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铁矿石“盲人摸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铁矿石“盲人摸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仅从价格和数量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政策建议,“搬不动”沉重的铁矿石

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日益成为我们亟待了解的“大象”。一些研究将铁矿石进口看作是一个关于具体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问题,其中价格又处于核心地位。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本身就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商品市场中的商品价格,外汇市场中的汇率,借贷市场中的利率都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铁矿石进口方面,近年来价格的增长、2009年的僵局和2010年未来的谈判,更加使价格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要充分理解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问题,仅聚焦于具体商品的价与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自由竞争、信息完全的市场,价格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供需均衡就决定了价格。因此得出的政策建议很简单也很具操作性,开放市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铁矿石进口就不成其问题了。但如果我们对铁矿石进口之“象”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多看几眼,问题就完全不那么简单了。

国际铁矿石出口主要被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英澳力拓矿业公司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三大集团控制。这种卖方垄断的市场结构意味着即使中国单方面开放市场也不能形成完全竞争的铁矿石国际贸易市场。

而国际铁矿石价格执行的是“基准价格机制”,在业界已通行30余年。这种机制是行业中的最大买家和卖家通过谈判确定来年的基准价格(即长协价),达成协议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跟随接受。中国虽然是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但作为买方却没有实现在企业层面的集中。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当前的谈判机制通过便利卖方企业的战术性勾结进一步放大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双方实力的不对等。

由于谈判机制确定的是来年的铁矿石价格,这就给预期因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虽然铁矿石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刚性,但实际上供给具有高度的弹性。2001年全球产量为9.32亿吨,到2006年达到14.82亿吨,五年间增长了59.1%,卖方实际上能够通过控制供给量影响供求缺口、操纵谈判的价格基础。微观企业商业决策的机密性、世界经济形式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铁矿石进口现货价与长协价的差异进一步为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操控预期、影响价格提供了便利。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在铁矿石国际贸易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身份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国际投资就是转化途径之一。例如,日本是世界铁矿石第二大进口国。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股了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都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也有参股。即使铁矿石价格上涨,日本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收益的增加部分补偿成本支出的增长。

2002年以来,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和剧烈波动, 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联系紧密。从目前一些迹象看,围绕铁矿石产生的金融链条已初具雏形:必和必拓提出的铁矿石指数定价;巴克莱银行近期推出的铁矿石套期保值服务;2008年4月份德意志银行推出的基于铁矿石普氏指数、世界上第一个以金融结算的铁矿石掉期合约。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 推动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的因素与以前相比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尤其是与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连时。中国的钢材需求主要来自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和集装箱等行业,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偏向重工业、正处在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些都使得企业有动力增加产能。很多因素相互叠加和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对包括铁矿石在内的资源性商品需求的强劲增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根本处理好铁矿石进口的问题,单纯的进口管理并不能包治百病,需要投资、金融、产业、宏观、竞争等方面政策的综合作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体调整。这就是我们全方位立体看“象”的意义所在。

作者: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田丰