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一样的“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一样的“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时期,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负笈远游,重阳佳节又至,李清照写此词以表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因病离去,过着颠沛流离孤苦的生活。作此词时,易安已经53岁,半生的孤苦无依,让词人愁绪满腹,这种家国之恨已不是能用简简单单的“愁”字能够概括的了。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课外要求背诵的《醉花阴》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喜欢“强说愁”的年龄,对于惜别的离愁,对于相思之愁,他们大多都能够体会到,也有朦胧的青春萌动之情,对《醉花阴》这首词理解起来更容易。而现在是和平年代,少数同学可能经历过死别,但是家国之恨却没有切身体验。要把握《武陵春》里词人颠沛流离、孤寂无依的感情就特别不易,所以只是通过对比手法,让学生作基础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创作背景对比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抓住好词好句赏析,了解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2.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

(2)运用联想、想象、对比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两首词所表达的不一样的“愁”。

教学难点:

通过好词好句,品味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不同要求的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词作的内容与思想感情。

对比法:通过作者对不同创作背景作品的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作品相似意象的合并阅读,体会同一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点拨法: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学生学法:

诵读、讨论、表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翻开古人的诗篇词章,不能不令我们感叹,许多诗歌是用“愁”堆砌起来的。像柳永的离别之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马致远的怀乡之愁――“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还有李煜的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品读一下这两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愁?

二、两词并读――读准节奏,感受韵律之美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导语:分别请两个同学在上节课梳理了文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诵读这两首词,注意语调,请其他同学点评。(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重读,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要重读,注意节奏)

2.教师配乐有感情诵读

三、品读――通过语言、意象和意境体味感情之美

(一)整体感悟

教师导语: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一说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试用一个词来概括。

(愁)

教师导语:两首词各表现了什么样的愁?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醉花阴》的“愁”是思念丈夫,是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武陵春》的“愁”是源自“物是人非事事休”,是怀夫之痛,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二)细部探究

教师导语:请同学再读这两首词,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看看作者的“愁”具体从哪些语句中表现出来的?

1.赏读《醉花阴》

学生自主阅读,赏析部分词语,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导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最能表达词人感情的语句。

(1)“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黯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为是词人心中的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黯淡的自然景色和孤独伤感的情怀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2)“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是因为作者思念丈夫,心情非常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3)“又”――表明词人不只一次这样独自过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美丽的回忆,又包含了多少委屈与无奈、伤感与愁苦。

【(1)~(3)只是教师的预设,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挖掘语言的美点赏读,教师相机点拨】

重点赏读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师导语:

你觉得这一千古名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通过“西风”“黄花”这样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启发: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教师归纳: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重点解读“瘦”――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归纳补充。

教师小结: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手法上,运用对比、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学生齐读《醉花阴》。

2.赏析《武陵春》

教师导言:

《武陵春》的“愁”是源自“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怀夫之痛。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中的哪些语句表现了词人的“愁”?

(1)“日晚倦梳头”――愁见于生活细节,无心梳洗打扮。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丈夫已经仙去,打扮给谁看呢?失去了生活乐趣,表达了词人倦怠、失落、惆怅、绝望之情。

(2)“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那个与我泼墨煮酒的知心人已经不在,这满腹的愁绪不知向谁诉,也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流泪,正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

(此处也是教师预设,学生自主找出语句赏析,不必花过多时间)

名句欣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教师导言:李清照在《醉花阴》里用有形的“人消瘦”表达了词人无形的思人之苦;在《武陵春》里李清照又是怎样表现自己愁绪的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赋予了愁重量,小小的一只舴艋舟,怎么可能承载我这无尽的痛苦呢,表现了词人愁情的深重。

学生齐读《武陵春》。

四、拓展阅读――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欲说还休”――知人论世

教师导言:同是一个人,为什么表达的愁绪却不一样呢?(结合写作背景,主要是南渡前和南渡后的区别)

教师小结: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个学者,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的闺中生活,如《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武陵春》、《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体现国破家亡之愁。

五、美读――融入情境,读出词作的离别之愁,孤独之感,亡国之恨,生死之别

分别请两位同学配乐朗诵这两首词。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李清照的两首词读出了不同的情感。《醉花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词人因相思而比黄花还瘦的愁苦,《武陵春》词人用承载重量的舴艋舟把无形的愁幻化为有形有量的愁绪,表现了词人深深的痛苦。不同的情感,时世的影响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尤为重要。这样我们要读懂诗文,了解作品内涵与情感,就必须知人论世。

七、作业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词改写为一首散文诗。

(作者单位 四川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