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美丽:芭蕾是我的生命动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美丽:芭蕾是我的生命动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

1945年生,上海人。1960年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学学习芭蕾,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舞蹈学校芭蕾科,同年进入上海芭蕾舞团担任演员。1995年调入上海戏剧学院,从事芭蕾舞教学,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芭蕾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芭蕾舞精英教学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芭蕾系的教师休息室里见到了朱美丽老师。这位舞蹈界鼎鼎有名的大忙人只能腾出中午的休息时间接受访问,让我既荣幸又有些不忍。

尽管已年过六旬,跳了30多年芭蕾的朱美丽身上仍留有一名舞者的痕迹:腰板挺直,目光炯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10岁;嗓音由于长年带教略带沙哑,一说话却是上海女人特有的爽利;眼神中透露出不怒自威,一笑间却又无迹可寻了。这种坚强有力的印象似乎与芭蕾的优雅轻盈有些反差,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才慢慢理解她的那句话:“芭蕾,这项在舞台上具有神韵的高雅艺术,其背后蕴含的艰辛困苦,也许只有我们这些从事芭蕾艺术的人才知道。”

在学生身上找回芭蕾梦想

朱美丽1960年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学习芭蕾,毕业时正值“”。她加入上海芭蕾舞团,十年间只演了两出“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20多岁的她错失了芭蕾黄金期。后,团里舞者青黄不接,朱美丽只能顶着不下一线,直到1994年,40多岁的她才不得不向团长郑重请辞。告别舞台的朱美丽开始执教生涯,并一直抱有这样的追求——把自己失去的黄金时光,在学生身上找回来,让她们获得与国际同步的舞蹈教育。十数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让她找回了当初的梦想:在她的带教下,姚伟、方仲静、张静、朱洁莹等人在被称为芭蕾界“大满贯”的洛桑和赫尔辛基芭蕾舞比赛上屡获大奖,各种奖项累计30多项。她本人也在三年一届的全国“桃李杯”上,从第6届到第9届,四捧“园丁奖”。这些荣誉一方面源于她的努力耕耘,另一方面也与她的严谨风格不无关系。

朱美丽的严谨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但这种严谨对人更是对己,小到一堂课的排练,大到一台晚会的细节,朱老师都力求完美。虽然她明白这很累,也很难企及完美,但仍会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学生和搭档。碰到不努力的学生和不用心的搭档,她都会生气,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这种对专业标准的坚持从不妥协,令她的合作者和学生们对她有些望而生畏。不过凡是与她搭档多年的合作者和她一手带出的学生,几乎都受到她的完美主义影响,往往只要她的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朱美丽说:“完美的合作才能诞生完美的作品,我希望我的合作者也能因为共同的追求享受到跟我一样的成就感。”

作为芭蕾学科带头人,朱美丽近年来一直经营着市教委的两个重点项目:

其一是“芭蕾精英工作室”,致力于培养资质优异的芭蕾人才。用朱美丽的话说,这个工作室主要做三件事:一是请进来,二是送出去,三是带队伍。所谓请进来,就是把世界知名的芭蕾专家邀请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系主任戴安娜女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艺术系主任、终身教授蒋齐等,都曾作为工作室的特聘教授,向学院的教师或学生授课,使他们能同步接受到国际芭蕾界的先进理念;送出去,就是有选择地送学生参加世界级芭蕾大赛,通过这些平台能很快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舞台表现力;带队伍,就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大量舞台演出、国内外交流培训等机会,开展教研活动,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带到课堂,提高年轻教员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有不少人成为“芭蕾精英工作室”的受益者,如梁菲、姚伟、方仲静、张静等在国际芭蕾舞坛崭露头角的芭蕾明星,也有袁雯琪、陈俐、肖旻斐、朱洁莹、李晨晨、刘思睿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芭蕾优秀人才。朱美丽还希望经过努力,带出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使芭蕾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另一个项目是“芭蕾班足尖基本功训练课程”。朱美丽通过广泛汲取世界芭蕾教学的先进理念,初步形成了系统规范、富有成效的芭蕾舞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一普及教程凝结着她多年教学和训练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科学训练方式,同时传递着细腻、优美的艺术追求,为学生们在舞台上的华美绽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朱美丽来说,最缺的东西就是时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半出门,7点半到校。作为系主任,她不仅亲手带教两个班几十个学生,还要管理学院的国际标准舞专业,一天一晃就过去了,踏着月色回家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为弥补教学时间不足,她周末还给学生义务加课,每周最多只留一天时间陪伴家人……为保证教学和排演,朱美丽放弃过全国优秀教师出国休养机会,也放弃过上海市劳模去外省疗养的机会,更是多次放弃国外艺术院团的盛情邀请和担任国际评委的荣誉和酬劳,对此她视为当然,因为在她眼里,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永远是学生,要努力保持这份责任不受外界干扰。

学生是永远的牵挂

芭蕾是朱美丽的生命动力,学生则是她永远的牵挂。对从事了十七年的教学生涯,朱美丽的感受是:平凡却有成就感,艰难也不乏享受。这种成就感和享受,多半是学生的成功带给她的。朱老师的得意门生、现任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演员的刘思睿近期从美国回沪休假。在电话里提起恩师,她有说不尽的感激。

当年招生的时候,刘思睿是个有争议的学生,由于她的腿型和脚背条件不好,对芭蕾整体形象会有一定影响,不少老师都认为这对舞者是先天不足,不可能作为尖子生培养。但朱美丽却看出刘思睿的出色舞感和对芭蕾的执着热爱,不想就此放弃,力排众议招收了她。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爱才心切的朱美丽付出了很多心血,通过《芭蕾班足尖基本功训练》的专题科研项目带刘思睿练了整整一年,一心一意扭转她在足型上的劣势。

刘思睿说,在很多老师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朱老师的决定对她来说是很大的精神鼓励,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激起她以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信念。她认真听取朱老师所给予的修正指导,并一遍遍地刻苦练习,直到朱老师觉得满意为止。这个过程中除了汗水也有泪水,因为练功太苦,刘思睿坦言自己也曾退缩过。有一次练了很久都达不到要求,朱老师就对她说:“算了,你还是去改跳中国舞吧!”当时刘思睿就哭了,她不甘心这么做,也知道这样就辜负了朱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其实这只是朱老师的激将法,因为她太了解刘思睿了,知道她吃得起苦,经得住骂,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自此之后刘思睿加倍用功,每次排练和演出后,她都会与朱老师一起研究照片和录像,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察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分析,从哪个方向纠正、在哪个力点加劲,只为在这双不足的脚上跳出最完美的舞步。如此拼搏苦练,刘思睿终于在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上夺得青年组女子金奖,一战成名。之后朱老师仍延续着这项研究,时刻关注她的技术形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朱老师的指导和鼓舞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如果没有她当初的坚持,没有她用心的钻研,没有她不断的激励,也许我也就半途而废了。”刘思睿的话语充满对朱老师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