作中,这个环节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制作之前,我通常会把整个片子的情绪点找到,注意最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点,注重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这样会令这部片子充满人情味,有很强的带动受众情绪变化的动力,让人回味无穷。

如我台录制的《十大感动港城人物》专场颁奖晚会中,每个获奖人上场领奖的时候,他(她)身后的大屏幕中都会播放获奖人的事迹短片。为了能够凸显获奖者的事迹,我们特意找到一些让观众感动的场面,调动大家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

一部好的背景短片,会将整个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收视高潮。

第三,要注意剪辑的节奏。

作曲有节奏,舞蹈也要跟随音乐节奏,很多美好的创作都是有节奏可循的。大屏幕短片的制作也是一种文艺创作,把握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一台晚会中,可能会有动感十足的劲歌热舞,也会有感人肺腑的诗歌朗诵,还会有令人激情澎湃的红色歌曲。这时候,表演者背后的大屏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劲歌热舞,那么我们在大屏幕制作的时候就会采用很多现代视频制作技术,把短片制作得绚丽多彩,动感十足,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配合演员的节奏,就可以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如果是民歌或舞蹈表演时,制作的大屏幕背景就要根据不同节目的内容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多以气势磅礴为主调,根据节目的节奏配合以红色为主调的背景,凸显大气磅礴之势,与节目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力争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注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接。

这个问题是最能显示制作者水平的一点。在镜头转接的时候,要注意“动”接“动”、“静”接“静”的最基本的原则。所谓“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如果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自然转换。

只有处理好镜头之间的转接,才能为导播提供很好的切换平台。为后期的合成与制作提供良好的转场镜头,做到镜头连贯,无断点,整体流畅,节奏感强。

大屏幕在现代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使节目更加丰富、生动、亲切、自然。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我们应该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发掘出更加新颖、更加现实的功能,创造出为大众所喜爱的电视节目。

(秦皇岛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