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青海滩间山金矿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青海滩间山金矿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青海滩山金矿田地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利于矿床的开发。

[关键词]滩间山金矿田 地质特征 成因

[中图分类号] P5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55-2

青海省大柴旦滩间山金矿田是柴北带重要的岩金矿金矿田之一,自1988年发现岩金矿化以来,经数年找矿和金化探异常检查,发现了一大批规模不等的金矿床及矿化点,如金龙沟金矿床、细晶沟金矿床、金红沟金矿点等。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的达肯大坂群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岩性组合为一套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和大理岩,为区内古老的结晶基底,其次为中元古界的万洞沟群绿片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岩性组合为一套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上部为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岩性为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余地层出露规模较小。

矿区内构造较为复杂,多期剪切作用和多期褶皱作用同时发生,主要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NW向次级剪切带组成,晚加里东期为右旋逆冲剪切,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时期为左旋走滑;NS向褶皱在碳质糜棱片岩中发育良好,控制了矿区大多数金矿体,矿体似层状沿褶皱东西翼部的平行断裂带分布,且鞍状矿体集中分布于褶皱枢纽部位。

矿区内岩浆活动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为主,次为印支期。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但以中酸性岩-酸性岩为主。华力西期斜长花岗斑岩中,金具有较高的背景值,表明该岩石作为滩间山金矿床的围岩与金矿床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且碳质石英绢云片岩中有大量岩墙侵入,这些岩墙明显地分为NW向和NNW向2组,主要有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晶岩和煌斑岩脉,一般长数十米,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在矿区西部,偶尔可以见到闪长玢岩和细晶岩脉被斜长花岗斑岩脉穿切。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已发现矿体27个,其中北东向矿体10个,一般规模较大,为矿区的主要工业矿体;北西向矿体14个,一般规模较小,区内金矿体均赋存于万洞沟群碳质绢云千枚岩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单个矿体长几十米至760m,平均厚0.6-18.4m,平均品位5-7.58g/t,已知矿体向下最大延深340m。

其中出露在矿区西部的Ⅰ号矿体和Ⅲ号矿体是最主要的工业矿体,1号金矿体由2-5个近于平行、既有分支、又有复合的单个金矿体组成,地表分为北东和南西两段,呈尖灭再现之势。北东段矿体呈NE向(27°)延展,倾向SE,倾角60°左右,地表控制矿体长295米,呈分枝脉状,平均水平矿厚7.45m,金平均品位5.15×10-6。南西段矿体由2―4条大致平行的工业矿体组成,其走向及倾向与北东段相似,走向长113m,水平矿厚2―12m,平均品位4.14×10-6。

矿石类型可分氧化矿石及原生矿石两类。氧化矿石分布于地表至浅部10―30m范围内,生成由黄钾铁矾、褐铁矿等组成的氧化蚀变带,此类矿石所占比例很小。原生矿石是区内金矿类型的主体,按含矿岩石特点可细分为蚀变碳质千枚岩型、蚀变细晶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及斜长花岗斑岩型等,其中以蚀变碳质千枚岩型矿石为主体,局部见脉岩型矿石分布。

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次为自然金、毒砂、含砷黄铁矿,微量矿物有硫锑铜银矿、闪锌矿、黄铜矿、斜方砷铁矿、方铅矿、磁铁矿、褐铁矿、锡石、铜蓝、斑铜矿、钴毒砂、含镍钴毒砂、磁黄铁矿、辉砷镍矿、自然铋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白云石、石墨、磷灰石、绿泥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骸晶结构以及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稀疏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结核状构造、环斑状构造以及揉皱状构造。

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以及少量的高岭土化及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不发育,且地表氧化带中常见黄钾铁矾化、褐铁矿化、石膏化等,并在与花岗斑岩接触部位的碳质千枚岩地层中发生石英重结晶现象。其中,绢云母化在碳质千枚岩细晶岩和闪长玢岩中均很发育;硅化以碳质千枚岩蚀变最为强烈,并且硅化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指示着成矿作用的强弱,有随着远离矿体而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规律,故为本区一种有效的找矿标志。

3矿床地球化学

3.1岩(矿)石地球化学

通过对矿区矿石的光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矿石类型的元素组合有一定的相似性,即Au与伴生元素As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而与Sb相关性不好,表现出造山型金矿Au-As元素组合的特征;同样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即碳质千枚岩型的原生矿石中矿化元素Cu、Pb、Zn含量很高,与Au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这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万洞沟群浅变质岩系对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贡献性,而细晶岩型及闪长玢岩型,这一类与岩脉、岩体有关的矿化作用并不具备Cu、Pb、Zn富集的能力。总体上说明了该矿床矿质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即中元古代赋矿地层及华力西期岩体共同提供了元素Au。

总体上来看,金龙沟金矿区碳质千枚岩型矿石和结晶灰岩地层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十分相似,进一步说明了成矿作用与矿区赋矿地层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变质作用下的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矿质。

3.2矿物地球化学

对不同期次石英脉及硫化物世代的研究认为,滩间山金矿田内金矿化具有多期或多阶段演化成矿的特点。金龙沟金矿区至少可以见到三个世代的黄铁矿,即仅见于碳质糜棱片岩和糜棱片岩型矿石中的第一世代黄铁矿,其金银比最高(Au/Ag=6.0),As的含量较高(均值为0.89),显示较深地壳尺度的早期初始矿质富集阶段,动力学演化上与加里东期构造运动有关;第二世代黄铁矿广泛发育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中,其金银比较高(Au/Ag=3.5),As的含量最高(均值为2.74),与全矿区金矿石中的As含量高相一致,所以显示主成矿期较浅地壳尺度矿质沉淀的阶段,动力学演化上与华力西期构造运动相关;第三世代黄铁矿星散状分布与矿石及围岩地层中,其金银比最低(Au/Ag=0.7),As的含量最低(均值为0.08),显示出形成于成矿晚阶段更浅地壳环境下的矿化特征。

4矿床成因讨论

对矿区内与成矿最关系密切的斜长花岗斑岩地质时代的研究认为,该中酸性岩体的形成时代为华力西晚期(Rb/Sr年龄为330.03Ma,K/Ar年龄值为234.4-275.9Ma),并根据云煌岩等脉岩的形成年龄,厘定该矿床的主成矿期为288.9―275.9Ma,相当于华力西晚期。并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演化过程为:(1)首先经历了区域NW向片理化带形成时期(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早期)的变质作用;(2)NNE向片理化带形成时期(华力西中期)的变形作用以及华力西晚期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主要经历了NNE向片理化带形成时期的变形作用以及华力西晚期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通过本次对该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精确测得该斜长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344.7±2.0Ma(LA-ICPMS U-Pb单粒锆石测试年龄),属于华力西中晚期阶段,比前人认为的华力西晚期较早,因此也将岩体上侵时造成的NE片理化带的形成时限提早到华力西中晚期。该华力西中晚期岩浆活动侵位的花岗质岩脉反映了较为复杂的形成环境,大致为陆块碰撞前或地幔分异构造背景。

该岩体投影在火山弧花岗岩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花岗岩之间,反映其形成环境介于火山弧与碰撞造山过渡阶段;而从Rb-(Y+Nb)及Ta-Y辨别图解进一步看出,该岩体投影在VAG区域内,在构造形成环境上显示火山弧的特点。

综上所述,金龙沟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柴北带华力西中晚期碰撞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在成因上属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而不是前人厘定的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的隆升造山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