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加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最近几个月,实际消费增长出现回落趋势,2011年扩大消费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短期刺激消费增长政策效应递减,尤其是汽车和住房两大消费热点降温,今年消费增速可能会比2010年有所回落。在外部环境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出口和投资增速均有可能放慢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加大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力度,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确保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增长轨道。

一、2010年消费品市场基本特点

2010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战略和一系列刺激消费需求政策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热点消费品持续旺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与投资增长不协调的局面得到显著好转

2010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为少有的高位加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同比名义增速达到19.1%,从全年看,呈明显逐月小幅加快之势。家电下乡、汽车税收优惠等短期政策刺激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以及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是促进当前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已明显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5%的长期趋势。消费需求持续稳定较快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对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明我国新一轮扩大消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消费与投资增速差距明显缩小,由2009年相差15.6个百分点缩小为5.4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两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在92%左右,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逐渐趋向平衡,内需成为拉动我国本轮经济持续强劲复苏的重要主导力量。

(二)政策刺激效应较为明显,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

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节能车补贴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家电、汽车以及电子新产品等持续旺销。2010年1―12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随着国家7月份出台节能车补贴标准以及北京等个别大城市酝酿和推出车辆购置措施,汽车消费更加活跃,全年汽车乘用车销量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2%。此外,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数码、动漫、游戏、3G通信等电子新产品也成为消费突出新亮点。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旅游、文化消费不断升温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旅游、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特别是2010年在世博会的推动下,我国的旅游和文化消费持续升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世博会将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世博会期间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20%以上的增长。

(四)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形成

如扩大银行刷卡消费,鼓励和规范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新型消费模式的主力军。特别是银行刷卡消费、网络购物由于方便购物、价格透明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并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2011年消费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1年,外部环境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减速和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出口很难继续保持目前的高增长。国内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和前两年相比将会明显收紧,投资增速也将面临进一步放慢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今年经济企稳回升进入良性增长轨道至关重要。虽然在国家扩大消费战略和居民收入增长带动下,消费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进入四季度以来,实际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从9月份增长15.3%回落至11月份的13.4%,回落了近2个百分点。全年实际消费增长14.8%,和上年相比,实际消费增速放慢2.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减弱迹象。2011年,随着通胀压力增大、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及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消费增长面临形势不容乐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相当大的难度。

(一)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递减,农村消费有可能进一步放慢

近两年我国消费增长较快,尤其是家电、汽车等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短期刺激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经过持续两年的实施,一方面效应开始明显递减,比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等政策已执行了两年,继续发挥作用,必需要有新品种和新的政策及制度创新跟进。另一方面,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已经到期,例如汽车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等到期,由于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相关消费将会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农村消费将会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实施,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加快,一度超过城市消费增速,但2010年尽管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村消费增速却再度趋缓,全年农村消费增长16.1%,城市消费增长18.8%,农村消费慢于城市消费2.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出现拉大趋势。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有可能使农村消费需求明显减弱。

(二)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对整个消费市场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货币政策将会持续收紧,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提高以及房价高企等,今年住房消费将会明显降温。住房消费一旦降温,与商品房相关的商品如建材、装潢材料、家电、家具等销售均相应受到很大影响。汽车消费经过两年持续强劲增长,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北京等个别城市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多数大中城市出现的道路拥堵、用车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将会明显放慢。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同时降温,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市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弱

今年通胀压力将比2010年明显加大,仅翘尾因素就将影响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期我国出现的南冻北旱极端恶劣天气,有可能导致今年我国粮食出现减产,加之,国际市场粮价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国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同时,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水、电、油及燃气价格上涨及其影响也将在2011年进一步体现。美元加速贬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继续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增大。通胀压力增大、通胀预期上升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需求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低消费群体的影响会更大,实际消费需求将会继续放缓。

(四)城镇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消费信心将会受到影响

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3%,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仅增长7.8%,和2009年实际收入相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今年城镇居民增收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大。一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基本稳定在9%左右,如果国家不出台大的举措,如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城镇居民收入很难有大的提高。二是今年投资及整个经济增速将会比2010年有所放缓,经济景气回落将会影响企业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进而对职工收入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城镇居民是我国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其收入增长放缓必然会对整个消费增长形成制约。从农民收入情况看,在国家多项政策作用下,2010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在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减,以及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农民收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突破2010年增长水平有相当大的难度,农村需求有可能会明显减弱。

综上所述,近两年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进一步扩大消费,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改革等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期望通过消费增幅的明显提高,来弥补投资和出口增速的下滑,这是不现实的。因此,须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特别是要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加快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以确保今年消费及整个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特别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在不断完善已出台就业政策的同时,要把高校毕业生、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和复员军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这三类人员大多是80年代后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他们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超前,优先解决这部分人员就业,无疑将会提高即期消费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自谋就业。

(二)加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一要确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向劳动者倾斜,切实提高两个比重。建立最低工资年度调整机制。二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积极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同类人员同工同酬。三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快实施房产税试点,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针对我国有可能面临的长期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机制。

(三)继续保持促进消费政策的连续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热点商品消费

继续扩大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种类,并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家庭。同时,应将中型载货汽车和轻型客车纳入汽车下乡范围。继续减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在国外奢侈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情况,要尽快研究降低部分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引导奢侈品消费回流和扩大奢侈品消费。《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占有率达27.5%。国内消费者热衷于到在境外购买奢侈品,其原因主要是高关税导致的价格差异,消费税造成了同样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的价格。适度扩大奢侈品消费有利于带动国内消费品增长。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身份转变

从长期来看,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进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因此,应加快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改革户籍制度,尽快解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市民化问题,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改变其生活方式,这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公共支出力度,配套推进安居工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使进城农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改变以往身份一变了之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尽快提高各种社会公共产品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有钱花、更敢花钱。■

(樊彩跃,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